幼儿教育理论综合知识1214

相关推荐:

1.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道

2.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道

3.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道

4.教育法律法规、新课改、教师职业道德道

5.教育综合知识道精华真题

◇试卷来源:   )。

A.6个月—1岁

B.1—1.5岁

C.1.5—2岁

D.2—3岁

2.与幼儿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相联系的是(   )。

A.开始对自己进行评价

B.幼儿言语的发展

C.幼儿开始知道自己长什么样

D.幼儿开始把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

3.(   )是我国幼儿教育中所特有的一条原则。

A.独立自主性原则

B.发展适宜性原则

C.保教结合原则

D.综合性原则

4.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   )批准。

A.学校

B.市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C.市级人民政府或者乡镇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D.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5.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   )。

A.心理健康

B.知识能力

C.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

D.艺术修养

6.儿童刚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是(   )

A.痛觉

B.听觉

C.味觉

D.视觉

7.下面关于儿童智力与知识技能之间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知识、技能是智力发展的基础

B.智力发展又是获得知识与技能必备的条件

C.智力的高低决定掌握知识的深度和运用知识的灵活程度

D.智力发展是知识、技能的基础

8.培养幼儿求知的兴趣和欲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是(   )的教学内容之一。

A.体育

B.智育

C.德育

D.美育

9.有助于儿童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可满足儿童个体的不同发展需要的分组教学方式属于(   )。

A.同质分组

B.异质分组

C.按兴趣分组

D.按意愿分组

10.幼儿观察力的发展不表现在(   )。

A.观察的目的性

B.观察的持续性

C.观察方法

D.观察的概括性

11.婴儿看见物体时,先是移动肩肘,用整只手臂去接触物体,然后才会用腕和手指去接触并抓取物体,这是儿童动作发展中的(   )所致。

A.近远规律

B.大小规律

C.首尾规律

D.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

12.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核心在于发展幼儿的(   )。

A.人际关系

B.社会性行为规范

C.社会文化

D.社会性

13.幼儿教师在示范时往往采用“镜面示范”,原因是(   )。

A.幼儿是以自身为中心来辨别左右的

B.幼儿好模仿

C.幼儿分不清左右

D.幼儿看得更清

14.情绪是婴儿交往的主要工具,这是因为情绪具有(   )。

A.传递功能

B.唤起功能

C.调节功能

D.信号作用

15.幼儿园教育的基本任务是(   )。

A.培养创造力

B.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

C.开发智力

D.发展幼儿情商

16.幼儿对语法的意识(   )。

A.从3岁开始明显出现

B.从4岁开始明显出现

C.从5岁开始明显出现

D.从6岁开始明显出现

17.幼儿认为月亮在跟他走,只要他不走,月亮也就不走了。这种现象反映了儿童(   )的心理特点。

A.泛灵化

B.自我中心

C.思维不可逆性

D.思维的刻板性

18.电报句一般出现于(   )的儿童。

A.1岁至1岁半左右

B.2岁半至3岁半左右

C.2岁半至3岁左右

D.1岁半至2岁半左右

19.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现象中属于学习的是(   )。

A.猴子练习攀爬

B.儿童模仿别人的行为

C.蜜蜂采蜜

D.病症导致的行为改变

20.小孩看见大人拿一个烟斗抽烟很惊奇,过一会儿,他突然拿起一个木棒当烟斗做出抽烟的样子。这种行为是(   )。

A.延迟模仿

B.即时模仿

C.表演

D.象征性游戏

21.下列哪种活动反映了儿童的形象思维?(   )

A.做游戏: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

B.知道饭前便后要洗手

C.给娃娃穿衣、喂奶

D.儿童能算出2+3—5

22.建立我国第一个幼儿教育研究中心,并亲自主持幼儿园研究工作,提出“活教育”思想的是(   )。

A.陶行知

B.陈鹤琴

C.张宗麟

D.张雪门

23.(   )年原国家教委正式实施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幼儿园是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

A.

B.

C.

D.

