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2日北京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年7月22日北京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张孝德来到我囊谦觉拉那索尼村囊格谐和环境保育服务人员环保区进行指导与重要讲话

张孝德老师一行理念与建议总结

那索尼(张孝德老师)

1、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特色,只要我们搞好催化的话,它都会自动的长出来,那索尼对外开放的地带,结果这儿果然就有一个公司。德迦寺就是一个后花园的地方,那里就是一个禅修的地方。

2、那索尼的手工业很有潜力,如果追溯的话,古代这儿也应该是一个商业中心,凡是兵家必经之地和平时期必定是商业集散中心。所以说要给大家一个信息,要找到这样一种渊源,让大家有信心。牧区的人做这些事儿,必须要有信仰,要有根据,不是给他们讲商业利益就能刺激他们的,给他们讲,做这些事儿是对老祖宗文化文脉的传承,这样他们做起来更有内生动力。

3、这里的传统建筑、有机建筑、会呼吸的建筑需要保存和发展,扎多老师可以在10月份在成都生态文明大会上去介绍这里的案例。

4、青藏高原这个地方给了我信心。以前我觉得乡村文明逢工业文明衰,逢生态文明兴,现在我觉得要加上另外一句话:生态文明兴从青藏高原开始。生态文明建设从乡村文明起步,生态文明建设从青藏高原开始。青藏高原其实是要为生态文明提供一种生活的模板,在这个地方我们要建立的社区,都是一种低能耗、最贴近自然的、有信仰的生活。

5、这里可能是莲花生大师的道场,过去莲花生大师修行的地方、藏传佛教的发源地,这段历史应该好好发掘一下。现在国内有大量的佛教徒,我们未来要做的旅游要针对这个群体,不是一般人来这旅游,只能让有信仰的人来,这样就和我们徳迦寺的高端修行形成一路了,可以称之为宗教之旅。青藏高原未来就是要把这个宗教之旅一个个挖掘出来。当地宗教的历史可以再挖掘挖掘,如果可以的话专门和文化局的做一个项目,与觉拉寺一起围绕宗教做一个系统的整理。

6、这个山谷中的植物可以成立专门的小组进行调查监测,将情况统计一下。

7、我们协会以后的方向可以攻寺庙,因为寺庙、信仰的带动力量很强,我们的生态教育学堂就建在寺庙旁边。德迦建好之后形成一个模范,其他寺庙都会有一个从众效应。

8、学堂的建设还是需要一些资金,可以去李善富老师的禅修班,对企业家进行一些游说,建立一些合作。要做一个投资规划,分门别类,寻找合作伙伴。

在投资过程中,建筑要用我们的土法进行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带动当地的建筑团队。所以我们要求投资商一定要与我们的理念相合,整个投资估计要两千万到三千万,需要一个有善心的投资公司来投资,投资之前要把所有的标准条件制定好,这个投资完之后,不是利润的回报,而是要把它建设成一个生态文明时代的雪域的身心灵的净化中心,净化教育基地。还有一种模式,计划全都搞出来之后,可以面向社会搞众筹,共同来投资,把项目分解之后,不是一个资本,无数人来投资。

9、未来的线路要好好地规划设计。不同的游客有不同的门槛,比如说,来一百个人,能去某些地方的只有30个人,因为这里的自然资源的情景、环境,天生这个地方就是一个可以和神对话的地方,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进去的,那个宫殿的高度在那。这里(协会中心)和上面是两个模式,这里不一定要佛教徒,热爱环境保护的人也可以来,但是上面不一样,有佛教信仰的人才能继续往上走。先在那索尼这边,停留一两天,过渡一下,这边海拔较低,植被比较丰富,含氧量相对高,可以缓解一下高原反应。在峡谷中徒步环行,徒步是对身体的苦修,对心灵的按摩和摩擦,一路上的景观的故事要有人讲。最后吃一下芫根这样的营养餐,调整一天,然后再到那索尼村里牧户家中待两三天,再去徳迦修行三天,进入第二阶梯。从修行来讲,也要从低处往高处走。所以这是一条很难得的雪域禅修之旅,生态禅修、环保禅修之旅。把这里分两个中心,这里的传统文化非常厚重。身心灵,这里先把身洗干净,然后静心,让大家对青藏高原的远古文化有一个了解,再回到现代,到环保学堂、佛教禅修,三个阶梯。

