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大健康行业分析婴儿保育设备

我国儿童人口占比较低,但由于人口基数大,儿童仍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国0~14岁儿童共有2.23亿,占全国人口的16.6%,其中0~8岁儿童有1.3亿,占全国人口的9.9%。人口总量低速增长,过去10年,0-14岁人口数呈现先减少后平稳的趋势,年占比达近几年的低点16.4%后又略有回升,年16.5%。

数据来源:国家卫计委

虽然儿童人数在不断减少,但儿童患病人数却在不断增加。根据年卫生部第五次中国卫生调查研究报告显示,0-4岁儿童的两周患病率高达10.6%,5-14岁的儿童两周患病率达到5.3%,儿童患病率高企。近几年,儿科门诊量增长迅速,年儿科门诊人数将达到5.4亿人次,儿童大健康产业需求强劲。

数据来源:国家卫计委

在经过儿童人口10余年的连续下滑后,目前儿童人口数已经处于低谷向上爬的起步阶段,再加上二胎全面放开,每年新生儿的数量有望提升到万。根据多个机构预测,今后9年将迎来第四次婴儿潮,预计到年,儿童人口有望达到2.65亿。这会为以后的儿童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数据来源:国家卫计委、广证恒生

面临行业大发展的巨大机会,我们对儿童大健康行业进行了简单梳理。根据儿童生长周期,将儿童大健康行业细分为婴儿保育设备、奶粉、疫苗、儿童营养、儿童药及儿童医药六个板块。本文为第一部分:婴儿保育设备。

婴儿保育设备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一年婴儿死亡中有2/3死于出生后28天内,尤以第一周最高,占新生儿死亡数的70%。而婴儿培养箱等婴儿保育设备可作为新生儿离开母体的第二个“子宫”,以最大限度维护婴儿的身体健康和提升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婴儿保育设备最主要的设备为婴儿培养箱和婴儿辐射保暖台,婴儿培养箱为封闭式结构,婴儿辐射保暖台为开放式结构,婴儿培养箱偏重于婴儿保育功能,婴儿辐射保暖台偏重于急救功能,两者均主要用于早产儿、低体重儿、病患儿等新生儿的急救、护理,属儿科、妇产科基础医疗器械。

从控制系统的角度区分,婴儿保育设备大致可分为四代:

第一代婴儿保育设备

20世纪40年代,婴儿保育设备首先出现在美国。第一代婴儿保育设备主要应用了模拟电路技术,采用分立式元器件和单层PCB板,控制精度低、能耗高,可靠性较强,没有有机玻璃罩,主要依靠灯光保温,手工旋转操作。

第二代婴儿保育设备

20世纪70年代,随着半导体和IT技术的深入发展,婴儿保育设备开始采用8位单片机控制,元器件以插入式为主,采用双层PCB板,控制精度有所提高,能耗相对模拟电路要低,产品可以同时控制多个参数,如温度、湿度和氧浓度等。部件、机箱冲压成形。目前,我国多数婴儿保育设备生产企业的产品属于该阶段。

第三代婴儿保育设备

20世纪90年度,第三代婴儿保育设备开始出现。第三代产品采用集成单片机控制,应用了CMOS电路,元器件以贴片式为主,采用多层PCB板,控制精度大大提高,能耗大大降低,可靠性也大为提高,抗干扰性也更强。第三代产品集成了更多的婴儿生命体征的参数,如注射泵、监护仪和血氧等,机箱等部件主要采用大型塑料模具一次成型,金属零部件数控加工,喷涂流水线半自动涂妆。目前,以GE、阿童木、德尔格为代表的婴儿保育设备行业国际巨头的产品多于该阶段,国内包括公司等极少数企业的产品也已达到了该阶段。

第四代婴儿保育设备

近几年,第四代婴儿保育设备开始出现。第四代产品应用了32位嵌入式控制系统,真彩LCD显示屏,并能提供丰富的接口功能和多种通信方式。

婴儿培养箱

婴儿培养箱控制系统采用计算机技术对箱内温度(箱温/肤温)实施伺服控制,根据设置温度与实测温度进行比例加热控制。内部空气采用热对流原理进行调节,制造一个空气温湿度适宜、类似母体子宫的优良环境,从而可对婴儿进行培养和护理。婴儿培养箱主要应用于早产儿、低体重儿、病危儿、新生儿恒温培养、新生儿体温复苏、输液、输氧、抢救、住院观察等。

婴儿辐射保暖台

婴儿辐射保暖台又可称为辐射式新生儿抢救台,其综合临床医学、光学、机械、计算机自动控制及传感器等多门类学科的先进技术为一体,为新生儿及病婴提供了一个温暖、舒适的手术及护理平台。适用于分娩后新生儿的护理、抢救和儿科手术治疗,尤其是对新生儿危重症的急救和操作更为方便,是分娩室、新生儿室和新生儿监护中心必备设备之一,对降低新生儿因低体温造成的损伤都起到了重大作用。

