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礼颂追寻当年振华女校的红色印记

-

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8周年

追寻当年振华女校的红色印记

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校是一所卓越的百年名校,从她诞生的那天起,学校教育就与爱国救国联系在一起,致力于培养有责任担当有报国之志的新一代学子。在纪念中国共产党诞辰98周年之际,我们通过微党课来寻踪历史,叙述当年振华女校中的红色故事,追寻这个校园的红色印记。

第一篇校园篇

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校前身为苏州振华女校,自她建校起就将“振华”作为自己的名字。在抗战时期,师生自发宣传抗日、抵制日货、发动募捐、赈济同胞、慰问抗日将士;新中国成立前,学生在地下党员的影响下,思想不断进步,投入了革命的洪流。

女校学生自发爱国抗日救亡

年“九一八”事变后,振华女校的学生们已经不囿于在学校中“读书救国”了,她们走出校门,参与各式各样的爱国救亡运动,她们在街头演讲,向百姓宣传抗日救亡的道理,抵制日货,发动募捐,赈济东北流亡同胞,支援东北义勇军,组织学生请愿团到南京去,要求国民政府抗日。

年“一二八”事变发生后,振华女中学生的抗日热情更为高涨,她们组织“国难服务团”慰劳抗日将士,出版刊物宣传抗日。

年“西安事变”后,抗日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野心暴露得更为明显,为了作好长期斗争的准备,女生们经常练习紧急集合,培养遵守纪律、行动敏捷的习惯,努力学习战地救护知识,听取有关国防知识的演讲。年我国军队在绥远奋起抗日,振华学生尤为同学赋诗云:“塞北不忍看,热血洒衣襟。”年日本入侵上海,振华女生分期组织医疗队奔赴前线,在日本飞机盘旋的阵地上为伤病包扎换药,医院。

背景资料:“九一八”事变的爆发,苏州人民无比愤慨。“九一八”事变后仅三天,苏州民众进行抗日救亡的重要民间组织——苏州各界反日会(简称“反日会”)就宣告成立,并庄严声明:“我苏州百万民众,甘以生命寄托之躯干,与海内外同胞共赴国难。”9月23日,苏州各校学生在反日救国会的组织下宣布罢课3天。东吴大学与苏州各中学余名师生,组成50个宣传队,分赴城乡各处宣传抗日。9月25日,反日救国会在公共体育场召开有万余人参加的“声讨日本帝国主义罪恶”大会。会上号召民众立即行动起来,为抗日救亡尽责尽力,誓以自己的血肉之躯与东三省同胞共存亡。

年11月到12月,苏州各校学生代表数百人先后两次前往南京请愿,参加全国学生总示威,要求国民政府出兵抗日。

淞沪会战前线的女童子军救护队

“八·一三”淞沪会战(年)爆发后,随着战争日益激烈,苏州人民兴起了全力支援淞沪前线的高潮。爱国青年们以极大的热忱投入了救护工作,他们在火车站接运伤员时,听说前线伤员来不及抢救,便主动要求直接去前线参加救护。振华女中体育教师沈延平率领同学组成女童子军救护队,并带领4名同学首批上前线卫生列车救护伤员,直至随军西撤。(摘自《苏州抗日斗争史》)

背景资料:

(△苏州学生上前线慰问抗日将士)

(△苏州名绅张一麐(左五)、李根源(左六)亲赴上海南翔前线慰问抗日将士,图为两人在慰问中与抗日名将冯玉祥将军(左四)张治中将军(左七)的合影。张一麐、李根源均为苏州振华女校校董。)

城墙边的“辅导功课”

年苏州解放前夕,女校来了几位青年男老师,这是大观园里的新鲜事,此前,女校只有两个老校工是男的,师生均为女子。朝气蓬勃的男老师主要教授物理、化学等,他们思想先进、知识渊博,周末常以指导功课为名,邀上一些高中同学到葑门外、相门城墙去“辅导功课”,说是“辅导功课”其实是在宣传革命道理。初中的小不点黄希之没人玩,也跟在后面,大哥哥大姐姐们拗不过她,带上她并给她安排任务:望风。看到有人来了,就咳嗽或者唱歌示警,原来青年教师是以课外交友的方式传播共产主义思想呢。正是在这样的教育下,小妹妹黄希之也建立了新的人生观,没有初中毕业,就早早地参加了革命,当年她从军时只有15岁。为配合解放上海南下浙江、福建进军,尚未毕业的初中生,挎着紫红色的书包投身革命了。

女校中的红色传播

年9月,张羽(张振寰)通过地下党员沈子复的关系,由吴石牧先生介绍到苏州振华女中教书,在校园里传播革命火种。

张羽因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于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当年5月到武汉中共中央长江局党训班学习,亲聆了周恩来、叶剑英、董必武等领导同志的教诲。

张羽在课堂上传播共产主义思想,让学生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艾青的诗、赵树理的小说、孙犁的散文,了解当时解放区的情况,还介绍学生阅读《铁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在地理课上,张羽老师除了给学生描绘祖国的壮丽山河、悠久历史和人民的勤劳善良外,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要热爱、保卫祖国的大好河山。同时他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告诫学生不要忘掉国耻、时刻准备为保卫祖国而作出牺牲的英烈们。他还给学生讲为国牺牲的英烈的故事,让学生知道了李大钊、邓中夏、恽代英、张太雷等人的光辉名字。他呼吁同学们“到大风大浪中去,和时代同呼吸,同祖国共命运!”

