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读写能力大幅改善发展指标有助学习成绩
澳洲幼儿发展指标以五个范畴测量学童,包括身体健康、常识、沟通技巧、语言及认知能力。研究观察了全国29万名学童,发现当中22%至少有一个类别“发展迟缓”,比起年首次研究有1.6%改善。土著儿童“发展迟缓”的机会比非土著儿童高一倍,43%属于迟缓,但较上一次研究减少四点。
幼儿教育部长嘉乐(PeterGarrett)表示,虽然仍有改进空间,但结果令人鼓舞。“我们得到有力、跟国际积极比较的结果,我们取得显著进步…土著学童比例高的省分如昆省及西澳的进步最大,纵使数字仍较高”,“我认为最突出的改进是语言及认知能力的提升幅度最大”,“我们渐渐看见这反映在第三班NAPLAN读写能力测验的出色成绩”。
该项全国研究的数据医院社区儿童健康中心主任欧伯莱德(FrankOberklaid)教授就如金矿。“这就像入学幼童发展的普查,我们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收集这类数据的国家,有助制定政策及组织服务,为幼童改善成绩。”他称。联邦政府近年已大大增加幼儿教育拨款。欧伯莱德指,要判断导致指标改善的因素尚早,但他乐观认为趋势会持续。“自公布首批数据之后三年,我们看见不单是政府早年提升学前教育教师素质的宏观投资,亦见到本地社区以十分创新的方法回应结果,重新塑造服务概念,为家庭提供更多支持,接触弱势家庭。”他说。
澳大利亚《早期儿童教育与保育国家质量标准》对我国的启示
从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定的内容和具体规定来看,中澳两国都不可避免地受到本国文化和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但在其内涵和对托幼机构质量的评定标准的主要价值观方面却有着相当程度的共性。无论从理念到指标,还是从实施策略到评价方法,澳大利亚的《国家质量标准》都使我国进一步明确高质量的幼儿教育的本质特征和实践方向。其对我国的一个重要启示是,没有正确的质量观和与之相应的可操作的科学实践,就没有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也就不可能产生高质量的幼儿教育。因此,对于处于改革中的我国幼儿教育来说,借鉴澳大利亚《国质量标准》的有益经验对我们不无裨益。
1.树立全纳教育的理念
2.制定符合质量内核的评价指标
3.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架
4.注重标准的社会性建构
因此,我们认为,在我国的幼儿园分级分类标准的评价过程中,应使更多不同层次的人员参与进来,由单一的行政评价转向由幼教专家、园长、教师、保育员、家长以及幼儿本人等的多元主体评价,各方在评价过程中要共同协商、互相影响:综合运用量化与质性评价相结合的办法,描绘出托幼机构教育质量发展的曲线。在评价过程中,重视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法,用同一指标采用观察幼儿、会见教师和验核资料等不同结果相互验证的方法,对评价结果进行信度和效度的监控。这样,才能促进托幼机构教育保育质量的全面改进和完善,提高整体的质量水平。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xunbuy.com/ckzl/1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