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脱贫攻坚丨学前学会普通话教育扶贫谱

北京治疗白癜风总共要多少钱 http://pf.39.net/bdfyy/bdfjc/150526/4629682.html

上期回顾:老青山村:抓实支柱产业发展明确发展方向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成果

时令虽已初冬,但会东大地上仍然暖意融融。

“早上好!”“谢谢你!”“不客气”“对不起”“没关系”……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你都能看到孩子们用流利的普通话向老师问好,和同学交流。

“完善设施设备、加大宣传动员、规范工作管理、强化督导考核、做好效果比对。”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大学前学普工作力度,“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覆盖所有公(民)办幼儿园、幼教点,实现了有正常学习能力的学前儿童进入小学前能“听懂、会说、敢说、会用”普通话的目标。

聚焦主题学前学普深入推进

早在“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伊始,我县第一时间成立了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行动实施工作领导小组,为学前学普工作有序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截至年9月,我县所有幼教点、幼儿园的“学前学会普通话”管理模式、课程方案、教学模式以及辅导员、幼儿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效果的监测评估与考核等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

同时,我县以学前学普活动为抓手,充分整合有效资源,保障幼教点和幼儿园设施设备配置、辅导员和幼儿教师培训。年以来,我县用于“一村一幼”辅导员劳务报酬的省级财政拨付经费支出达万元,州县投入“学前学会普通话”资金达万元,帮扶捐赠资金达23万元。 

“年5月至年8月,‘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在我县野租、拉马两个民族乡镇开展试点工作。年9月,我县实现‘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全覆盖。”县学前学普专干杨万树介绍说,在“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中,我县以“四抓”带动“”工作落地,为教育扶贫打下了坚实基础。

紧紧围绕“听懂、会说、敢说、会用普通话”这一目标,我县“学前学普”工作有条不紊向纵深推进。

规范管理弥补乡村教育短板

从县城往南行约50公里后拐上一条平坦的通村水泥路,沿途苍松吐翠、林木葳蕤,掩映在青山绿水中的野租乡雪山洞村,民居靓丽,风景优美,一幅人与自然浑然一体的和谐景象。

雪山洞村是我县的一个彝族聚居村寨。年该村成立幼教点,目前有学前儿童12名,辅导员2名。

“对村幼教点的工作环境、待遇都比较满意。希望通过自己不断地学习,提升能力,把村里的幼儿教好。”外向开朗的雪山洞村幼教点辅导员马建美快言快语。

采访中得知,今年27岁的马建美是土生土长的雪山洞村人,年9月,普师专业毕业的她通过县教育体育和科技局组织招考和岗前培训成为雪山洞村幼教点辅导员。

雪山洞村幼教点另一位辅导员付跃梅也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我在大学里学的就是学前教育专业,加上我是本地人,了解孩子们的生活习惯、语言特点,对幼教点工作比较得心应手。”活泼开朗的付跃梅说。

“叔叔好!我叫卢文芝,今年3岁……”在雪山洞村村口,彝族幼儿卢文芝用普通话和我们进行简单交流。

“在家门口就能上幼儿园,而且环境、设施也不差,我们可以放心地做农活,增收致富。”卢文芝的母亲杨金秀感慨地对记者说。

“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有效弥补了乡村教育短板。截至目前,我县在园幼儿人,“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覆盖个行政村的“一村一幼”,学龄前儿童应入尽入、应学尽学。

全面覆盖学前学普一个都不少

“小朋友,讲卫生,干净才是好学生;早和晚,要刷牙,口气清新笑哈哈;勤洗手,勤洗脸,鞋袜衣服勤洗换;勤洗头,勤洗澡,做个干净好宝宝。”在我县彝族聚居乡野租乡幼儿园,每天都从教室里传出用普通话朗诵的琅琅童谣。

“乡村幼儿园的小朋友和县城幼儿园的小朋友普通话水平差距太大,大部分刚入学的新生听不懂汉语,上课的时候需本地保育员老师当翻译。”今年25岁的罗意萱有在县城幼儿园跟岗实习两年的经历,她说,“学前学会普通话”这项工作在边远、少数民族聚居区域实施难度比发达地区大得多。

“但是,我们并没有放弃每一位学龄前幼儿,我们一直在努力,也一直在进步。”年9月从岩坝小学调到野租乡幼儿园工作的杜凌老师说,无论在课堂上还是生活中,她都鼓励小朋友们用普通话交流,并用图文结合、讲故事的方式激发孩子们学习普通话的兴趣。

“每年开学的前一个月,我们需要边说普通话边做动作,让小朋友理解我在说什么。”野租乡幼儿园保育员陈洪梅说,教每一位彝族小朋友说普通话都要从让他们听懂开始。

今年24岁陈洪梅是本地人,她的梦想就是为家乡出一份力。年9月在野租乡幼儿园担任保育员工作后,她用普通话和彝语交换着与孩子们交流,为彝族幼儿打开了一扇了解外面世界的窗。

“学前学普”行动为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教学带来的“实惠”,野租乡中心校校长沙开富最有发言权。

接收采访的沙开富老师说,没有开展学前学普工作之前,野租乡中心校一年级的学生因为不会讲普通话,教育教学活动没有办法正常开展,孩子入学的积极性不高,厌学、逃学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以来,进入一年级的小学生能够听懂普通话,会说普通话,并能够用熟练的普通话和老师进行交流,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

“‘一村一幼’新气象,边远山村变了样;学前学会普通话,勤劳致富奔小康。”“学前学普”行动像一股春风,为地方教育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记者赵海华

编排孟杰

校对张伟

更多精彩内容,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xunbuy.com/zzjg/682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