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幼机构发展二三议
前段时间的携程和红黄蓝虐童事件,将托幼机构这一刚需市场中一些不良的现象推上了风尖浪口。汹涌而来的口诛笔伐,舆情激愤外,带给我们更多的应当是深刻的反思。
我们知道,教育是产业化程度较高的民生行业。
其中
的幼教行业的产业化程度,又远高于义务、职业和高等教育领域。这从占有近70%的私立园所比例中可窥一斑。因国情之故,整个教育领域,只有0-3托幼机构创办,几乎%的依赖民办力量且无任何相关政策引导或管理。
我们可以不去探讨事件发生和舆情辩论中从业者与管理方责任过失的大小,但问题的发生值得深究。一个显而易见且人所共知的教育概念是:环境因素,即,“孩子”教育成长的核心在于“家庭”。孩子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家长的认知、态度、素养等等问题。所以,很多问题本身的答案其实并不复杂。
图片来自网络
年8月13日,教育部办公厅正式发出《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运行和维护工作的通知》。该通知明确指出:我部组织开发了全国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系统)。这个系统,就是大家所说的学前儿童学籍采集系统。在园幼儿将陆续建立学籍,通过电子学籍系统申请学籍号,以幼儿身份证号为基础进行统一编码,实行全国幼儿“一人一号”。在百度浏览器里输入“全国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可以看到各省都有自己的系统。
图片来自网络
市场上现有的托幼机构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事实上,国内托幼机构的市场矛盾由来已久。仅3-6岁儿童,因家庭、生活环境等原因,有的就读正规幼儿园,有的就读无幼儿园资质的家庭园,还有在家没有去任何教育机构…等等。
如果各地规范了学前学籍系统录入,那么就读于无园所资质的托幼机构或家庭园的孩子,或是在家没有上幼儿园的孩子学籍怎么办?是否会影响小学学籍?以及不符合就读正规公办园条件、无经济能力就读私立园、务工家庭幼儿因家长打工地不定无法就读等原因的孩子,学前学籍怎么录入?如果不录入,是否影响小学学籍等等问题。
我国的二胎政策是基于人口老龄化等诸多原因,数据显示,国内0-3儿童和二胎政策后新增的儿童总数在去年达到一个峰值。那么大量的0-3儿童,以及二胎政策后老人高龄无法照顾,面临的入托入幼的难题更是日益突出。市场上现有的托幼机构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与国外相比,国内托幼机构要走的路还很长
美国的小孩到5岁才能上不收费的公立幼儿园,相当于中国的中大班,属于小学的一部分,而更小的孩子上日托中心等机构都不是免费的。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收费不同,年龄越小收费越高,对于年收入较低的家庭,政府会给予入园孩子一定的补贴甚至学费全免的优惠政策。美国的反虐童体系经历了近百年的历史,所有的托幼机构都必须向政府提交申请和备案,对虐童的罪罚可以到终身监禁等非常严厉的处罚。
日本的幼儿机构分保育园和幼稚园两种。保育园类似于国内的托幼机构加幼儿园,可以一直到6岁前,是针对上班妈妈的一种政府福利设施,隶属于厚生劳动省。日本的保育所托儿费是根据前一年度父母的收入情况及儿童年龄而定,年龄越小的孩子费用越高,到第二个孩子后,费用根据幼儿的年龄基准减半,第三个孩子完全免费。保育所的入所条件也是有限制的,父母由于工作、疾病而不能照顾的儿童方有入园资格,同样有学区选择之分。
美国的日托中心与英国的托儿所性质类似,日托中心以非盈利机构居多,大部分儿童接受全日制的托儿照顾,只有少部分接受半日制托儿照顾,儿童依家庭经济情况缴纳费用。
不管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现有的正规形式的托幼机构都只能满足一部分家庭的需要。因此各国都在积极发展各种类型的非正规形式的如家庭园、游戏小组、函授学校、母子俱乐部、玩具图书馆、流动教学车等托幼机构。这些形式为各国普及托幼机构教育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与国外相比,国内托幼机构要走的路还很长。
美国著名学前教育家南溪·M·罗宾逊将世界各国托幼机构的管理模式分为四种类型:
1、拉丁-欧洲模式,3岁以前的学前教育由健康、社会或福利部门负责。这些国家有日本、法国、比利时、意大利、瑞士等国。
