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幼儿经验培养适宜行为读儿童行为

《儿童行为管理》是由英国希拉·里德尔·利奇写著,我国刘晶波教授翻译的“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译丛”中的一本理论书籍。它基于早期教育实践工作者、儿童健康与教育领域的专家以及儿童家长的大量经验而成,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被英国多种早期教育师资培训课程列为指定用书。

本书在前言中指出:儿童并不是一降临人世就被设定好程序,而后按他们生存的社会所认可的方式去行事的。他们随着自身的成长和发展,逐渐理解被社会认同的行为规则,并学习怎样回应并与他人交流,以及怎样在必要的时候调整自己的行为。儿童这一系列的发展与学习过程不是自然而然的,而是必须借助于成人的帮助。因而我们有必要了解自己在帮助儿童习得适当行为过程中所充当的角色。“行为管理”是一个常用术语,从字面上说似乎是指我们成人可以把自己的意愿和观念强加给孩子,以使他们按照我们觉得适当的方式行事,事实却并非如此。就很多方面而言,行为管理是指恰当地回应不同形式的行为,同时恰当地管理环境,以最大程度地减小相关个人的压力。我们应该为儿童营造一个增强他们能力的环境。换言之,这个环境应该鼓励儿童按某种方式行事,不是因为别人希望他们那样做,而是因为他们自己愿意那样做。

一、正确认识幼儿的行为

“行为”是人们在某种社会情境中所做的事。孩子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自会形成被他们所生存的社会认同的行为方式。

已故儿童心理学家海姆·吉诺特博士建议成人把儿童的行为分为三种,并像交通信号灯一样用绿、黄、红三种颜色进行编码,这个行为编码可以帮助我们分清目标:应该鼓励的行为,可以容忍的行为和需要改变的行为。作为学前教育工作者,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比喻非常形象、贴切和生动。

老师可以在三张纸上分别贴上红、黄、绿三个圆形,代表红、黄、绿灯。然后将受到成人赞成和肯定的幼儿行为贴在有绿灯标记的纸上,如幼儿主动分享玩具、安静的进餐、帮助别人收玩具等。“绿色”的行为应该得到大家的鼓励和称赞,其他小朋友都可以模仿和学习,就像我们在绿灯时继续前行一样。

对于那些既不赞成也不鼓励的行为,老师可以贴在有黄灯标记的纸上,这种行为虽然不能积极鼓励,但还可以容忍,因为孩子还处于学习和容易犯错的时期。这些行为包括幼儿在墙壁上涂抹,生气和受到挫折时在房间里扔玩具等。当然幼儿在紧张或不安时也可能导致适宜行为的暂时衰退,如尿床等。这应该被认为是“黄色”可容忍但需要被告诫的行为。

“红灯停”是一点都不含糊的大家必须遵守的交通规则。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们也会出现需要立即被制止的行为。如有的孩子用尖利的东西向其他幼儿戳去,有的幼儿在临街的马路上乱窜,有的幼儿摸滚烫的物体等。

有了这样的分类,老师就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运用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对孩子的行为表示称赞或默许或制止等。

二、增强幼儿能力形成适宜行为的有效策略

在实际生活中,成人对于幼儿创造一种适宜的、积极行为的氛围和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增强幼儿的能力就是要帮助他们发展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而让他们能管理和调整自己的行为。

1.创设让孩子自己选择的机会

日本横峰教育法创始人横峰吉文先生曾说:我不是教孩子做什么,而是为孩子创造能做什么的环境。这句话非常有道理,记得以前在一本书上看到一个善于经营的餐饮店,早上他们为顾客提供面条,服务生会问客人是要一个荷包蛋还是两个荷包蛋?客人往往会回答一个或两个,这家店里的荷包蛋的销量就比较好。而另一家早餐店的服务生未给客人这样的选择,荷包蛋的销量显然不如这家的好。在我们幼儿园里,也经常会出现孩子们不喜欢的食物,幼儿会出现挑食和偏食的行为,有的老师工作比较细致,给孩子选择的机会,孩子们渐渐地就克服了这样的毛病。还有的幼儿在晨间活动时喜欢在其他幼儿之间横冲直撞搞破坏,老师会走到他面前跟他说:你是想在蹦蹦床上玩还是和我在一起?对于大班的孩子我们还可以鼓励他做较复杂的决定,包括在几件事之间做选择,比如想看什么动画片?比如这一次我们出去“找春天”你们想制定什么样的路线图等等。

