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保育院古稀小朋友寻老同学追忆红军院长

金陵晚报双拥周刊

这个儿童节,三八保育院“古稀小朋友”寻找老同学

  5月23日,赶在“六一”儿童节前,五位年逾古稀、上世纪五十年代从“三八”保育院毕业的元老级“小朋友”,相约回“老家”看看,现场回味自己的童年生活:这里是我们全日制生活了四年、五年的家!是我们小小年纪就集中接受半军事化培养教育的摇篮!当兵的父母忙于军事行动,无暇照管我们,保育院就是我们温暖的家!

  如果你是或者认识年、年毕业照上的古稀“小朋友”,请联系我们,好吗?

  1“我也有童年照片了!”

  “三八”保育院是南京非常有影响的部队保育院。它的前身是革命老区山东青州的“华东军区后勤子弟学校”,成立于年春天。年6月随大军南下迁至南京,年定址于宁夏路6号至今。

  我们几个是在南京入院的第一批小朋友。这次回到阔别几十年的“老家”特别亲切!特别感慨!在田芳老师热情接待下,我们参观保育院的环境,寻找童年记忆;查看老楼走道上的老照片,翻看保育院珍贵的资料本查找认识的“童年小朋友”。

  缪大敏和唐琪英看到年毕业的小朋友集体照,迫不及待找寻自己当年的模样。65年过去,人的变化该有多大啊!缪大敏很快找到自己,唐琪英却越急越找不到,还是大敏眼尖:“这就是你,你是大额头,都说聪明呢!”琪英哈哈大笑着说:“是我!是我!我也有童年照片了……”七旬白发老人的笑容,让陪伴在旁的“80后”老师深深动容!

  2代代相传的“小海军”歌

  我和王鲁中是年毕业的同班“小朋友”,我们都在毕业照上找到了自己!我还意外发现两张有我参加活动的老照片,一张是在给小树浇水,一张是参加小合唱表演,那时唱的“小海军”歌,我现在都记得,还曾教过上幼儿园的儿子和孙女,代代相传哦。在那个少有照片的年代,小小年纪的我在保育院居然有活动照片留存,实在不易!

  冯真比我们略小,她低两届毕业,不巧那年没有毕业照,但她找到了她家双胞胎妹妹和另一个妹妹三个人的照片,也很开心。他家六个兄妹、五个孙辈都是在“三八”保育院毕业的,而她自己在原南京军区后勤某分部工作时,也与保育院关系密切!

  3怀念红军院长黎明妈妈

  回想当年,我们小小年纪(我入院时还不到3周岁),就离开父母过全日制寄宿制集体生活,享受战士待遇。老师严格要求,培养良好习惯和紧张有序作风。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做,不在父母身边,没有依赖,似乎也懂事得多。启蒙教育培养的许多良好习惯,让我们受用一生!我们在勤奋工作近四十年后,现在都已年过古稀退休离岗,但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发展,希望健康快乐平安吉祥度晚年!

  今年是保育院建立七十周年,我们怀念红军老院长黎明妈妈!怀念热心关怀孩子们健康的邹医生!感谢保育院老师优良传统的启蒙教育!

  在“六一”儿童节即将到来之际,祝保育院老师们健康快乐,家庭幸福!

  愿保育院小朋友聪明活泼健康成长!□王继红

  (作者系南京鼓楼军休一所退休干部、江苏省军区原第一干休所文职干部,入伍前的名字叫王小平)(原载《金陵晚报双拥周刊》年5月28日)

“党给我的任务就是培养下一代”

——追忆原南京军区三八保育院老院长黎明

  黎院长教孩子爱护花草和缝纽扣。资料图片

  今年3月8日,原南京军区联勤部三八保育院迎来了它的70岁生日。

  谈到三八保育院,有个人总被提起。她的一生既简单又传奇:戎马一生,孩子很多,即使她终身未嫁;桃李遍天下,去世20多年仍被学生撰文怀念,故事被师生们广为传诵。70年风雨飘过,她如同阳光般的爱与信仰,早已传递给在保育院生活、学习、工作过的共和国一代代未来。

  1战火硝烟中临危受命

  年,时任华东野战军副参谋长的张震倡导,创办培养革命后代的华东军区后勤子弟学校、三八保育院。这一重任落在了华野一纵队供给部仓库政治指导员黎明身上。从前线接到命令,她一身戎装、带着一名警卫员骑马直奔山东青州,从此为部队保育事业奉献一生。

  一次搬家前,黎明带领大家储备了一个多月的食品和物资,带着炊事班把猪肉煮熟、晒干以备路上食用,给孩子们普及电灯、火车、自来水等等城市相关知识和安全教育。据当时教保主任于进华回忆,院长的分工相当细致,谁搬运物资、一人盯几个孩子、轮流值班等工作,都像作战计划一样详尽。