10、玉树囊谦县是一个宝地,是一个交界点,是澜沧江,也是汉地入藏的一个口,回去应该把周边的这些数据、信息再整理一下,要研究局部环境要先研究一下宏观环境。以后可以针对项目需求招募一些志愿者,比如历史学、民族学的,前提是来了之后给一些适当的交通补助,你的论文来这儿写,这样他也有动力,完成之后我们的成果也有了。这时候的志愿者不仅仅是一个工作者,要做一些高端研究。

11、环境保护的概念严格来讲是来自与西方的思维,当今人类面临的问题不是单纯的环境保护,是文明模式的再造。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是对西方环境保护概念颠覆性的提升,生态文明对应的是西方系统的文明病,不是一个环境保护能够解决的,需要一个文明模式的再造。这个文明的细胞再造从乡村开始,因为生态文明的模式是要回归自然,从自然中重新再度寻找智慧。因为工业文明是一个技术主义,导致人去文化化、去智慧化、去乡村化,这都是工业文明的病。生态文明从乡村开始建设是有大逻辑的。十九大之后,生态文明将会大幅度提升,不必担心我们所做的事情不会成为主流。

12、乡村文明、环境保护、传统文化,这三件事其实是一件事。搞生态文明从文化上来讲一定是要恢复传统文化的,复兴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在乡村,必须搞乡村文明复兴,是这样一个逻辑。

13、众筹建房的概念:在建造房子的时候留有一定的余地,给游客捐赠、贡献力量参与建设的机会。还可以做一个全球众筹的房子,在文化节的时候进行全球众筹建房的奠基仪式。要有文化自信和自主的观念,不要总是把自己摆在比别人低的位置,我们这里的文化外面不知道,就要教给他们,传播出去。

14、乡村体验活动的思维:可以让游客体验劳动,并且是有偿体验,开发乡村生活体验项目。

15、囊格这里的优势是,对接世俗社会的高端培训和教育。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一个人才云集的地方,能够和世俗社会对接的地方。这个地方的旅游其实很简单,就是让外来的人真正体验游牧民族的信仰生活、文化生活和游牧生活,把这三个方面的生活开发出来,物质的投资加上,就够了,这个未来是很有吸引力的。这里下一步要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培养教育21世纪的新牧民,这个就很具体了,不要想得太复杂,就是将祖宗做的事做好,再加上一些改造,比如说城市人的卫生习惯,文化核心不变,加上卫生条件等人类共性文明的改进。要搞商业接待必须要进行培训,要了解对方的生活习惯,这不是迎合,文化本身就是改进的。新牧民的要素就是下一步培训的核心,第一要有自信,要有语言沟通(双向学习),我们学汉语,外界的人来了之后学几句常用的藏语,两边对接,各让一步各进一步,两边就很好的连接起来了。

16、另外一个就是未来这个区域的建设,就在这整个平地上搞一些对自然干扰度最低的生态建筑,在这个院里,人们来了之后能对整个游牧生活进行体验,打酸奶、糌粑生产等牧民日常生活的体验。再一个就是适度历史的感觉的恢复,比如那6个烽火台,就是非常好的体验。体验之后,回到牧民的家里吃住。这个潜力很大,我们一共有四百多户,目前加入的有一百多户,这就够了,每天一个家庭接待一个人,把这一百多户培养起来就是一个很大的收入平台。这件事核心的竞争力是入户的牧民,现代牧民的建设。

17、今天下午我忽然想到的,卓巴仓与现代牧民。卓巴仓是一个模式,卓巴仓的主体谁来办?现代新牧民,生态文明时代的新牧民。生态文明的要素:在这里形成零塑料、零排放、零进口。零排放,基本上不用外来的电源,使用太阳能完成内部的电器使用。零进口的意思是说,所有到这儿来的人,只带上钱来,吃的喝的生活用品我们这里都可以自给自足。这些在我们这个地方是可以做到的,我们还有一些手工艺马上要恢复,否则再过十年二十年,就很难恢复了。我们落后地区有自己的优势:生态文明时代的新后发优势。

18、最后的落脚点是教育,这里的村民已经意识到了,下一步这里的教育要推村民教育,要抓两头,儿童教育是带动乡村教育的根,直接教育爸爸妈妈不懂,教育会了孩子,让孩子再去教育爸爸妈妈,这里如果搞旅游的话,可能这个区应该从儿童教育开始。如果可能的话,在这里搞一个当地的私塾学校,通过教儿童,带动家长带动社区的教育,环保从儿童开始。教儿童的成本较低,容易接受新思想,教一个懂一个。这里如果未来做儿童的启蒙教育,我这里可以提供支持,要有不同类型的教育对村民、不同类型的人,搞到一定程度,这里还可以发展高端儿童青少年夏令营,那个收费是很高的,家长带上儿童一起来,完成自然教育的培训。这里适合搞这种大规模的对外教育的。这个团队也很有这方面意识,这里我们要做一些跟进。