2、斯堪的纳维亚模式,儿童从出生到小学前的教育和照顾,均由同一部门负责,这个部门通常是健康和社会福利部门,这些国家包括荷兰、瑞典、德国、挪威等;
3、社会主义国家模式,这种模式与拉丁-欧洲模式一样,根据年龄将学前教育分为两个阶段,由两个不同部门管辖,但与拉丁-欧洲模式不同的是,此模式为高度中央集权的行政体系,从政策、课程到日常的行政细节,均由中央下达,地方执行。这类模式的国家有波兰、匈牙利等国;
4、盎格鲁-撒克逊模式,儿童从出生到小学前的照顾和教育,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平行体系,一个体系强调照顾的功能,另一体系强点教育的功能。强调照顾功能的机构归健康、社会或福利部门管辖,强调教育功能的机构归教育部门管辖。这类模式的国家有英国、美国、加拿大、以色列和我国的台湾省等。
国内托幼机构发展面临的问题
当前,国内托幼机构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机构创办的条件或准入门槛虚无。我们知道,幼儿园牌照申请流程复杂、要求严格,各地民办幼儿园的牌照以前由区县教育局统一下发,现在很多甚至要经过省一级教育主管部门。且流程需要经历申请、受理、筹备、实地考察、办学评估、审核认定、发证等等多个环节,同时,新办幼儿园需满足场地、师资、课程、消防等众多要求。目前很多托幼机构的创办无需审批,创办者来源结构复杂,托幼机构的呈现形式较为单一,如托幼中心(也有叫托育中心、成长中心的)、家庭园等。
二是培训与师资极度匮乏。我们发现,绝大多数托幼机构的主要区别仅在于硬件环境。资金实力强的,硬件一流,弱一点的其硬件环境也说得过去。但他们都有一个共性是:软件不足。尤其是师资力量方面悬殊很大、良莠并存,多数托幼机构相关课程和体系极度匮乏,甚至为零。一个现象是,那些容易出事的往往是硬件好收费高的大型园所或托幼机构。反观很多家庭园,因其创办者多为资深幼教业者,观念理念和经历素质等方面因素积累,反而鲜有事端。窥一斑而知全豹,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师资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在现有教育体制下,大中专院校就没有针对托幼的专业!即使相关的幼师专业里,也很少有针对托幼机构的学习教育培养内容,相关课程更是无从说起。且园所幼师十分紧缺的供需矛盾由来已久,想兼顾托幼机构也爱莫能助,更非一日之功,正所谓冰冻三尺。
三是托幼机构对人才的吸引力欠缺。托幼机构是近几年快速发展起来的新生事物,尚属于初始阶段。即使机构有需求,也不像幼儿园所那样是相对规范、健全与完善的单位,对幼师有很大吸引力,况且机构也不可能开出高薪。尤其是在幼儿园幼师的社会地位本身就难说公允的境遇下,各托幼机构的师资之痛,就更是不堪其状。
四是托幼机构内的保教人员素质参差。调查发现,绝大多数托幼机构内保教人员的来源与素质五花八门,无奇不有。幼师生偶见,妈妈团有之,创业者亦在。而其中众所周知的关系户、亲朋,以及下岗职工等人员也不在少数。人员素质的参差自然也就导致了行为举止的巨大差异。这也就不难理解那些拿着不足元月薪的非正规保教人员,面对孩子们身上动辄可能一身就上千甚至几千价格的衣服,心理失衡后的极端举止。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可能这已经是一个社会问题。
五是托幼机构投资者本身认知局限。在教师匮乏的情况下,要吸引人才就要许之高薪,而高薪只能给园长不可能均衡到团队每一个人。投资者加园长的认知,一旦某一方出现偏差和局限,尤其是对教师的深度培养和队伍建设的不重视,就会出现各种连锁反应。毕竟,教育机构发展的核心因素首要的首要就是师资。
六是托幼机构投资者的投资态度功利。很多中高端托幼机构或园所投资者往往因为前期投入大,想在较短的时间内收回成本,而成本控制也是收回成本的一个主要途径。于是乎,像降低员工薪酬与压缩员工教培经费,甚至零培训等等情况也就理所应当、堂而皇之,甚至名正言顺了。我们知道,教育机构最核心的发展路径其实就是师资建设!很多托幼机构往往把招生营销当做最重要的工作来抓,殊不知,再好的硬件,再好的营销,离开师资与持续的培训提升,即软件的打造,一切都是空谈!
七是政府政策与管理缺失。迟迟未见实质性的举措,进一步加剧了托幼市场的乱象。政府政策与社会白癜风图像去哪里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xunbuy.com/zzjg/1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