24.(   )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

A.

B.

C.

D.

25.下列关于幼儿园工作规程说法错误的是(   )。

A.幼儿园是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

B.幼儿膳食费应实行民主管理制度,保证全部用于幼儿膳食,并每月向家长公布账目

C.幼儿入园前须进行体检,合格者方可人园

D.幼儿园须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26.学会安静地听同伴说话,不随便插嘴是对(   )年龄段的要求。

A.小小班

B.小班

C.中班

D.大班

27.小班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时间一般应该控制在(   )分钟之内。

A.30

B.20

C.40

D.15

28.某次教育活动需要达成的目标是指(   )。

A.全园教育目标

B.中期目标

C.近期目标

D.行为目标

29.当教室中一片喧哗声时,教师突然放低声音或停止说话,会引起幼儿的注意,这是(   )。

A.刺激物的物理特性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

B.与幼儿的需要关系密切的刺激物,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

C.在成人的组织和引导下,引起幼儿的有意注意

D.利用活动引起幼儿的有意注意

30.(   )岁儿童开始区别各种色调的细微差别,并开始认识一些混合色。

A.3

B.4

C.5

D.6

31.幼儿认为物体会浮,是因为它想洗澡;球会从桌子上滚下去,是因为它不愿意待在桌子上。这种判断是按照(   )进行的。

A.直接的逻辑

B.生活的逻辑

C.客观的逻辑

D.类比的逻辑

32.苏苏今年3岁,她喜欢在唱歌的时候把弟弟的奶瓶当话筒,这充分体现了苏苏的(   )。

A.观察力

B.判断力

C.创造力

D.模仿力

33.在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中,属于封闭性问题的是(   )。

A.“你发现了什么?”

B.“它是什么样的?”

C.“你有什么办法?”

D.“它们一样吗?”

34.亲子关系通常被分为三种类型:民主型、专制型和(   )。

A.放任型

B.溺爱型

C.保护型

D.包办型

35.在认识“长方形”活动中,教师使用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长方形,并用不同方式摆放,其目的在于(   )。

A.对图形进行比较

B.渗透图形守恒的教育

C.让幼儿感知图形之间的关系

D.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36.(   )原则源自于杜威的“做中学”。

A.独立自主性

B.启蒙性

C.综合性

D.活动性

37.被誉为“幼儿园之父”的教育家是(   )。

A.陶行知

B.陈鹤琴

C.卢梭

D.福禄贝尔

38.对经常从事的、已经习惯的活动表现出很大的热情,但不易习惯新的活动。这说的是(   )气质类型的幼儿。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39.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对语言发展比较滞后的孩子来说,选用指导方法合理的是(   )。

A.直接指导的运用要多于间接指导

B.运用直接指导

C.运用间接指导

D.间接指导的运用要多于直接指导

40.环境与教育目标相一致的原则是指环境的创设要体现环境的(   )。

A.目的性

B.优美

C.教育性

D.多样性

41.“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地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这种片面的观点突出强调的是(   )。

A.遗传素质

B.环境和教育

C.生理因素

D.先天因素

42.陶行知认为,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是(   )。

A.3岁以前

B.4岁以前

C.5岁以前

D.6岁以前

43.在想象中表露出个人的愿望。例如,大班幼儿苏立说:“妈妈,我长大了也想和你一样,做一个老师。”这是一种(   )。

A.经验性想象

B.情景性想象

C.愿望性想象

D.拟人化想象

44.角色扮演法的三个阶段中,(   )是儿童社会性行为发展的最高层次。

A.及时模仿

B.认同

C.简单再现

D.内化

45.实施幼儿德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是(   )。

A.专门的德育活动

B.游戏

C.日常生活

D.课本学习

46.在游戏时,教师让违反游戏规则的儿童停玩一次,属于(   )。

A.自然后果的惩罚

B.剥夺性惩罚

C.体罚

D.生理性惩罚

47.从狭义上理解,幼儿园环境是指(   )。

A.幼儿园生活环境

B.幼儿园心理环境

C.幼儿园教育的一切外部条件

D.幼儿园内一切影响幼儿发展的因素

48.出声的自言自语大约出现在(   )。

A.4岁左右

B.3岁左右

C.2岁左右

D.5岁左右

49.下列关于婴儿注意选择的偏好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偏好分散刺激多于集中刺激

