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蹦床,小心蹦出挥鞭伤
说起萌娃,相信不少人的印象标签都是灰常可爱和懂事的,就好像是《爸爸去哪儿》的王诗龄、森碟一样。然而现实里,不乏有所谓的熊孩子,他们精力旺盛、调皮捣蛋,真心让奶爸奶妈们头痛不已。
这不,天气升温转晴,熊孩子们就按耐不住玩乐的激动心情,非要缠着爸爸妈妈一起前往欢乐的儿童游乐场。
要说游乐场哪些娱乐设施欢乐多,儿童蹦床应该是不少孩子们的选择!因为这类蹦跳式的玩法,较为贴合孩子们多动、刺激的需要。
不过真真需要告诫大家的是:切勿长时间让孩子在蹦床玩乐,要避免挥鞭伤发生的风险哦!
那么,什么是挥鞭伤呢?
专家告诉我们,挥鞭伤同高空坠落伤一样,是由势能转化为动能产生的巨大冲击力,最容易在人体放松的状态下对脊柱造成损伤。
而这样的案例已经在我们的身边发生:
——年12月21日,武汉市一名10岁男孩晨晨系着安全腰带玩弹簧蹦床,连玩三把之后,松掉腰带时腿部瘫软无力,却怎么也站不起来了。最终被诊断为胸髓严重损伤。双腿失去知觉。
看到这里,不少家长肯定要问了:一项简单的蹦床运动,保护措施也相当到位,怎么会造成孩子如此严重的生理损伤呢?
我们来看一组实验:
为还原案例场景,求真记者特意请来了两位特殊的参与者进行运动方式类似的娱乐项目——蹦极。其中的公鸡二号将进行注射麻药,模拟身体逐渐疲劳,肌肉处于放松状态,且自我保护意识降低的小朋友。
在随后的X光检测,我们发现打了麻醉的公鸡二号的确在运动过程中造车了颈部骨头和软组织挫伤,因此被判定为挥鞭伤。
医院骨科主任胡懿郃
专家表示:刚接触类似运动时,基本都会下意识的自我保护,肌肉较为紧张,因此不太容易致伤;但随着时间推移,自我保护意识下降,身体逐渐疲劳,肌肉放松,就很容易使得脊柱因运动震荡受损伤,从而造成挥鞭伤。因此家长要牢记,时间不宜过长,运动强度不宜太大。
娱乐固然要开心,但健康更重要。真真还要提醒大家的是,挥鞭伤不仅仅在蹦床蹦极中发生,在交通事故中也多有发生:
——年8月,湖北的黄女士一家人自驾游,黄女士靠在副驾驶上睡着了。在高速上,丈夫一个紧急刹车,黄女士惊醒过来,虽然系着安全带,鱿鱼惯性,她仍感到脖子向前甩出来,很快身体复位。两天后,她却突然觉得头疼、胸、背部疼痛,颈部稍微转动就觉得天旋地转。后背诊断为“挥鞭伤”。
对此,专家建议我们在开车时,系好安全带且将U型枕发在脖子上,能有效缓冲急刹车的惯性,保护我们的颈部;对于在车上打盹的乘客,则建议侧面靠着座椅的方式进行,有助于化解外来的冲击力,从而避免挥鞭伤。
新闻大求真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xunbuy.com/zzwy/5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