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幼儿教育杂志DD妈妈的困惑DD是个温柔、讨人喜欢的女孩子。这次家长半日开放活动中,坐在DD旁边的贝贝特别兴奋,一会儿拉拉DD的头发,一会儿捏捏DD的小耳垂。这些让旁边的DD妈妈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回想起前段时间,DD脸上还被贝贝抓破过,妈妈更是难以平静。为了让DD不再继续受贝贝的“欺负”,DD妈妈给老师发了请求调换座位的短信。老师因为带班没及时回复,护女心切的DD妈妈又忍不住在班级QQ群里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孩子被小朋友打了,要不要教孩子还手?”没想到这一问题引起了家长们的热烈讨论。有的家长说:“小孩子闹着玩,只要不是大的伤害就算了吧。”有的家长则不然:“当然要还手,要给坏孩子一个教训。”“现在的社会竞争那么激烈,怎么能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打不还手的受气包呢?”“打回去也不是坏事,是教孩子学会自我保护,不然下次还会受欺负。”看来,家长们似乎对“还手”有着很充分的理由,有的家长甚至提出:“对于那些经常欺负别人的孩子,老师应该惩罚,不能就这样算了。”看到自家宝贝被同伴“弄伤”或者“欺负”,家长肯定都会心疼不已。但是简单、粗暴的还手就能解决问题吗?恐怕处理这类问题时,家长还需从多角度来思考。连线专家NO.01儿童世界的现象切勿用成人世界的逻辑来解释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许多家长都会犯一个通病,即用成人的眼光和标准来判断或衡量孩子的言行表现,如用成人的绘画标准来衡量孩子画得“像不像”,用价格来衡量某个玩具好不好玩等。其实,孩子世界与成人世界大为不同。成人的世界强调“利益”“竞争”“弱肉强食”,如果“受委屈”“挨欺负”而不还击,就是“懦弱”“没出息”,因此必须立刻“狠狠还手”。而孩子的世界要简单纯净得多,不能用成人的逻辑来思考和评判孩子身上发生的事。首先,孩子之间的争执与成人之间的矛盾不同,绝少涉及品质与原则问题,往往是无意和游戏的成分远远多于恶意成分。在幼儿园里,即便有了争执,往往只是谁插队了,想玩同一个玩具,或者是合作游戏时没商量好,等等,也不会有什么“深仇大恨”,需要“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矛盾解决了,两个孩子又会成为好朋友。其实,常常玩在一起的几个孩子,反而会常起争执、闹矛盾。在孩子的世界里,今天玩得不分你我,明天有了矛盾吵吵闹闹,后天忘了又玩到一起,这才是儿童世界的规则。基于这一规则,“狠狠还手”显然不适宜。其次,家长眼里常常只有自己的孩子,觉得弱小需要保护,却忽视了犯错的另一方其实也只是个幼儿。面对孩子之间的冲突,与其振振有词地说自己孩子受“欺负”了,不如说是孩子冲动之下的“无心之过”更为贴切。再次,幼儿有时无法区分什么是欺负、什么是无意、什么是嬉戏,有时候孩子告状:某某拉我的帽子了。老师一问,对方的回答是:操场上好冷,我想给她戴戴好。同时,受表达能力的制约,幼儿常用打来打代替“擦”“碰”“撩”“撞”等词语,使家长将孩子的无意行为理解成故意行为,因而动辄上升到原则问题,予以深究。NO.02童眼这样看世界如果成人世界的规则不能用于解释儿童世界,那么儿童世界的规则是如何的呢?孩子是如何理解和应对“受欺负”的呢?在一次“交朋友”的活动中,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发了3朵“朋友花”,让大家送给自己的好朋友,或者自己喜欢、想要成为朋友的人。出乎老师意料的是,各方面并不十分突出的洋洋得到了最多的“朋友花”。出于好奇,老师请大家说说为什么?孩子们的理由五花八门,其中几条引起了老师的注意。“洋洋总是笑眯眯的,从来不大吼大叫”,“有次我跟洋洋都想玩娃娃,后来洋洋就让我先玩了”,“上次我插队挤到了洋洋,她对我笑了笑,就排到后面去了,没生我的气”,“一次我不小心把洋洋弄疼了,她都没有生气”。人性本善,虽然孩子们只有5岁,却也有着自己的判断标准。洋洋看似退让、吃亏的行为,让她赢得了友谊的回报。其实,孩子有着自己的公平原则,虽然有时被弄疼了,但并不是“被欺负”了,知道让一让还是好朋友的道理。相反,家长常常过于心疼孩子,久久无法释怀。正如下面的案例那样,还手的压力已经成了孩子的心理负担。中班的航航和哲哲为争抢一本书吵了起来,航航推了哲哲,哲哲委屈得大叫起来。闻声赶来的老师批评了航航,安抚了哲哲。可是老师发现,哲哲一上午心神不宁,对任何活动都不感兴趣,总在找机会还手。可是,航航人高马大、身手灵活,瘦小的哲哲根本不是对手。每次不是哲哲还手失败,就是哲哲轻轻的还手,招来航航更重的反击。本来小小的矛盾,从上午延续到了下午,穿插在点心、游戏、午饭、整理等各个自由活动环节。老师一次次地为哲哲和航航解决矛盾,苦口婆心地跟哲哲强调:老师已经批评过航航了。