B.偏好直线多于曲线

C.偏好规则模式多于不规则模式

D.偏好复杂的刺激

50.以下关于幼儿园美术教育不正确的论述是(   )。

A.帮助幼儿学习、掌握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终极目标

B.幼儿美术是幼儿个性的表现

C.帮助幼儿发现自我、表现自我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重要目标

D.幼儿美术学科本身的特点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目标制定的重要依据

51.正常情况下,(   )最容易造成分离焦虑。

A.小班幼儿入园时期

B.幼儿园放假后

C.老生新学期开学

D.每周一早上

52.(   )于年发表了第一篇以“内隐学习”为题的文章。

A.里伯

B.杜威

C.维纳

D.斯宾塞

53.问一个两三岁的儿童,“你们家有几个人?”“家里有爸爸、妈妈,还有我”,却说不出“一共有几个人”。说明这时的幼儿学习数学具有(   )的心理特征。

A.从个别到一般

B.从不自觉到自觉

C.从具体到抽象

D.从同化到顺应

54.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数学科目的组织形式多采用(   )。

A.讲解法

B.观察法

C.发现法

D.操作法

55.接送学生的机动车驾驶员应当身体健康,具备相应准驾车型(   )年以上安全驾驶经历,最近3年内任一记三分周期没有记满(   )分记录,无致人伤亡的交通责任事故。

A.13

B.26

C.

D.

56.人们认为现在的孩子比过去的孩子聪明,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特征的(   )。

A.延续性

B.多变性

C.稳定性

D.可变性

57.儿童心理学中的“儿童”是广义的,其年龄阶段一般是指(   )。

A.0—3岁

B.3—6岁

C.6—12岁

D.O一18岁

58.有个孩子听到妈妈说:“你是好孩子。”他说:“不,我是坏孩子。”这说明这个孩子处于(   )。

A.关键期

B.敏感期

C.最佳期

D.危机期

59.教师组织儿童反复练习一定的动作或活动方式,从而巩固其知识经验、形成简单技能和行为习惯,这种方法是(   )。

A.语言法

B.环境体验法

C.行动操练法

D.移情法

60.根据我国现时通行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3—4岁儿童属于(   )。

A.先学前期

B.幼儿中期

C.幼儿初期

D.幼儿晚期

一、选择题

1.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1-1.5岁,幼儿开始说出他们的第一批词;2-3岁,幼儿词汇增长迅速;3岁,幼儿已经能掌握个词左右。

2.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是和儿童言语的发展相联系的。在掌握了有关的词后,儿童开始知道了自己身体的各部分,然后发展到会像其他人那样叫自己的名字。这时儿童只是把名字理解为自己的信号,遇到别人也叫相同的名字时就会感到困惑。儿童在2—3岁的时候,掌握代名词“我”,是儿童自我意识萌芽的最重要标志。这个年龄的孩子经常说“我的”,开始不让别人动自己的东西。一段时间以后,孩子逐渐会较为准确地使用“我”这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愿望,这时可以说儿童的自我意识产生了。因此,答案为B。

3.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我国幼儿教育中所特有的一条原则是保教结合原则。本知识点考生应牢记。

4.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5.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健康领域的指导要点指出:(1)教师应该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2)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是密切相关的,要高度重视良好人际环境对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6.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味觉是新生儿最发达的感觉,所以本题选C。

7.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知识、技能与智力有着密切的关系。知识、技能是智力发展的基础,智力发展又是获得知识与技能必备的条件。知识的贫乏与浅薄不利于智力的发展,而智力的高低决定掌握知识的深度和运用知识的灵活程度。