19、总结:这里我们有两件事情要抓:1、教育怎么搞2、新牧民怎么培训。比如说新牧民,让他们讨论,每个人的几年规划,牧民承诺自己能完成多少,学几句汉语,调动牧民积极性,然后根据技术上成熟的程度,我们再一批一批,按层次建立对外接待,倒逼家庭,不仅多养几头牛、挖虫草是收入,自己生活过得很好,原滋原味的过出来这就是收入,就是产业,让别人欣赏。所以我一直主张,乡村旅游,牧民正常生活就是产品,不需要再投资。但是做到这一点,说不难也难,很多人还原不回去过去的生活了,这是对当地人的挑战。我建议最后这些事,新牧民计划、新社区计划,打通生态和宗教的新教育模式,这两个点上需要我们这个团队,每个人都明确分工,不断思考、不断学习然后与牧民讨论落地。这些事做上两年三年,如何和北京对接这些问题现在不用考虑,到了那个时候就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张孝德老师在囊格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文明论坛上的发言

(全文)

五年以来,我每年都会跟着扎多老师到青藏高原来一次。去年也是这个时间在三江源源头峡谷参加活动,今年来到了这里,我跟随扎多老师,是因为扎多老师在三江源从事的环境保护,是一件大事。其实我也是青海省政府、省委党校的顾问、生态文明办的专家,我觉得能真的与我想的相符合的、走在路上的、为三江源未来做出努力的只有扎多老师。大家一定要知道我们的中国、世界正处于一个重大的文明转型的时期,中国自古以来有一句话,十里求助于野,道在民间。毛主席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邓小平在农村农民改革找到了改革开放的道路。前两次的大革命都找农民,这次生态文明革命我看光找农民不行,得找咱们牧民。这就是我为什么要跟着扎多跑呢,因为扎多和你们牧民有关系。

其实我从北京来,我在给北京人找三味药,因为如今的北京人得了三种病:1、吃的食物中毒,身体有病,今天的中国9千万糖尿病人、一亿高血压病人,北京的肺癌患者从八十年代到现在翻了10倍。2、精神缺失症,抑郁症患者9千万,精神病人1.6亿,自杀率全世界排名第二,北京人的内心都很痛苦很不幸。3、文化缺失、崇洋媚外的软骨病。我来给北京人找治病的地方、花钱的地方。其实这不仅仅是北京人的病,是工业文明发展带来的全人类的病,是所有发展工业的国家的人们共同的病。北京人觉得北京环境不好,花大价钱想把孩子送到国外去,送到海南去,我找来找去发现医治人类文明三大疾病的解药都在咱们青藏高原。咱们这里:1、咱们的空气和食物都是最干净的,2、精神缺失症来到这里念经、放牧,心灵得到净化,很容易就能医治好。现在的中国人缺乏自信,世界上最伟大的史学家、72位诺贝尔奖得主等人都认为,医治未来人类文明精神疾病的最好解药是大成佛学和中国的儒家文化。虽然山东有儒家文化,但是山东有土壤污染、空气污染,大成佛学在哪里?就在我们青藏高原,我们不仅有大成佛学,还有干净的空气、水和土壤。

但是我来到这里发现,当地牧民拥有很好的东西,却想着去北京、去城市,说明我们也是缺乏自信的。所以外地人来了,不要只告诉他们我们有虫草,我们这里有三宝,医治北京人、世界人的精神疾病的宝藏;我们的信仰、文化,我们高原没有污染的蓝天白云;我们游牧生活方式,是离蓝天最近、幸福度最高的一种生活生产方式。要想把咱们的药卖给北京人,我们就要做到:第一,要有本土文化自信。我们拥有三宝:我们的心灵(信仰)、我们的家乡(文化)、我们的草原(环境)。第二,我们必须组织团结起来。咱们的药不像冬虫夏草,是挖不出来的,只有组织起来药才能生产出来。第三,我们必须要学习。要传承传统文化,也要学习外来的文化,如果不学习,我们这个药就是没有价值的。

大家想一想,咱们的协会在扎多的带领下是不是在做这三件事:第一要自信,第二把大家组织起来,第三是办学堂学习。所以我要告诉大家的是,你们做的事当今人类最伟大、最重要的事,是利己且利人的善业。我作为个人,是找到这三味药的最大受益者。这件事情很重要,但我们要把这件事做好,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还需要好好的学习。所以我们再讨论,咱们协会一定要明确以下几点:

