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宣传月做儿童幸福成长的守望者
你若问我
什么是幸福
我想说
家庭和睦
是幸福
身体健康
是幸福
↓
幸福
是人最完美的境界
幸福
是十分美好的词儿
和孩子共成长
做孩子成长路上的
幸福教育人
我们
一直在砥砺前行
······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年5月20日至6月20日是第十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也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的十周年,更是全国砥砺奋进推动学前教育跨越式发展、推进科学保教取得重大进展的十年。南京市岱山第一幼儿园的老师,对学前教育有了更多自己的教育感受,让我们一起走近她们、聆听她们的幸福教育故事~
专业·智慧
她们爱思考、善发现、乐探索,在工作中认真钻研,兢兢业业,用专业和智慧赢得领导认可、获得家长尊重,在平凡的岗位上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思想,将生活视为教育内容,让人在生活实践中接受教育。受此启发,全园在3月份开展“青青草种植节”主题活动,掀起了“种植热潮”。各班根据幼儿的兴趣开展了不同的班本项目活动,小一班围绕“花生”展开讨论,分别从“种什么”、“怎么种”、“照料”、在“种什么”中探秘花生之旅》。孩子在多重感知下萌发兴趣,在亲身体验中积累经验,在实验观察中习得方法。孩子了解了花生的生长过程,在亲自动手剥花生中体验劳动的乐趣。在剥剥、吃吃、玩玩的过程中,培养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等;既锻炼孩子的手部小肌肉,能提高了幼儿感知能力,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
每一个孩子都拥有一颗好奇的心,它就像一个未发芽的种子,只有不停地去浇灌,它才会慢慢地发出幼苗渐渐地成长为一颗大树。和花生为伴的这段时光,带给他们的不仅仅是直观的认知和感受,还有主动探索周围事物的乐趣,以及爱护环境的积极情感和态度。老师看到了“全收获”理念的视角下,无论是幼儿还是教师都有着多方面、多层次、多渠道的“收获”,看到种植活动作为幼儿园课程生发的载体,其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核心经验和实施途径。更看到了幼儿基于兴趣的探究,亲历过程的体验,学习品质的获得,多种能力的发展。玩转花生的实践过程,是孩子们学习成长的过程,是教师自我发现的过程,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花生”课程的稳步实施,引领着教师带着问题去分析、去尝试,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小一班教师董苏莹
作为一线老师,在还没有学习课程游戏化时,我常常疑惑于如何平衡“教和游戏”的难题。在过去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为了生硬的体现教育教学活动中游戏的存在,通常只是单一的插入一些游戏。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常常会困惑“为什么在教学活动中孩子的兴趣缺缺”“为什么孩子不愿意学”?自从课程游戏化实施以来,幼儿园带领教师学习、实践,让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欣喜。
近期班级开展的《小草莓的故事》班级小项目活动,从幼儿的兴趣出发,跟幼儿共同进行商量与讨论,活动中教师跟孩子一起探索、讨论草莓的生长过程、外形特征、生长环境,以清明节放假没人照顾植物怎么办,将问题抛给孩子,在过程中一起为植物设计“滴水器”。在品尝和分享小草莓时,带幼儿共同感受草莓的味道、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分享草莓,共同感受草莓的营养和美味。深入讨论——草莓可以做什么?结合孩子已有经验深入研讨,开展了草莓酱、草莓蛋糕、草莓汁、草莓糖葫芦等有意思的生活教育活动,感受到草莓这个水果给我们带来的美味与惊喜。最后通过实践操作中,发现小草莓的秘密,如:衣服上粘的草莓酱洗不掉,了解到草莓汁可以染色,通过培育小草莓种子,了解到其他水果中也有这样的种子,围绕水果的种子展开一系列调查,在无尽的问题和矛盾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课程游戏化站在质量的高度去考虑,站在儿童获得完整经验的角度去考虑,站在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的角度去考虑,课程游戏化让幼儿园课程更贴近生活,更生动,更有趣,更多样。幼儿动用多种感官探究、交往和表现,自主性和创造性得到体现,教师专业得以提升。
小四班教师董慧
学前教育改革第十年,而我来到一幼,已经一年有余,慢慢的我对“幸福”这个词有了新的定义。幸福其实很简单,孩子的问候,家长的理解,同事的支持,都会让我内心涌出无限的幸福感。幸福不是结果,而是回首成功路途时的那抹微笑,那份理解,那丝平凡~
本学期我所带领的大一班成为了项目活动首批试点班级,在项目活动开展初期,我大量的查阅资料、品读相关教育案例,在项目小组讨论中,我们一起分享孩子的发现、研讨困惑与支持策略,我和孩子们一起沉浸在项目活动给我们带来的快乐与充实:当我们用石臼磨出半盆的青汁时我们欢呼雀跃;当我们因为弄不清比例搞砸了一锅汤时,抑制不住的伤心难过却又在心底暗自较劲;一起品尝不好看但却好吃的美食;还一起因为思念而留下眼泪……我发现在这两个月的时光里我和孩子们的心也捆绑在了一起。崔园长也总会格外关心我们班,聆听我们的项目活动分享,给我提出专业的指导建议,及时为我解开困惑,让我感受幼儿园里浓浓的学习氛围,也让我理解了作为班主任的引领作用。
本学期第一次在家长会上我激动的分享了班级的项目活动中的花絮,并展示了孩子们数十本的自制菜谱,以及驾轻就熟的三两菜式。家长会中没有忐忑和紧张,比预期的要顺利,更让我意想不到的是我也收到了大量的家长好评,留言中一句简单的:“刘老师,没想到大一班还和之前一样有爱,我们都相信你也谢谢你。”更是让我感动的彻夜难眠,我高兴地在线上和严老师分享了家长会的情况,严老师回复我,“所有走过的路都不会白走,也谢谢你自己的努力和坚持,爱和努力是可以感受到的,相信未来会有更美好的教育旅途,今天辛苦了!”点点滴滴在和孩子们、老师们、园长们积累的爱和能量,一直为我蓄满能量……
在小袋鼠家园里,我是新手班主任,陪伴孩子的同时收获了那份属于自己沉甸甸的职业幸福感。感恩一幼,感恩每一个遇见。
大一班教师刘凯敏
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在幼儿园幸福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我和孩子们一起感受温馨的星空下“阅读会”;一起在元旦游园会里游戏舞蹈;在多多奇妙菜园里一起忙活种植、收获一批又一批的劳动果实;我怀揣着对生活化课程的热情,追随着园所幸福理念的脚步,不断的挑战自我,与孩子们一起幸福快乐地成长。
在万物蓬勃生长的三四月份,幼儿对满地绿色的各种“草”产生了好奇,并提出“这种“草”能吃吗?”等疑问。针对孩子的疑惑,老师抓住可食用的野菜的课程生发点带领幼儿共同探究。结合生活坊里开展“美味星期五”的活动,把游戏化课程理念下的生活化课程自然联结,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乐。
一、以“真兴趣”为抓手,引发幼儿探究欲望
幼儿的学习基于兴趣,教师如若能把握幼儿的兴趣点,就能敏锐地捕捉课程的来源。专家原晋霞教授说:“主题的内核具有组织力、生活性和开放性的基本特征。”教师在日常生活活动中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xunbuy.com/ckzl/8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