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幼教教资考试必看速记四六

考点

幼教教资考试必看速记宝典四(幼儿身体发育的基本规律、幼儿身体发育的特点和保育)

考点1幼儿身体发育的基本规律☆☆

1.幼儿身体发育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2.幼儿身体发育的速度是波浪式的,身体各部分的生长也有不等速性。

3.幼儿身体发育具有程序性。

0~6岁幼儿的发育遵循两个原则:头尾原则和近远原则。头尾原则,即身体各部分的发育是从头部延伸到身体的下半部。次序为头部——颈部——躯干——下肢;近远原则,即幼儿身体发育是从身体的中部开始,然后延伸到边缘部分。如头部和躯干比四肢先发育,手臂和腿比手指和脚趾先发育。

4.各系统的发育是不均衡但又统一协调的。

5.生长发育具有个体差异性。

考点2幼儿身体发育的特点和保育☆☆

1.幼儿运动系统的特点和保育

运动系统是由骨、骨连接、肌肉组成的,运动系统的功能有运动、保护、支持、造血等。

(1)幼儿运动系统的特点①骨骼:a.骨骼生长迅速;b.骨骼柔软易弯曲;c.腕骨未完全钙化;d.骨盆尚未长结实;e.脊柱的生理弯曲还未固定,随动作的发育逐渐形成。②肌肉:a.肌肉水分多、蛋白质、脂肪、糖等较少,能量储备差、收缩力差,易疲劳;b.大肌肉发育早,小肌肉发育晚。③关节和韧带:a.关节窝较浅,周围韧带较松,伸展性大,牢固性差;b.足部肌肉、韧带还不结实。

(2)幼儿运动系统的保育

①教育幼儿保持正确姿势,防止脊柱和胸廓畸形;②科学组织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③衣服要宽松适度;④供给充足的营养;⑤注意保护好关节和韧带。

2.幼儿呼吸系统特点和保育

(1)幼儿呼吸系统特点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其中呼吸道是由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构成。①呼吸气管的特点a.鼻:鼻腔狭窄,黏膜柔嫩,富有血管;b.咽:新生儿期扁桃体不明显,1岁后渐长大。幼儿易患扁桃体炎、咽炎。咽鼓短、粗、斜度小,易患中耳炎;c.喉:喉腔狭窄,黏膜柔嫩,血管丰富。声门窄,声带短而薄,声调比成人高。发音过长或方法不当会使声带变厚,声音嘶哑;d.气管、支气管:管腔狭窄,管壁和软骨柔软,缺乏弹性组织,黏膜富于血管,黏液腺分泌黏液少,纤毛运动差易感染而发炎肿胀,引起呼吸困难;e.肺:弹力组织发育差,间质发育旺盛,血管丰富,充血较多而含气较少。②呼吸运动的特点a.呼吸量少,频率快;b.呼吸不均匀。

(2)幼儿呼吸系统的保育

①培养小儿良好的卫生习惯;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③加强适宜的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④严防异物进入呼吸道;⑤教育幼儿以正确的姿势活动和睡眠;⑥保护幼儿声带。

3.幼儿循环系统的特点和保育

(1)幼儿循环系统的特点

血液循环系统特点:

①幼儿血液的特点:a.血量相对比成人多,年龄越小,比例越大,约为体重的9-12%(成人7-8%);b.血浆含水分较多,含凝血物质较少;c.红细胞的数目和血红蛋白量不稳定;d.白细胞中中性粒细胞比例较小,机体抵抗力较差。②幼儿心脏的特点:a.心脏相对大于成人;b.心脏容积比成人小,心排血量较少;c.心率快;(新生儿/min,3-7岁85-/min)③幼儿血管的特点:a.管径粗,毛细血管丰富;b.血管比成人短;c.血管壁薄,弹性小;d.血压低(管径粗,血输出量少);

淋巴系统特点:

①学前儿童淋巴结尚未发育成熟,因此屏障作用较差,到12、13岁时,淋巴结才发育完善。;②小儿的淋巴系统发育较快。淋巴结的防御和保护机能比较显著。易患扁桃体炎(4-10岁)。

(2)幼儿循环系统的保育

①合理营养,从小预防动脉硬化。适当增加含蛋白质、铁及维生素丰富的食物,预防贫血。注意合理的膳食,减少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并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②经常适度锻炼。要避免长时间的剧烈活动及要求憋气的活动。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结束时做整理活动。剧烈运动时不可立即停止,以免造成暂时性贫血。剧烈运动后不宜马上喝大量开水,以免增加心脏的负担。运动时出汗太多,可喝少量的淡盐水。③衣着要宽大舒适。衣服狭小压迫胸廓影响呼吸;狭小的衣领会压迫颈部的血管,使脑部血液循环受影响;紧束腰带会压迫腹腔,影响消化器官的血液循环。(儿童衣服成人化)④要预防传染病和意外事故。要关心幼儿的起居和活动,预防各种传染病,从而避免因各种传染病引起的心脏疾病。还要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大量出血会影响健康,失血超过血量的1/3就会有生命危险。

4.幼儿消化系统的特点和保育

消化:通过消化管和消化液的作用把食物分解为可吸收成分的过程;吸收:经消化的食物成分通过消化管壁进入到血液循环的过程。

(3)幼儿消化系统的保育

①保护牙齿,注意口腔卫生;②培养良好的进餐习惯;③饭前饭后不要组织学前儿童进行剧烈运动;④培养良好的排便习惯。

考题预测

1

学前儿童的骨骼特点是()

A.有机物多,无机物少;硬度大,弹性小

B.有机物少,无机物多;硬度大,弹性小

C.有机物少,无机物多;硬度小,弹性大

D.有机物多,无机物少;硬度小,弹性大

答案:D

D

考点

幼教教资考试必看速记宝典五(幼儿感觉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考点幼儿感觉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1.感觉发展的一般规律

感觉具有以下特性:

(1)感觉强度与刺激强度的依从性

①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感受性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或刺激强度。②绝对感受性和绝对阈限:绝对感受性指刚刚能觉察出最小刺激强度的能力。绝对阈限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③差别感受性和差别阈限:刚能觉察出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异量的能力叫做差别感受性。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叫做差别阈限。

(2)感觉适应的规律

感觉适应是指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适应可以使感受性提高,也可以使感受性降低。

(3)感觉相互作用的规律

①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是指同一感受性中的其他刺激影响着对某种刺激的感受性的现象。同一感觉相互作用的突出事例是感觉对比。②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指不同感受器因接受不同刺激而产生的感觉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就是说,对某种刺激的感受性会因其他感受器受到刺激而发生变化。

(4)感受性的发展

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和生活实践的丰富,人的感受性会随之逐渐发展,不同人之间的感受性呈现出极大的差异。

2.幼儿感觉发展的特点

(1)视觉的发展

①视觉敏度(即通常所说的视力)幼儿前期到幼儿晚期,儿童的视觉敏锐度由低到高发展着。为幼儿准备读物教具时,应当注意视觉敏锐度的发展。例如,年龄越小,字、画应该越大,不要让幼小儿童看画面或字体很小的图书;上课时,也不要让他们坐在离图片或实物太远的地方,以免影响幼儿的视力和教育效果。②颜色视觉颜色视觉指区别颜色细微差异的能力,也称辩色力。幼儿的辨色力有如下发展趋势:幼儿初期(3~4岁)儿童已经能够初步辨认红、黄、绿、蓝等基本色。但在辨认混合色与近似色,如橙色与紫色、橙与黄、蓝与天蓝等,往往出现困难。同时,也难以完全正确地说出颜色的名称。幼儿中期(4~5岁)的大多数幼儿已能区分基本色与近似的一些颜色,如黄色与淡棕色。能够经常地说出基本色的名称。幼儿晚期(5~6岁)儿童不仅能认识颜色。画图时还能运用各色颜料调出需要的颜色,而且能经常正确地说出黑、白、红、蓝、绿、黄、棕、灰、粉红、紫、橙等颜色名称。