8.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幼儿智育的内容包括发展幼儿的智力、引导幼儿获得粗浅的知识、培养幼儿求知的兴趣和欲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9.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异质分组就是把家庭经济条件、生活环境、学习成绩、兴趣爱好、性别、智力、性格、个性等不相同的学生编成一个小组,即混合小组。同质分组则是将上述因素相同的学生编成一个小组,即等级分组。由此可知,可满足儿童个体的不同发展需要的分组教学方式属于异质分组。

10.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幼儿观察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观察力的目的性、持续性、概括性、细致性,不包括观察方法。

11.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近远规律是指儿童动作的发展先从头部和躯干的动作开始,然后发展双臂和腿部的动作,最后是手的精细动作。

12.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核心在于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内容有:亲子关系、同伴关系、性别角色、亲社会行为、攻击性行为。

13.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由于幼儿只能辨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方位,因此幼儿园教师面向幼儿做动作示范时,其动作要以幼儿的左右为基准,即“镜面示范”。

14.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每一种情绪都有其外部表现,即表情,它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工具之一。在婴幼儿与人的交往中,情绪尤其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15.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幼儿园教育具有为幼儿和幼儿家长服务的“双重任务”,其基本任务是促进幼儿体、智、德、关全面发展。

16.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幼儿对语法结构的意识出现较晚,一般在4岁开始明显出现。

17.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幼儿这一行为的原因在于幼儿站在自己经验的中心,参照自己去理解事物,不能客观地看待事物,反映出自我中心的特点。

18.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儿童从1岁半至2岁半开始进入电报句阶段,电报句的形式是断续的、简略的、结构不完整的,类似于成人的电报文本,因此称为电报句。

19.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模仿是婴儿学习的一种特殊方式。A和C项都是动物的本能行为,D项是干扰选项。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20.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幼儿的这种行为是一种模仿行为,且在看到行为与表现行为之间有一定的时间间隔,所以是延迟模仿。

21.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给娃娃穿衣、喂奶都是直观的,没有间接性。

22.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年,陈鹤琴先生在南京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创立了“活教育”理论。

23.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幼儿园工作规程》于年开始试行,年正式实施。

24.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本题是常识题。《儿童权利公约》由年11月20日第44届联合国大会第25号决议通过,年9月2日生效。该公约旨在保护儿童权益,为世界各国儿童创建良好的成长环境。

25.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二条、第十条、第四十六条规定,选项ABC的叙述均正确。而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二十八条规定:“幼儿园应当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招收少数民族幼儿为主的幼儿园,可使用当地少数民族通用的语言。”故选项D错误。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26.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学会安静地听同伴说话,不随便插嘴是对小班年龄段的要求。

27.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小班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时间一般应该控制在20分钟之内。

28.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某次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课程的近期目标。

29.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这是老师有意识控制的活动,引起了幼儿的有意注意。

30.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儿童颜色视觉的发展。幼儿正确辨认颜色的百分率会因年龄不同、颜色不同、辨认方式不同而有差异。3岁幼儿能认清基本颜色,但不能很好地区别各种颜色的色调,如蓝和天蓝,红和粉红等。4岁后,儿童区别各种色调细微差异的能力才逐渐发展起来,并开始认识一些混合色。

31.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生活的逻辑没有一般性原则,不符合客观规律,而是从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出发,属于“前逻辑思维”。幼儿判断物体的“动”“静”喜好就是从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出发的。

32.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暂无

33.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封闭性问题指的是问题有固定的答案。D项“它们一样吗?”就有确定的答案,要么“一样”要么“不一样”。而A、B、C三项都是开放性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所以,本题选D。

34.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其亲生子女、养子女或继子女之间的关系。放任型、民主型和专制型是亲子关系的三种典型的类型。因此,答案为A。

35.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暂无

36.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活动性原则源自于杜威的“做中学”。

37.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福禄贝尔是德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他把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了幼儿教育事业,建立了较完整的幼儿教育体系,因此被誉为“幼儿园之父”。

