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一直都在早报记者走进青岛市儿童福利院

“爱”是什么?人们往往会用抽象的词语去形容它,比如,爱是给予、爱是尊重、爱是慈悲……但“爱”也可以很具体,它可以是为陌生的孩子一次次起夜安抚;可以是认真喂好每一顿饭;可以是无数次隔着围栏弯腰照顾无法自理的孩子累到满头大汗;也可以是奔波10多公里、辗转4次公交地铁,为爱而来。1月3日,早报记者与另外5名志愿者一同来到青岛市儿童福利院担任夜班“爱心妈妈”的工作,从当天下午4点到4日早上8点的16个小时里,无数个“爱”的具象化,描摹出了它的形状,让这份温暖种在你我的心头,并告诉大家:爱一直都在。

02:58下午4点

5名志愿者远道而来

1月3日下午4点,记者在市儿童福利院门口与从胶州来的两名年轻妈妈孙景和王煜文、从即墨来的“爱心妈妈”董雪霞会合。她们都是青岛早报的“铁粉”,在看到市儿童福利院“爱心妈妈”招募报道后,不辞遥远带着爱心而来。“中午没来得及吃饭,先去给孩子们买了点东西,幸亏没有迟到。”从车上卸下8箱钙奶饼干、两大包纸尿裤等物品的董雪霞,气喘吁吁地告诉记者,她不是“一个人”来的,是带着朋友们短短两小时捐助的一千多元爱心款,来为孩子们做点事儿。

志愿者与孩子互动。

志愿者孙景哄孩子睡觉。

与白班志愿者交接完,记者和3名“爱心妈妈”进入抚育区,看到已经提前一个小时就到了的另一名夜班志愿者、51岁的周姐,此时她已经忙得满头大汗。“这个时间孩子们午休都起来了,很活跃,我陪他们玩了好一会了。”周姐左手搂着一个、右手拉着一个,对每一名孩子的呼唤都耐心地回应着,声音已经有些沙哑,“他们喜欢我,我不能冷落他们,所以一定会尽量满足这些可爱的孩子的要求。”记者了解到,周姐退休后自学考取社工证,之前还考了心理咨询师,就是想多为社会做些善事益事。家住胶州的她,下午1点多就从家出发,换乘两次地铁、两次公交才到达市儿童福利院,她说:“交通很方便,我以后就选这个夜班时间来照顾孩子们。”

一下子多了这么多“爱心妈妈”,大大缓解了市儿童福利院原有两名保育员的工作,40多名孩子更因为有了陪玩、爱抚、交流,多了许多的欢声笑语。

下午5点

喂饭是一件繁琐的“技术活”

下午5点,保育员秦文推着送饭的小车沿着长长的走廊一路过来,护士陈瑶瑶已经在操作间备好了料理机、碗勺等,平常的每一顿饭,需要根据不同孩子的年龄、身体情况做成好几种不同形式,糊状的流食黏稠度也有所不同。记者和周姐协助将排骨肉的骨头全部剔除,只留下肉,端给大孩子吃,而小孩子则需要将流食倒入奶瓶中喂养。

志愿者周姐协助准备晚饭。

“你真棒,自己吃得真好!”志愿者董雪霞来回跑了好几趟给孩子们送奶瓶,看到能自己吃饭的孩子,她大声夸赞着,并细心地用口水巾给他们擦拭一番。“这个孩子需要给他拿着奶瓶喂”“这个孩子要看着点,他吃饭容易洒到外面”……特教老师任晓华挨个嘱咐道。自从市儿童福利院保育员遭遇人手不足难题后,原本负责教课的她也加入了保育员队伍。任晓华给志愿者们分享着每一名孩子的特点,在她眼里,“这些孩子很聪明,模仿能力很强,所以要用心去教和训练,争取让他们能掌握基本生活自理能力。”

