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介绍
1.考试目的
通过实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考查申请人是否具备教师职业道德、基本素养、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师专业发展潜质。严把教师入口关,择优选拔乐教、适教人员取得教师资格。
2.考试类别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包括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
申请认定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师资格、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和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者参加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
3.考试性质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是由国家建立考试标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全国统一考试。
4.考试对象
试点省份内所有申请幼儿园、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和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的人员须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试点工作启动前已入学的全日制普通院校师范类专业学生,可以持毕业证书直接认定相应的教师资格。试点工作启动后入学的师范类专业学生,申请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5.报考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无犯罪记录。
原则上应具备《教师法》规定的相应学历条件,并应符合本省确定并公布的学历要求。
应届在校生报考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应提供学校出具的在籍学习证明。
6.考试方法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笔试各科目采取纸笔考试。笔试各科成绩合格者,方可参加面试。
7.考试标准
教育部制定并颁布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标准、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考试标准规定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基本要求,是确定考试科目和考试大纲的依据。
8.考试科目
类别笔试科目面试科目一科目二科目三幼儿园综合素质保教知识与能力—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小学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初级中学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教育教学实践能力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中职文化课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专业课教师(试点省自行组织)(试点省自行组织)中职实习指导教师(试点省自行组织)(试点省自行组织)注1、初级中学的《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分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想品德、历史、地理、音乐、体育与健康、美术、信息技术、历史与社会、科学等15个学科。
注2、普通高级中学的《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分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音乐、体育与健康、美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14个学科。
注3、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面试不分科目。
注4、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科目分为:小学语文、小学英语、小学社会、小学数学、小学科学、小学音乐、小学体育、小学美术、*小学信息技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小学全科。
注5、初级中学、普通高级中学、中职文化课类别教师资格考试面试科目,与笔试科目三“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相同。报考“*日语”、“*俄语”、“*心理健康教育”3科考生,该类别笔试科目一、科目二合格即可进行面试报名。
注6、部分省份未开考带*科目,有关开考情况请考生
9.考试大纲
教育部考试中心根据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制定各科考试大纲。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大纲规定了考试内容和要求、试卷结构、题型示例等,是考生学习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大纲(2科):
《综合素质考试大纲》、《保教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大纲(2科):
《综合素质考试大纲》、《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
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大纲(17科):
《综合素质考试大纲》、《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等15科;
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大纲(16科):
《综合素质考试大纲》、《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等14科;
其中,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的《综合素质考试大纲》和《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是相同的。
面试考试大纲分为三类:
《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面试大纲》、《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大纲》、《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大纲》。
10.命题
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教师资格考试笔试和面试命题,建立试题库,为各省试点提供试题。
11.命题原则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命题依据考试标准和考试大纲,主要考查申请人从事教师职业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心理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突出育人导向、能力导向、专业化导向和实践导向。
12.题型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采用多种类型试题,强化能力考核。
题型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其中,非选择题包括简答题、论述题、解答题、材料分析题、课例点评题、诊断题、辨析题、教学设计题、活动设计题。
13.考试日期
教师资格考试每年考试日期由教育部公布,请及时 14.考试方式
笔试各科目均采用纸笔方式。笔试各科考试时间均为分钟。
面试采用结构化面试、情景模拟等方法,通过备课、试讲、答辩等方式进行。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研制的面试测评系统。