增强幼儿能力的关键,是在幼儿能自我控制的情况下给他们实施控制的机会,让幼儿感受到老师也很看重自己的意见,从而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自尊心。

2.努力与孩子建立尊敬与爱的关系

成人(老师和家长)与幼儿之间的尊重和爱越多,就越容易在行为方面达成一致。如果孩子存在不可接受的行为,成人应该让他(她)知道,他们不赞成的是他的行为,而不是他本人。有很多成人会说:“你太调皮了,我不再爱你了。”这种说法,让人感觉成人的爱是有条件的。因此,确保成人的评价只特别针对行为或活动本身会比较有效,例如:我不喜欢你打其他孩子。

首先,识别幼儿情绪。教师要想赢得孩子的尊重和爱戴,首先要学会识别幼儿的情绪,因为在某些情况下,幼儿还不具有告诉成人情绪体验的语言和交流技能,因此,他们只能用活动和行为来表达自己。幼儿的情绪很真实,成人不能不把它当回事,我们必须识别幼儿情绪并把情绪表达出来,如果可能的话,还要教他们学会如何控制情绪。

其次,倾听幼儿心声。用心倾听是我们全面了解幼儿的方法之一,幼儿之间的交流常以“密码”形式出现,优秀的幼儿教师就是解码高手。成人需要一边听幼儿说什么,同时还要体察幼儿没有说出来的隐含的意思。比如,幼儿跟妈妈说,“我讨厌上幼儿园”,这并不是说他(她)真的讨厌幼儿园所有的东西,而可能是说“我今天吃得慢,老师说我了”或者是“老师今天叫我回答问题时,我在想别的事情”等等。注意倾听幼儿的话能帮助他们表达自己,因为他们知道我们确实把他们的话听进去了,也知道我们尊重、理解他们的看法和意见。一个好的倾听者不是天生的,下面几条策略可以帮助我们老师以及家长比较有效地倾听孩子的心声:

(1)将注意力集中在幼儿身上,不边做其他事边听,不要分神。

(2)问开放性的问题以表示你想知道更多的信息或想要弄清楚你没听明白的一些事情。如一个小朋友说被大班的哥哥欺负了,你可以问:他是在什么地方、怎么欺负你的?

(3)总结一下孩子对你说的话。这让孩子知道你已经理解了他所说的话,可能也感受到了他所受的委屈。

(4)让幼儿知道你是在仔细倾听。保持和他们进行眼神交流,用适当的手势和肢体语言,比如点头并同时用“嗯”或“是的”等词语来表示回应。

然后,解释行为后果。

给出明确的解释对幼儿的发展也是很重要的,它帮助幼儿更多地认识了周围世界,也可以帮助他们理解他们行为的后果。如简单地对孩子说,“你是个调皮的女孩子”而没有任何其他解释,并不会帮助他理解他做了什么或他为什么错了。对于稍大的孩子来说,成人的解释会让他们意识到他们的行为对其他人的影响,或者他们有可能对自己或其他人造成的危险,就会自觉地改变自己的行为了。对幼儿来说,说明他们的某个不受欢迎行为可能导致的制裁或处罚,也会是很有效的做法。

3.和孩子共同建立可行的规则

建立规则就是建立一个可接受的行为框架。行为框架的设立应为幼儿的安全和全面发展着想,制定规则不是为了总是用消极的态度对待幼儿的行为,禁止幼儿干这个,不许幼儿干那个,我们应更多地







































中科医院专家
中科医院专家微信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xunbuy.com/zzjg/86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