有几名孩子吃饭特别不老实,志愿者董雪霞怎么也掌握不到喂饭技巧,但是一直没有放弃,她一只手托着孩子的头和背让他半坐着,一只手捏着奶瓶一点点喂,隔着床旁围栏腰弯到了90度。50多岁的董雪霞是一名经验丰富的中医理疗师,她向记者分享,“安抚孩子的时候可以摸摸孩子的背,沿脊柱上下轻抚,遇到孩子腹泻,手掌就贴紧肚脐逆时针轻揉……”

晚上7点

一次次弯腰给孩子换纸尿裤

夜幕降临,等孩子们吃饱喝足,临睡前还有一项“体力活”——志愿者们要为所有孩子依次换纸尿裤。“孩子们配合一下,看看谁表现好!”晚上7点,任晓华招呼道。在家经常给孩子换纸尿裤的记者虽有经验,但是一下子面对20多个活泼的孩子,还是有些着急,尤其是大一些不太配合的孩子,有种束手无策的焦虑。

特教老师任晓华与志愿者董雪霞给孩子换纸尿裤。

董雪霞却并不打怵,她主动给一些大点的孩子换纸尿裤。只见她耐心地一边擦拭一边更换,即使需要一遍遍整理,再换裤子换衣服,也依然弯着腰与孩子聊着天做着。等到终于换好一名孩子,她抬起头,已是满头大汗,腰也酸得不行,“只要孩子们能舒服地睡一晚,再辛苦也没事儿。”她笑着说。给孩子们全部换完纸尿裤,近1个小时的时间已过去。

深夜

喂奶、巡视……忙不完的事

夜晚,志愿者们与护士、保育员们共10人一起值班,大家蹲着或趴在孩子们的床边,有的轻声哼唱,有的拍拍逗逗,有的聊天说笑,守护着40多个孩子,换来了两个抚育区短暂的宁静和温馨。

记者陪同护士陈瑶瑶给几名生病的孩子喂完药,回头看到宝宝床中间多了一些“奇怪”的床。“一张桌子对我来说有点小,两张桌子拼起来正好。”任晓华笑着说,她将桌椅拼起来,上面铺上一床被子,就是夜班“妈妈”们已经习惯了的睡床。当晚,志愿者们有的在爬行垫上席地而睡,有的蜷缩在儿童床上眯一会儿。

志愿者们晚上困了就打地铺眯一会儿。

“爱心妈妈”冯凯丽已是第二次来志愿值夜班,3日晚7点她从城阳下班后开车一个多小时匆匆赶来,熟练地去拿湿巾帮孩子擦拭、喊着孩子们的名字,并准确地给孩子们找到橱柜里的换洗衣物。“去年12月30日看到紧急招募消息的第一天晚上,我就报名来了,那天晚上有几名孩子发烧,我们重点照顾,后来一直很牵挂他们,这次来了之后赶紧去看看好了没。”看到孩子们病情好转,冯凯丽也放下了心。她告诉记者,“由于夜班志愿者报名的人比较少,所以我就来了。看着孩子们安然入睡,自己也感觉特别安心。”

深夜12点,给4名婴儿喂奶粉;凌晨2点,看望一圈孩子们的状态,为生病的孩子量体温,中间有孩子哭闹就要立刻去看望抚慰;5点开始准备孩子们的第一顿早饭流食……这一个不断忙碌的夜晚,相信对记者和每一名志愿者来说都很难忘。

次日8点

交完班后“预定”下次服务

4日早晨8点,持续16小时的夜班工作结束了。“爱心妈妈”孙景和王煜文前一晚就没怎么吃饭,当天忙完去吃早饭时,饭又已经凉透了;冯凯丽没来得及吃早饭就匆匆开车赶去城阳上班;周姐交完班后立刻在志愿者群里接龙了5日的夜班……

而对记者来说,留在心底的,不止保育员秦文说的“这是一份良心活”,还有每一名“爱心妈妈”对孩子、对生活、对社会公益的那份爱。再看看志愿者群里大家的呼声,“太火爆了,时刻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xunbuy.com/zzjg/96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