行业技术水平与发展方向

目前婴儿保育设备主要技术方向包括智能化、网络化、多元化和人性化。

1.智能化程度得到进一步拓展

按从控制系统技术演进过程的角度区分,婴儿保育设备大致可分为四代:近几年,第四代婴儿保育设备开始出现,它应用了32位嵌入式控制系统,真彩LCD显示屏,并能提供丰富的接口功能和多种通信方式,智能化程度得到进一步拓展。医疗器械的智能化,体现在器械和系统的内部功能可能更为复杂,但外部操作方式将简单化。智能化为未来婴儿保育设备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目前以GE、ATOM、德尔格为代表的婴儿保育设备行业国际巨头已有部分产品接近了第四代产品的技术水平。

2.网络集成技术

智能化发展的分支技术,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远程监控、远程探视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这就需要婴儿保育设备集成各种网络接口,实现婴儿生命体制数据的适时传输与保存。

3.降噪技术

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体质脆弱,如果噪音过大,将会对使用者造成一定的伤害,婴儿保育设备利用降噪技术后,设备噪音降低,可以使婴儿能够在安静的环境下培养,呵护生命之初,充分得以体现。

4.培养箱、保暖台合成技术

行业内部分先进企业,如GE,已经实现了婴儿培养箱和婴儿辐射保暖台功能的合成,从而大大提高了医疗设备的使用率与有效性;产品集成化、复合化趋势将更加明显。该发展趋势将大大提高临床诊治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精确性。

5.造型设计,更加注重人性化元素

随着人们对医疗服务要求的升级,对医疗设备的操作使用方式的简单化、轻巧化与便捷性要求越来越高;造型设计、整体冲模、高科技材料的应用到婴儿保育设备将更加注重人性化元素。

政策背景

依据国家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及其附件《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婴儿保育设备行业从属于生物医药行业中的医疗仪器子行业,医院、医院、医院的重要医疗仪器,年8月1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婴儿培养箱等婴儿保育设备列入了《国家重点监督医疗器械目录(年版)》(国食药监械号)。

年3月20日,国家卫计委印发《“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规划提出,积极发展儿童健康产业,大力提升药品、医疗器械、康复辅助器具、保健用品、保健食品等研发制造技术水平,扩大健康服务相关产业规模。推进信息技术支撑行业健康发展。充分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创新健康儿童服务模式。

行业格局

作为医疗器械行业内新兴发展起来的细分行业,婴儿保育设备在我国起步较晚,目前美国GE、德国德尔格、日本阿童木公司在行业内占据优势地位,垄断了高端市场,其产品多为第三代产品,部分产品性能已经接近或达到了第四代产品水平。国产婴儿保育设备产品多为第二代产品,但国内优势企业部分产品已经可以和国际巨头相媲美。

相对国内产品,美国GE、德国德尔格、日本阿童木等为代表的行业巨头产品稳定性好、精度高、便捷轻便、工艺先进,在国际市场尤其中高端市场占据主流位置,占全球市场的大部分份额;巴西Fanem和本公司等国内厂商的产品略逊于前述国际巨头的产品,以中低端产品为主,高端产品所占全球市场份额较小。

年以前,我国的婴儿培养箱主要以阿童木公司的产品为主,医院装备,且价格非常昂贵,市场被国际巨头垄断。随着国内生产商的崛起,进口依赖被打破,婴儿培养箱价格大幅下降,普及面不断扩大,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不断加大,乡镇卫生院也逐渐开始装备。目前,行业市场化程度较高,国内婴儿培养箱生产企业主要有5家,即戴维医疗、郑州迪生仪器仪表有限公司、上海四菱医用恒温设备有限公司、南京金陵自动调温床有限公司和北京巨龙三优科技有限公司。

国产设备来看,戴维医疗为龙头企业,在国产设备份额中占比最高,虽然公司产品性价比较高,并通过了欧盟CE认证,产品远销到德国、法国、比利时、俄罗斯、保加利亚、斯里兰卡、埃及、伊朗、巴基斯坦、越南、泰国、哥伦比亚等多个亚洲、欧洲、非洲、南美洲国家,并实现了多万元的出口收入,年公司整体营业收入也近3亿元,但该公司营业收入近4年复合增长率几乎为0。

行业小结

我国医疗机构目前装备的多数为第二代婴儿保育设备,功能单一,稳定性、精度、抗干扰性差,噪音大,不能适应低温环境以及在多种电源直接无缝切换,未来将逐渐被第三代产品所代替。目前,三代及四代婴儿保育设备的生产规模跟不上婴儿保育市场的发展速度,产品呈供不应求的状态。

但整体市场仍由GE、阿童木等外资占据。国内企业目前由戴维医疗占据龙头,但该企业近五年业绩基本原地踏步,而外资规模不断扩大,能够具有替代外资器械的企业仍然未出现。

本文作者:谭奎

健康产业孵化投资

一起分享世界的点滴

赞赏

长按







































白癜风的中医治疗
治疗白癜风中药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xunbuy.com/zzjg/46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