15.报名方式
考试实行网上报名。考生可在报名期间登录教育部考试中心网站( 省级教育考试机构负责考生网上报名、缴费,审查和确认考生信息。
16.面试考官
面试实行考官主考制度,考官由高校专家、中小学和幼儿园优秀教师、教研机构专家等组成,考官须经过省级或以上教育考试机构统一培训后持证上岗。评审组由3名考官组成。
17.打印准考证
准考证格式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规定。考生可在正式考试前一周登录教育部考试中心网站( 18.成绩查询
考试结束后,国家确定并公布笔试各科成绩合格线。考生可在公布日期后登录教育部考试中心网站( 19.合格证明
教育部考试中心为笔试、面试均合格考生,提供《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该证明是申请教师资格认定的必要条件。
20.违规处理
考试违规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33号)处理。
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
(试行)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
教育部考试中心
二〇一一年十月
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试行)
为加强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完善教师资格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促进教师专业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和《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制定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是教师职业准入的国家标准,是从事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职业的最基本要求,是进行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的基本依据。
一、考试目标
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主要考查申请教师资格人员从事教师职业所必需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与基本能力。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具有从事教师职业所必备的科学文化素养和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和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
2.掌握教育教学、学生指导(幼儿保育)和班级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并能正确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3.具备学科教学能力,掌握拟任教学科或专业领域的基本知识,掌握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能在教学实践中正确运用。
二、考试内容
(一)幼儿园教师
一级
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1
职
业
道
德
与
基本
素
养
1.1职业理念
1.1.1关爱幼儿,尊重每个幼儿的人格尊严与基本权利。
1.1.2理解幼儿教育在人一生发展中的重要性,能认识到幼儿教育必须以每一个幼儿的全面发展为本。
1.1.3理解教师职业的光荣与责任,具有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热情。
1.1.4了解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具有终身学习与自主发展的
意识。
1.2职业规范
1.2.1了解国家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了解《儿童权利公约》。
1.2.2熟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能评析保育教育实践中的道德
规范问题。
1.2.3了解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特点与职业行为规范,能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职业行为。
1.2.4有爱心、耐心、责任心。
1.3基本素养
1.3.1了解自然和人文社会科学的一般知识,熟悉常见的幼儿科普读物和文学作品,具有较好的文化修养。
1.3.2具有较好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1.3.3具有较好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
1.3.4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信息获得与处理能力。
2
教育
知识
与应用
2.1学前儿童发展
2.1.1了解婴幼儿发展的基本原理。
2.1.2了解婴幼儿生理与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熟悉幼儿身体发育、动作发展和认知、情绪情感、个性、社会性发展的特点。
2.1.3了解幼儿发展中的个体差异及其形成原因,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教育中的有关问题。
2.1.4了解研究幼儿的基本方法,并能据此初步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和教育需求。
2.1.5了解幼儿发展中易出现的问题或障碍。
2.2学前教育原理
2.2.1掌握教育的基本理论,并能据此分析教育现象与问题。
2.2.2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并能据此分析学前教育中的现
象与问题。
2.2.3了解幼教发展简史和著名教育家的儿童教育思想,并能结合幼教的现实问题进行分析。
2.2.4掌握幼儿教育的基本原则和不同于中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并能据此评析幼教实践中的问题。
2.2.5理解幼儿游戏的意义与作用。
2.2.6理解幼儿园环境创设、班级管理的目的和意义。
2.2.7熟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了解幼教改革动态。
3
保
教
知识
与
能
力
3.1生活指导
3.1.1熟悉幼儿园一日生活的主要环节,具有将教育融入一日生活的意识。
3.1.2了解幼儿生活常规教育的内容和要求以及培养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方法。
3.1.3了解幼儿保健、安全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处理常见问题与突发事件的基本方法。
3.2环境创设
3.2.1熟悉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与基本方法。
3.2.2理解教师的态度、言行对幼儿园心理环境形成中的重要性,
并能进行自我调控。
3.2.3了解幼儿园常见活动区的功能,能根据幼儿的需要创设相
应的活动区。
3.2.4理解协调家庭、社区等各种教育力量的重要性,了解与家长沟通与交流的基本方法。
3.3游戏活动的指导
3.3.1熟悉幼儿游戏的类型及其各类游戏的特点和主要功能。
3.3.2了解各年龄阶段幼儿的游戏特点,能根据需要提供支持与指导。
3.4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3.4.1能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年龄特点选择教育内容,确定活动目标,设计教育活动方案。
3.4.2掌握幼儿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教育的基本知识和相应的教育方法。
3.4.3理解各领域之间的联系和开展综合教育活动的意义与方法。
3.4.4活动过程中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xunbuy.com/zzjj/6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