咱们的协会做的旅游不是常规旅游、传统的消费和常规经济发展,不是人们所知道的那种旅游、那种公司。如果我们这件事做错了,我们做的可能不是善业而是罪恶。比如我们要做旅游,如果我们定位错了,容易引进披着羊皮的狼,把我们的羊吃掉了我们也不知道。如果我们迎合城市旅游,我们不是发扬自己的文化而是被城市文化给影响了,丢失了我们原本的文化,这是不是一种造孽?我们需要旅游,但是不是让他们来进行物质享受和参观,而是要完成心灵净化,是对人类文明作出贡献。让我们的宗教文化与生态文明结合起来,如果一位有信仰的人来到这里,不是让他们每天对着佛祖磕头,而是让他跟着我们捡捡垃圾,这比磕头更重要。另外我们不要觉得城市人来了,就伺候他们,越是这样他们反而会抱怨。而是让他们和我们一样劳动生活念经,他们变成学生,我们变成老师,他们不仅不会抱怨还会主动的交钱。我们未来做旅游,不是给他们做导游,而是给他们做导师,交给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吃,给他们讲洗碗的时候如何洗掉贪嗔痴,每个人不仅要会做,还要会讲解。所以咱们协会今年让大家捡垃圾、盖房子,不要觉得以后就可以不做了,如果大家觉得环保就是把垃圾捡完了再回去放牛,那是不合格的。我们的环保组织需要大家做新牧民,是属于21世纪生态文明时代的新牧民。我们不仅要搞很好的公司发展规划,还要成为新牧民。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藏传文化是什么,我们是这个土地的人,能讲出这片土地的故事。

我们下一步非常重要的,一是做教育,教育从儿童开始,下一次再来,希望大家不再只说我家里有几头牛,而是比赛今天你讲了5个故事,我讲了6个故事,进行这样的比赛。第二,我们真的不要放弃牧场,放弃游牧。这是医治精神病、体验人与天之间连接的最好的体验方式。第三,我们的信仰不仅要有,还会要讲。如果大家做到这三件事了,你就是这三幅药的制药人。第四,现在三、四十岁的人搞一个五年计划,要学汉语。20岁以下的大学生,不仅要懂汉语,还要学英语。因为如果没有语言沟通,与外来的人无法交流,你这个药是卖不出去的。

大家如果真的做到上面这四件事,让扎多来组织大家,我可以把北京、国外的人带来消费。做一个合格的牧民,大家觉得难不难?(不难)我们原本的生活是为了自己的生活,以后我们的生活是要别人花钱来和我们一起生活,这就是旅游。如果我们真的做到了,咱们的旅游是最高端的旅游,是要游客来了受教育,不是破坏环境,而是保护传统文化,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老板。所以我们说,我们所说的不是今天的旅游,不是今天的公司,不是今天的消费。比如咱们的生态文化节,白天活动完了之后,晚上每家带一个人回去体验当地的生活。大家带回家的人可能是资产十几亿的老板、省长、教授、外国人,你就是这个老板的老板,这个教授的教授。

总结一下,做好21世纪新时代牧民做到四件事:1、自信,你有的他们没有,不是鼓励你们狂妄自大,因为你们拥有医治他们的三服药;2、要做会讲当地文化的真正的囊格人;3、你的信仰,虽然他们富有,但是他们的心灵是穷的;4、在这个基础上你还能说几句汉语和他们交流。

这是我与牧民最愉悦、最快乐的一次交流。

关于协会的建议(全文)

我和扎多老师走的这些点,第一次沉下心来深度体验,有几个感受:一,我们做的这两个社区,对他们潜在的内动力要有足够的估计,如果没有足够的估计,他们进步的速度可能会超出我们的服务能力,这是我们协会面临的挑战。这几天我们与他们对话的时候,经常会有一些深度的内容,我感觉他们真的听懂了。但我听了刚刚的汇报,实事求是的讲,我感觉我们这几天讨论的东西没有完全进入到你们的脑袋里面。这可能是咱们的毛病,脑袋里面满满的,村民他们你看他们的眼神,一直在拍照和录像,他们的脑袋是空的,所以更加容易接受,反而能够记住。我们的团队确实需要一些知识分子,但是有知识的人往往心里满了,不能空,所以团队需要集体修行,到任何地方都要潜心学习,用虔诚的心态来向扎多老师学习,心里空的时候才知道这个道理是多么的好才能把它记下来。鉴于这个原因,我建议每个人把这两天的对话整理出备忘录,把关键的思想和概念提炼整理出来。我和扎多老师的对话是特殊情景下激发出来的思想,不是我一个人的思想,这几天我的收获是非常大的,这种收获表现在语言上,是不可重复的,这些思想可能是影响这里三到五年的发展的一些永远不可重复的指导思想,所以大家要做一个功课。大家要吃苦,不吃苦不行,这是我们的事业。这两个地方未来要做什么事情,大的概念、框架,主体性的东西已经出来了。这可不是大家刚刚简单分享的那一点点,不是批评大家,对大家来讲确实是一个挑战,但是我们必须要这样往前走,这是视野。过了这个门槛,你的人生和事业都会有大的飞跃,但是要记住,不吃苦是完成不了这个跨越的。这是我和大家要交流的第一件事,我们真的面临一些挑战。