38.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黏液质的幼儿安静稳定、内向、有耐性、沉默寡言、交际适度、能克制自己、注意稳定且不容易转移。黏液质的幼儿对经常从事的、已经习惯的活动表现出很大的热情,但不易习惯新的活动。

39.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对语言发展比较滞后的孩子来说,选用指导方法合理的是间接指导的运用要多于直接指导。

40.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环境与教育目标相一致也就是环境设计的目标要符合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与幼儿园的教育目标相一致,要体现教育性。

41.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题干的观点属于环境决定论,也叫教育万能论。这种理论认为人的智力发展是由环境因素、教育因素机械地决定的。其代表人物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说:“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地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盗贼……”因此,本题选B。

42.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陶行知说:“6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故本题选D。

43.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题中例子表达了儿童的愿望,是一种愿望性想象。

44.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内化是儿童社会性行为发展的最高层次,孩子们能据此对自己的行为实行自我指导。

45.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日常生活是实施幼儿德育最基本的途径。日常生活对幼儿品德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影响,并且为幼儿提供了行为练习与实践的机会。幼儿德育应贯穿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之中。在一日生活中,在与同伴、成人交往的过程中,幼儿不断了解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了解一定的行为准则,并且进行各种行为练习,日积月累、循序渐进,逐步形成某些良好的行为品质。

46.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在道德教育中,惩罚是指为减少某种行为重现概率而在此行为后伴随的不愉快事件。根据受惩者的情感体验,可以把惩罚分为两类:一类是剥夺性惩罚,一类是痛苦性惩罚。剥夺性惩罚主要是剥夺个人的某些权利,如不准进课堂、不准参与游戏、取消荣誉等;痛苦性惩罚主要是引起受惩者明显的不舒适感,如体罚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47.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狭义的幼儿环境是指幼儿园内所有的物质和精神环境,即幼儿园内的一切影响幼儿发展的因素。

48.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自言自语既有外部语言的特征,又有内部语言的特性。出声的自言自语,大约出现在4岁左右。故本题选A。

49.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婴儿注意的选择有以下偏好:(1)偏好复杂的刺激物;(2)偏好曲线多于直线;(3)偏好不规则的模式多于规则的模式;(4)偏好密度大的轮廓多于密度小的轮廓;(5)偏好集中的刺激物多于分散的刺激物;(6)偏好对称的刺激物多于不对称的刺激物。

50.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初步的审美能力。所以A项错误。其他几项说法均正确。

51.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分离焦虑是指婴幼儿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又称离别焦虑。正常情况下,小班幼儿在入园时期最容易造成分离焦虑。

52.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国际上,第一篇以“内隐学习”为题目的论文,是美国心理学家里伯于年发表的文章——《人工语法的内隐学习》,在这篇文章中,内隐学习的概念被首次提出。

53.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数学具有从抽象到具体,又从具体到抽象的两重属性,因此幼儿学习数学,必须从他们生活中熟悉的具体事物入手,逐步开始数学的抽象过程。

54.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不同的教育内容需要不同的组织形式。数学科目的组织形式多采用操作法。

55.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根据年9月1日起实施的《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接送学生的机动车驾驶员应当身体健康,具备相应准驾车型3年以上安全驾驶经历,最近3年内任一记分周期没有记满12分记录,无致人伤亡的交通责任事故。”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

56.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现在的孩子比过去聪明,这说明了儿童心理发展特征的可变性。

57.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在儿童心理学中,广义的儿童是指0一18岁的儿童。

58.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儿童心理发展常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说明儿童处于危机期。

59.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行动操练法是指教师组织儿童反复练习一定的动作或活动方式,从而巩固其知识经验、形成简单技能和行为习惯的方法。

60.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幼儿初期正是指3—4岁的儿童。

相关推荐:

1.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道

2.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道

3.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道

4.教育法律法规、新课改、教师职业道德道

5.教育综合知识道精华真题

幸福、如此ID:15502221

您好,我是







































北京哪个医院能治好白癜风
白癜风怎么治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xunbuy.com/ckzl/145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