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虫眼看世界,用人类学打败大数据

曾看过一个电商培训课,怎样找精准客户投流量。如果根据大数据锁定的目标人群投,可能会错失很多客户。因为大数据有时候不完全准确,有些买单的人群根本连大数据的边都没沾到,所以投流量要全范围投,不漏任何人,人人都可能去准客户。

这大数据都不准确了吗?不是说大数据很厉害,可以根据个人的购物行为,浏览习惯,停留时间等分析出这个人的潜在需求和喜好,进而推送相关内容么?然后商家就利用这个数据推送相关商品给对应个人。

英国人类学家吉莲·邰蒂在她的《视角:鸟瞰与虫眼——看清世间的大走势和大格局》一书中却说到大数据只是机械的运算,是建立在理想的情况下的推算。

然而,真正事态的发展还受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影响。对于这个结论,吉莲在书中还举了一个知名的,拥有数百家托儿所的企业案例。该企业依靠经济模型来预测未来的供需,并以硅谷通常采用的方式利用大数据来模拟趋势和潜在的受众特征。

但是关键时刻,家长们并没有按照预测的比例报名,这令高管们费解。因为该品牌的知名度足够高,潜在客户的咨询数量也有增长,产品没有改变,预测模型也没有改变,那是什么样的原因,让这些父母没有选择报名呢。

这个企业为了找到原因,他们聘请了外部的咨询公司,这个公司利用了民族学、人类学的视角找到了答案。为什么单靠大数据不能解释消费文化?这得利用本书的鸟瞰和虫眼来解释。

鸟瞰,故名思义,像鸟一样在高空往下看,看的是整体。而虫眼,是自下而上看,看的是个体或者是差异。大数据就是鸟瞰,它忽略了人类个体的变化。

现代年轻父母注意力下降,压力增加。而且社会要求个性化的时代,与前辈相比,他们不盲从权威,相反更相信来自同龄人的信息。为此,企业改变了品牌标语,把“美国早期教育儿童保育领导”改为“相信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和他们知道多少一样重要。”等,利用一些更亲切的措辞,让新时代父母更容易接受。

自从企业做出这一系列改变后,报名率也得到了提高。这就是《视角》这本书所阐述的利用人类学去解决商业问题的其中一个角度:从“熟悉变陌生”。

在一个商业世界被技术和数据分析主导的时代,人类学专家提出了一个截然不同的成功策略:可以通过人类学的视角来研究消费者、市场和企业,彻底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从容应对当今社会的挑战。

而人类学的另一个基本准则是“从陌生到熟悉”则是人类学家走向各个阶层、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甚至全世界,去了解他们不一样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从而根据当地特殊文化调整商业策略。

比如雀巢旗下的奇巧巧克力在日本一直销量不佳,可是和英国总部用的一样的广告语,营销手段,为什么在英国卖得很好,在日本就销量惨淡呢?

日本部门的销售员通过观察人们的购买行为分析,奇巧的广告语对日本人没有一点吸引力,部分日本人购买是因为“奇巧”和日本祝愿语音同。

后来他们捉住这个卖点,重新调整广告语和场景,奇巧终于把日本市场打开了。任何商业行为,社会行为归根到底都是人的行为,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虫眼”去了解各个地方人的观点,了解他与生活的关系,必须同时作为一个局外人和局内人才能看得清楚。

在未来,利用虫眼——人类学去分析经济,解决商业难题,将成为大趋势。如果你也想了解用不同角度和思维看世界,这本书值得一读。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xunbuy.com/zzjg/95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