  一位尚在襁褓中的孩子在父母双双牺牲后,落入敌人之手,经我方多次努力才得以解救。他的全身被蚊虫叮咬得红肿,目光也因为惊吓而变得呆滞。让黎院长十分心疼,亲自照顾他直到身体康复。一天夜里,警卫班一个小战士半夜里想家想得哭出了声,黎院长知道后,不仅对警卫班和炊事班战士们关爱有加,还经常和那些父母牺牲的孩子们在一块聊天、游戏、陪伴,孩子们都亲切地叫她“院长妈妈”,这个称呼一直延续下来。

  定居南京后,住在旧庙或废弃房改建的屋子,睡着帆布床铺,没有什么幼儿教师,多数孩子的父母都在前线,这些困难对于黎明这个有着丰富战地医疗经验的老红军而言,都是爱、时间、耐心可以解决的“小问题”。孩子见不到爸妈,她就是孩子的妈妈;物资贫乏,她就带着孩子们自养奶牛,一起到小园地里劳动……春夏秋冬,这些革命后代在“老师妈妈”的悉心照料下健康成长,以后成为祖国各行各业的优秀建设者,有的将军、学者晚年还撰文回忆这段在保育院大家庭的童年趣事。

  2先进理念下谋变求新

  年保育院拓展了场地扩大了规模,但在黎明看来,仍缺少一名真正懂教育的老师。经她多次申请,组织给保育院派来了在南京总院工作、金陵女子大学家政专业毕业的王开云。王开云曾是银行家的女儿。入伍前,她对家里说,“我是去追求光明的。”不同的出身、同样的追求、专业的素养,迅速让黎明和王开云结下了终身的友谊,共同书写了护幼奉献的大爱人生。

  她们努力给保育院带来最先进的教育理念,还带动全院学习新技术,设计爬梯和统一校服、制作益智玩具、学习艺术、摄影……

  黎院长多次推荐于进华到上海保教和南师大进修,她总是说,老师不能停止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护理学、儿童疾病预防都要懂才行。自年,保育院与上海音乐学院、南京师范大学结对,对老师进行钢琴、儿童画一对一教学培训,对保育院的孩子们免费艺术教育,对有天赋的孩子专项培养。

  3和平年代里不忘初心

  战争年代,军人驰骋沙场便是荣誉。对于一名在战火硝烟中穿梭了10多年的老红军而言,突然被调到保育院带孩子,现实落差无疑是巨大的。后来有的年轻老师问过她,当初接到来保育院的任务会不会很失落,她总是慈祥地笑道,“不会啊,党给我的任务就是培养下一代啊!”

  现任院长王岚告诉记者,“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每天上班都特别幸福,因为这里就是一个洒满阳光的地方。”她说,“老院长每次看到孩子们的眼神都是充满爱的。老院长从不跟我们讲什么大道理,但她用对孩子们的爱、用一生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无怨无悔。”

  不忘初心,方能继续前行。在老院长精神的激励下,通过七十年的辛勤耕耘,南京三八保育院已成为南京市首批优质幼儿园、儿童卫生保健示范窗口园,被评为省市示范性实验幼儿园、原南京军区先进幼儿园。近年来,先后有10多名教职员工荣立三等功,人次获军内外嘉奖与表彰,在全军、原南京军区等级别的幼教专业竞赛中,获得全能及单项前三名的好成绩。□通讯员 郭领领 佘庄墅(原载《金陵晚报双拥周刊》年5月28日)

南京双拥精彩回顾,欢迎在此点击阅读:

自主军转干部郭广平:做恩来精神传承人公里隔不断双军人的爱情

南京籍官兵立功光荣榜、战斗英雄韦昌进的人生启迪

我的芳华笔为枪(金陵晚报双拥周刊)

东部战区与七省市携手推动拥军支前工作纪实

南京挖掘红色和国防资源激励官兵担当强军重任

南京打造铸牢军魂赓续血脉矢志强军的时代课堂

陆军工程大学“爱心向黔进”纪实/好人家乡报道

《中国双拥》杂志回眸辉煌五年点赞南京双拥

中央和各地媒体聚焦首届“南京军中好人”

首届“南京军中好人”发布分享会及相关报道

8月1日起,军人到南京可免费乘坐公交地铁等

中国社会报:兵城南京,满满双拥正能量

一组老照片,见证南京政治学院40春秋

《南京双拥》







































北京治疗白癜风专科
北京哪家医院能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xunbuy.com/ckzl/255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