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宝星球
进入夏季,潮湿高温的夏季也算真正来临。夏季是宝宝疾病高发的季节,宝宝易腹泻、易患空调病、易得手足口病等等。下面,小编总结了4种宝宝夏季常见疾病,帮助家长先做好准备。
1、小儿感冒。小儿感冒,也叫急性上呼吸道染(acuteupperrespiratoryinfections),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因此常用“急性鼻咽炎”(感冒)、“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诊断名词,也可统称为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
症状:不同年龄的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不同。三个月以下婴儿,发热轻微或无发热。因鼻阻及鼻阻所致的症状较突出。如哭闹不安、张口呼吸、吸吮困难、拒奶、有时伴有呕吐及腹泻。婴幼患儿表现为全身病毒症状较重,病初突然高热39.5-40℃,持续1-2天,个别达数日,部分患高热同时伴有惊厥;还有,一般鼻塞、流涕、咳嗽或咽痛等症状较重,也常伴有拒食、呕吐、腹泻或便秘等消化道症状。三岁以上患儿多不发热或低热,个别亦有高热,伴畏寒、头痛、全身酸困、食欲减退,一般上呼吸道的其他症状明显,鼻塞、流涕、喷嚏,声音嘶哑及咽炎等。
2、痱子。由于宝宝出汗较多,导致汗腺导管闭塞。汗液在体内无法排除,会渗入到周围组织引起刺激,在汗孔处发生疱疹或丘疹,痱子便由此产生。
症状:一般红痱子较为常见,多发于脸、颈、胸以及皮肤褶皱处,痱子形状圆而尖、针头大小,伴有瘙痒。当这些痱子被宝宝挠破后,会形成脓痱,痱子顶端会有针头大小的脓疱,宝宝会觉得刺痒。此外,在高温环境下有时宝宝会出现白色痱子,痱子密集分布,看上去像薄壁微亮的小水疱,皮肤变干后会有一层薄薄的鳞屑。
预防和治疗:注意室内通风干燥,保持周围空气凉爽。让宝宝勤洗澡,洗澡水中可放入适量去痱水,洗澡后为宝宝擦适量爽身粉。若宝宝已经长了痱子,家长应在局部为宝宝涂痱子粉,或用清凉止痒的洗剂为宝宝清洗。若宝宝身上长有脓痱,最好用炉甘石洗剂等为宝宝清洗。爸妈们也可经常让宝宝喝绿豆汤、冬瓜粥等消夏解暑。
3、空调病。长时间在空调环境下工作学习的人,因空间相对密闭,空气不流通,致病微生物容易滋生,且室内外温差较大,机体适应不良,会出现鼻塞、头昏、打喷嚏、耳鸣、乏力、记忆力减退、四肢肌肉关节酸痛等症状,常有一些皮肤过敏的症状,如皮肤发紧发干、易过敏、皮肤变差等等。这类现象在现代医学上称之为“空调综合征”或“空调病”。夏季家长往往怕孩子太热,总是会让其呆在空调房里,因此特别容易得“空调病”。
症状:宝宝皮肤薄嫩,皮下脂肪少,毛细血管丰富,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宝宝皮肤薄嫩,皮下脂肪少,毛细血管丰富,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主要表现为容易疲倦,大便稀薄,食欲不振,经常腹泻,反复感冒等。身子较弱的宝宝在空调房里呆久当宝宝患上“空调病”后,甚至容易引发敏性鼻炎、结膜炎等病症。
4、肠道蛔虫性腹泻。夏季气温升高,生活中宝宝接触的很多物品都容易滋生细菌和蛔虫卵,蛔虫卵进入宝宝体内便会产生蛔虫病。宝宝经常用手抓食物、把不干净的玩具放入口中均会导致蛔虫卵进入体内,特别是宝宝的指甲中很容易产生蛔虫卵,家长应格外注意。
症状:宝宝肚脐周围不定时的反复绞痛或隐痛,宝宝身体消瘦乏力,会伴有轻度腹泻,排泄后疼痛稍缓。有时宝宝还会出现痉挛、磨牙、夜惊等症状。
预防和治疗:宝宝蛔虫病治疗较为简单,家长只需遵医嘱进行用药即可。在家庭日常护理方面,家长平时应教育宝宝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尽量让宝宝不在地上玩,玩耍后要洗手。平时多给宝宝剪指甲,不要给宝宝吃蚊虫叮爬过的食物。
孩子正处于长身体的关键阶段,家长一方面要为孩子准备多样化、色香味俱全的营养食谱,力求营养全面、均衡;另一方面要鼓励孩子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和粗粮等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让孩子多喝水,以促进体内的新陈代谢,减少患病几率。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