第二件事,我们要知道我们的协会需要转型,转型的思想应该树立起来。转型这个说法我是作为一个学者用概念把它清晰化了,其实我们做的事情已经转型了。但是思想非常重要,我们有了这个意识之后就会要知道,我们今天做的事情和昨天不一样了,讲转型是这个概念。我们协会现在面临这样一些情况,第一个,确实我们做的事情是环保,从环保入手,但是做的结果不是就环保做环保。我一直在重复,徳迦做的是一个生态村,那索尼是高端生态产业,这样一个雏形。下一步我觉得要把徳迦寺对接给一些国际机构,这个高度是很高的,村民听到很兴奋,大家也要真的兴奋起来,我们做的这些事情可以放到国际上,这是一种很大的能量。我们今天做的环境保护已经不是单纯的就环境保护环境,我们做的是生态文明、生态村生态产业,高端生态,我们必须要讲产业、讲模式了,否则就像刚刚说的,老百姓生计问题得不到解决,停留在原地老捡垃圾,没有持续的动力。我们是从环保入手,做的是生态文明,做的是一个时代的事儿。所以大家一定要有远景的思路。大家要学习,要开始搜罗世界上生态村、生态社区、生态小镇的模型,内部要培训和学习,要有国际视野。小组村民讨论的一些事,一些要素,什么是自足的,我们的远景是怎样,一讨论问题的高度已经和国际上的一些成功生态村、生态公社、部落社会高度吻合。每件事都要有功课的,不然我们提升不了。另外就是我们要做的转型是从现在开始,我们原来是内向的,自己做好了就可以,下一步是要和政府、市场对接,以前关起门来做,现在觉得关起门来做不行了,要升级。我们要知道跟社会上的谁对接,对接错了就要出问题,不对接关起门来我们就要被淘汰。以前我们主张远离商业和政府,那个时候是对的,因为那时政府不理解你,我们不需要他。但是今天不行,你不对接,人家就来了。政府也在觉悟,我们做的事情政府也很需要,就怕如果我们不主动对接,政府发现你了,给你一个ppp你做不了,我们还如何引领潮流?政府走在前面,给你的项目你做不了。今天你要知道社会的进步,我们如今不是寒冬,生态文明的春天已经来了。以前在冬天的时候都睡觉,你起个早你就是唯一;春天来了不是这样,我们要赶快的下种播种,要忙碌起来,这些又是挑战。

总结:我们的团队面临的挑战:1、走出环保做环保;2、走出封闭的协会模式,和社会、政府对接。县里政府可能真的是感兴趣的,和政府对接要讲究方式方法,政府的位置决定了我们需要尊重他,把面子给他,让他支持我们,我们做事甚至功德给他,否则功高震主容易遭到政府排斥,这是与政府打交道的规律;3、自身要学习,每次活动结束行程一系列内部资料。

我们做的社区保护地的模式,是扎多老师做了二十多年修出的成果,把这些资料需要整理出来,有可今年或者明年专门围绕社区保护地在青海省党校开一个座谈会,这是保护模式的一个创新。这件事我们要做的事情很多,大家分配一下任务,谁来整理一下拿出一个基本的东西来,我在北京消化,有可能的话写成文章,再向青海省、环保部开始推销,所以这件事希望大家能拿出一个小东西来。

大家跟着扎多老师已经站在了很高的一个点上,大家要有使命感。以上是我讲的协会所面临三个升级、三个挑战。

(张老师布置的三个任务:

1、整理备忘录;2、国内外生态保护地案例研究;

3、社区保护地整理)

赞赏

长按







































北京民间偏方治疗白癜风
四川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xunbuy.com/zzjg/180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