但哲哲总是感到焦虑紧张,并反复告诉老师说:“是爸爸要我还手的呀!”原来,哲哲的爸爸一直要求哲哲要厉害一点,如果被别人弄疼了,一定要还手。如果没有还手,爸爸会批评说:“他比你矮(小)那么多,你还怕他?真没用,就不知道厉害点。”受了委屈的哲哲原是期望从父母那里得到安慰,但爸爸的要求给了哲哲更多的心理负担。显然,这样的结果是哲哲爸爸始料未及的,也与他想要保护哲哲的初衷背道而驰了。其实,每个家长都应该学习用“童眼看世界”,多展现儿童世界中纯净可爱的一面,理解儿童世界中的“真、善、美”。NO.03摆正心态,培养高情商的孩子◆还手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家长教孩子还手,是担心孩子不会正当防卫,不懂得保护自己。可是,幼小的孩子不能判断什么情况下能还手,什么情况下不能,若还手失当,反而会给两个孩子都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其次,“自我保护=还手”这样过于简单的解决问题的逻辑对孩子的将来并没有好处。鼓励还手只会给孩子一个错误信息,即打人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这很可能导致孩子出现令人头疼的暴力行为。其实,家长真的不要小看了孩子,他们完全能掌握更“高明”的解决方法,比如相互协商、寻求帮助等。家长要视此为孩子学习与成长的契机,在教给孩子正确解决方法的同时,培养孩子的情商。◆帮助孩子学习更多自我保护的方法“要让一块土地不长杂草,最好的方法就是种上庄稼”,教育孩子也是如此。其实,不论什么原因导致的摩擦,这一经历也是宝宝成长道路上的一次交往体验。家长可以利用这个契机,跟宝宝好好谈谈,帮助他了解事情的经过,分析其中的原因,商量应对的办法。例如,“偶尔一下别计较,如果一直盯着你打,就要想办法”,“对方不是故意的,没关系,原谅他”,“他是在跟你闹着玩,你不喜欢的话可以直接告诉他”,“可以大声叫妈妈或老师,只要是他不对,老师会帮助你的”,“勇敢地盯着对方的眼睛,大声说‘如果你打我,我就对你不客气’”。总之,根据具体情况,教给宝宝具体的应对方法,让孩子积累正确的交往经验。◆不培养斤斤计较、睚眦必报的孩子其实,容易忘记、大大咧咧的孩子最快乐,也有最多的朋友,同伴偶尔有意无意的“欺负”,完全可以鼓励孩子当作玩笑来看待,让孩子以一种轻松的心态与同伴相处。一个懂得宽容对方的孩子,也一定会有一颗善良的心,用善意来理解对方的行为,能成为一个快乐又善解人意的孩子。11月社区公益体验活动日报名
活动时间:
年11月23日
活动地点:
上海市长宁区愚园路弄23号
活动对象:
1~4岁幼儿
活动人数:
仅限10组家庭(两大一小)
营养午餐费:
公益日免费
收取30元/位的体验日公益金
数量有限
报名从速
-
Liya老师或何老师
观化启蒙园/全日制托育机构
托育服务告知编号:
观化启蒙园的办园理念是:启蒙园是孩子的另一个家,在做中学,在关系中成长,在游戏中求进步。入托服务时间:8:00~~18:00。观化启蒙园视幼儿为自然之子,遵循其身心发展规律,以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为基础,借鉴世界先进的科学保育理念以及方法,对幼儿进行启蒙保育,让幼儿在自然、家庭、社会融合的过程中,心智得以开发、品行得以养正、能力得以培养。
观化启蒙园保育五大核心内容是:1.中国文化与节气生活启蒙;2.自然、低结构身心活动与环境;3.中英文绘本阅读;4.情商支持与培育;5.家庭与启蒙园共同养育方针。
观化启蒙园也面向家庭开展育儿指导,共同开展幼儿健康,自然认知,社区文化等方面的公益活动,观化启蒙园欢迎您和宝贝们一起共建美好的未来生活。
活动流程:
9:30~9:55晨检、户外活动
宝宝入园健康晨检,晨检活动后由保育员带领宝贝在观化花园内自然活动。
9:55~10:00晨间操、园长妈妈致欢迎词
保育员带领宝贝进行晨间操活动,园长致欢迎词。
10:00~11:00关于3岁以下儿童养育理念的分享
观化创始人朱辉先生与家长们分享保育理念以及0~3岁幼儿的发展特点。
10:00~10:30P.E.Class低龄宝贝体育课
保育老师带领宝贝在户外草地通过游戏的形式锻炼大肢体、平衡以及身体协调性。
10:30~11:00观化节气生活启蒙
由节气展开的一系列传统节气生活活动,同时也为孩子提供中英文绘本阅读、益智玩具、泥塑、水墨画等活动。
11:00~11:40午餐(体验家的味道)
宝贝和家长一起体验由启蒙园营养师及厨房工作人员为宝贝们精心准备的午餐和食物。
11:40~12:00赠送启蒙之礼、离园
园长给每位宝贝赠送启蒙之礼,家长和宝贝离园结束半天的体验生活。
上海市长宁区愚园路弄23号
-
Liya老师或何老师
长按图片,可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xunbuy.com/ckzl/7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