(2)听觉的发展

①听觉感受性学龄初期儿童比学前儿童的听觉感受性有一定的增长,特别是言语听觉增长得比较快。②言语听觉儿童进入幼儿园后通过言语交际和幼儿园语言教育,言语听觉明显发展着。幼儿中期儿童可以辨别语言的微小差别,到幼儿晚期几乎可以毫无困难地辨明本族语言包含的各种语音。③婴幼儿听觉的发展儿童出生后,听觉系统已经起作用。儿童的听觉活动不是孤立的,听觉和视觉协调很早就发展起来。新生儿听见人声时,眼睛会朝着声音方向转去。出生后半个月已经很明显。新生儿有听觉偏好。以人声和物体的声响比较,新生儿爱听人的声音。新生儿对母亲的声音、柔和的、高音调的声音都有偏好。

(3)触觉的发展

①儿童从出生时就有触觉反应,许多种天生的无条件反射,也都有触觉参加,如吸吮反射、防御反射、抓握反射等。②孩子出生后,不但有口腔触觉,而且通过口腔触觉认识物体。对物体的触觉探索最早是通过口腔的活动进行的。口腔触觉作为探索手段早于手的触觉探索。当婴儿的手的触觉探索活动发展起来以后,口腔的触觉探索逐渐退居次要地位。但是在婴儿满周岁之前,口腔触觉仍然是他认识物体的重要手段。③手的触觉是通过触觉认识外界的主要渠道。儿童出生后,有本能的触觉反应,比如,抓握反射就是手的触觉的表现,这是一种无条件反射。无条件性的抓握反射随着婴儿的生长发育会自然消失。眼手协调动作的出现,亦即视觉和手的触觉协调活动的出现,是生后5个月左右婴儿认知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手的真正触觉探索的开始。眼手(视触)协调的出现的主要标志是伸手能够抓住东西。积极主动的触觉探索是在7个月左右发生的。当婴儿学会了眼手协调之后,他逐渐会用手去摆弄物体,把东西握在手里,挤它或把它转来转去。

(4)味觉和嗅觉的发展

①婴儿出生后,就以一种对味道的偏爱与养育者进行沟通,他们已能够区分酸、甜、哭等几种味道。但是对咸味的反应和对甜、酸、苦的发展不同,刚出生时,婴儿要么不能分辨出咸水和白水,要么拒绝对白水和咸水进行比较。但是到4个月时,他们开始喜欢咸味,这种变化大概是在为他们开始吃非流食作准备。②新生儿对食物气味的反应和对味道的反应一样,与成人非常相似,这表明对气味的偏好也是与生俱来的。例如,让新生儿闻香蕉和巧克力的气味时,他们表现出放松、愉快的表情;但是臭鸡蛋的气味会使他们眉头紧皱。

(5)痛觉的发展

①儿童的痛觉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发展的,表现在痛觉感受性越来越高。疼痛发生的条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伤害或过强刺激的刺激量;痛觉阈限;痛的情绪。孩子的痛觉阈限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的,也就是说儿童的痛觉感受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的。紧张、恐惧、伤心、焦虑、烦躁等都可以构成痛的情绪成分,它影响对痛感觉的耐受性。②新生儿的痛觉感受性是很低的,针对疼痛发生的条件,加以控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孩子的疼痛。

真题再现

1

儿童刚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是()。

A.味觉

C.痛觉

B.听觉

D.视觉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A

考点

幼教教资考试必看速记宝典六(幼儿注意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考点幼儿注意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1.注意的概述

注意的基本特征:指向性、集中性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监督功能。

注意的类型: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注意的品质与影响因素。

(1)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广度因注意对象的特点的变化而有所不同;活动任务越复杂,越需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xunbuy.com/zzld/74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