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解密你知道民国时期中国儿童节是哪
祝大朋友小朋友儿童节快乐!
亲,戳上面的蓝字抗战八年,保育院先后进行过四次逃难和七次搬迁。在远离总会(开始在武汉,后迁往重庆)和分会(开始在南昌,后迁往泰和县和于都县)、经费紧缺的情况下,在敌占区江西境内同日寇周旋,捉迷藏,开展战时儿童保育工作。八年中,江西第一保育院先后共接收难童一千一百多名。年10月,保育院从永丰县迁回南昌下沙窝董家窑。
汤一雯等赴前线抢救儿童大多数难童完成高小学业
保育院成立以后,分会便立即派员赴浙江、安徽等处抢救难童。而为方便难童向后方转运,分会还在浙赣、皖赣沿线设立输送站,在丰城设立保育分院,在南昌设立临时难童收容所,在吉安设临时保育院,接收南昌及各地区的难童,然后转往永新。年7月,分会又在赣县设江西第二保育院,由蒋经国的夫人蒋方良任院长。据周兰清的回忆录记载,在日寇侵入九江的时候,葆灵女中的汤一雯、章映芬两位女教师不顾个人安危,亲赴前线抢救儿童。还接收了九名来自浙江的难童和河南来的两批难童百余人,奉新县七、八十名遭受瓦斯毒害经抢救幸存下来的少数儿童,也被吸收到儿童保育院内。战时,儿童保育院的难童最高量数达到五、六百人,在抗战胜利后,仍有三百余人。
当时保育院年幼儿童由保育员带领抚育,大的孩子半工半读,除参加生产劳动外,有文化课学习,院内设有小学,小学毕业后,女生送葆灵女中读初、高中,男生送豫章中学深造。在八年抗战接收的一千多名难童中,绝大多数都在保育院完成了高小学业,部分还升了初中、高中和中专,少数还升入了大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xunbuy.com/ckzl/6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