年初春,苏州快解放的时候,张羽被党组织调回上海秘密筹办报纸,准备迎接上海解放。张羽在振华女校的时间不长,但这样的红色能量正在传播。

谴责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暴行

在迎接解放的日子里,振华女校学生在校园里受到了许多爱国主义教育,参与了进步活动。在国共和谈声中,年南京发生了屠杀爱国学生的“四一”惨案。消息传来,振华女校学生群情激愤,再也不能忍受蒋介石的反动统治了,她们终于举起了反叛的旗帜!学生会代表参加了社会教育学院的会议回来后,就在午饭的饭桌上提出:为了支援南京学生的斗争,我们吃一天酱油汤饭,省下菜金捐赠南京受害同学,受到学生们热烈响应。这是振华女中的学生第一次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谴责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暴行,以捍卫人权和尊严。

第二篇人物篇

振华女校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培养出了一大批具有爱国奉献的杰出人才,在她们身上都深深烙上了红色印记,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1.“一二·九”爱国运动学生领袖陆璀

这是刊登在年邹韬奋先生主编的《大众生活》封面和封底上的两张照片,封面是一位女学生的半身像,她右手执简单的大号话筒,左手拿一页纸正在激情演说;封底则是从背面的角度拍下的同—场景,她面前是人头攒动的群众,不远处是陡立的城墙、紧闭的城门。这两张照片记录的就是年12月9日被阻于西直门外的清华、燕京等大学的学生就地举行群众大会的真实场景,这位女学生就是陆璀。

(△陆璀在“一二九”运动中激情演讲)

年毕业于苏州振华女校的陆璀,同年考入东吴大学,年入清华大学社会系,任清华学生救国委员会委员,年初,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任全国学生救国联合会宣传部部长。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一二·九”期间,她是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四年级的学生,她的形象已经成为中国“一二·九“学生运动历史的一种象征,她是一位民族英雄,是中国革命的女战士,她在国际上宣传共产党抗日的方针、政策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2.投身“战时儿童保育会”的左绮芸

左绮芸年苏州振华女子中学毕业,与杨绛、太仓月季夫人蒋恩钿都是同班同学,年8月至年7月曾在振华女校留校任教。年,苏州沦陷,振华女校被迫搬迁到苏州东山和上海法租界办学。在校许多教师也解散逃难,时任振华女校教师的左绮芸在这个时候投身革命,主动参加“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工作。

年1月24日女青年会在汉口成立了战时儿童保育会筹备会,3月10日战时儿童保育会正式成立,当时儿童保育会抢救和保育了近3万名难童,成为抗战时期难童救济的一个突出的组织,其中陕甘宁边区分会就是由邓颖超同志负责的。

(△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

3.白色恐怖中的红色女记者彭子冈

(△年彭子冈在重庆采访沈钧儒先生)

另一位具有红色印记的人物就是振华女校杰出校友中国新闻家彭子冈(原名彭雪珍)。年彭子冈毕业于苏州振华女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她以《大公报》记者名义在大后方采访,曾采访过江西革命根据地,发表大量通讯,揭露日本侵略罪行。年救国会“七君子”被捕后,她假装是史良的堂妹,只身进入苏州监狱,采访了“七君子”之一的史良,写下《“堂姐”史良会见记》。年8月,她发表了轰动大后方的新闻特写《毛泽东先生到重庆》,记录了毛泽东同志为了揭露国民党假和平、真备战的真相,也为了避免内战、争取和平,与周恩来、王若飞一起飞赴重庆的经历。她是一位以《大公报》为战斗堡垒的坚强的地下党员,用文笔履行着一个爱国记者的使命,被誉为“白色恐怖中的红色女记者”。

4.爱国奋进、振兴中华的红色女性群像

蒋宪瑞(又名蒋金涛)

蒋宪瑞(又名蒋金涛)年振华女校毕业,是一位投身革命的振华女儿。曾任中央军委气象局办公室主任和气象局研究所所长、党组书记。

蒋宪瑞年她加入中国共产党,年清华大学毕业。在校期间,她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一二九”学生运动。“七七事变”后,曾在振华女校东山分校授课。年她到重庆,先在清华中学任职,后在八路军办事处工作,之后,投笔从戎奔赴延安。为了适应抗日战争气象保障的需要,中共中央决定在延安建立气象站,清华大学气象专业毕业的蒋金涛奉命搜集气象资料。在国民党岗哨林立的十八集团军办事处周围,她设法甩掉盯梢特务,与清华的恩师、著名的气象学家涂长望取得联系,找到一批珍贵的气象资料。他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几经波折,终于将珍贵的书籍送到周恩来同志的手中,对当时根据地及新中国的气象建设工作起了重大的作用。

王颖婉同样是一九三二届毕业的振华学生,协和医学院毕业后在上海女子医学院学医。年她冲过重重封锁线,奔赴延安参加革命,医院工作,后又转战后方,到重庆新华日报社、上海宋庆龄解放区救济委员会工作。以后,长期担任医疗卫生部门的领导工作。

叶梅娟很早就加入了中共地下党,在振华读书期间,就是学生进步运动的领头人,活跃在民主运动的前沿,以后长期在全国妇联从事妇女工作。担任宋庆龄基金会秘书长、名誉理事。

王育德,当年振华进步学生运动的积极分子,年参干,长期从事对外宣传和国际交流工作,在对外友好工作中做出了贡献,曾任“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常务副秘书长。

一个个红色故事,一个个红色女性,在振华女校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红色印记。今天,在纪念建党九十八周年之际,我们要沿着红色足迹,坚定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为国家繁荣富强,展现新作为,为苏州教育发展,争做贡献,建功立业。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xunbuy.com/ckzl/659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