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廷淑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同学录
隋廷淑(年6月-年6月),字灵璧,原名隋廷琡(大学时名册上就是隋廷琡),山东诸城人。北京师范大学第十八届民国十九年(年)国文系毕业。隋廷淑的丈夫是上期《民国同学录》的人物李澄(字澄之)山东省副省长。她的姐姐隋廷玫,又名隋焕东,是山东诸城早期的女革命,《民国同学录》的下期人物便是隋焕东。隋廷琡与姐姐隋廷玫、丈夫李澄都是北师大先后毕业学生。
年《国立北平师范大学毕业同学录》之隋廷琡
以下文字摘取“烽火”网站隋灵璧同志简介的全文并加以补充整理:
年6月1日出生于诸城市昌城镇隋家官庄村一个破落地主家庭。父亲隋理堂是晚清秀才,早年参加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中曾积极参加诸城独立运动,她受父亲思想影响很大,较早地接受了民主革命思想09岁就读于本家成立的女子学校。年诸城宣告独立不久,县城即又被清兵所破,革命党人被滥加捕杀,不少同盟会员逃到隋理堂家。他们的正义行动和革命激情深深打动了隋灵璧,在她的幼小心灵里,第一次撒下了革命的种子,为以后参加革命事业打下了基础。二次革命后,隋灵璧随家迁至济南居住,她进入虹桥小学读了一年小学。年,14岁的隋灵璧考入济南女子师范学校。她对学校的封建陈规陋习非常反感,曾在王乐平的直接帮助下,与王辩等进步青年学生开展了驱逐封建校长周干庭的活动。年“五四”运动爆发,隋灵璧参加了济南女师学生组织的全市大游行,在烈日下、大雨中,她们高呼着“收回青岛”、“取消卖国的21条”、“惩办卖国贼”和“释放被捕学生”等口号,一连举行了数次游行示威。随着斗争的深入发展,隋灵璧还参加了抵制日货和援助罢工工人等活动。“五四”运动使她受到了一次深刻而生动的反帝反封建的教育。年秋,隋灵璧从济南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考入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两年后,女师大与男师大合并为北京师范大学。期间,受到鲁迅、钱玄同先生的教育和指导,积极参加了反对校长杨荫榆的斗争。同时,结识了国民党北京执行部候补执行委员、诸城同乡路友于和进步教师李澄之等,在他们的影响和帮助下,她原有的读书报国思想受到很大冲击,开始关心起政治。第一次国共合作后,她积极从事民主革命活动。年,经共产党员安体城、国民党员李澄之介绍,隋灵璧加人中国国民党,接着,又参加了北京各大学组织的进步学生团体——新中革命青年社,经常走出校门,参加一些进步的集会和游行。由于军阀克扣教育经费,年北师大一度停课,为了寻求生计,隋灵璧经姐姐隋焕东介绍到绥远省女子师范学校教书。不久,有幸遇到国民党元老、绥远省督统、父亲的挚友商震,并积极参与商震的易帜活动,商震易帜后,她又受商震之托,时常回到北京联系“新中革命青年社”,派人到绥远给他的部队当政治教官,也不断带回宣传材料,作为政治教材。后来,根据“新中革命青年社”的指示,隋灵璧返京做迎接国民革命军北伐的工作,并凭借自己的机智和勇敢,成功地带去几十支手枪,为北伐做出了贡献。年初,曾赴南京任国民党中央党部助理干事,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她愤而离开南京北上。年,隋灵璧在泰安与李澄之结婚。婚后不久,因李澄之在报上发表反蒋文章被撤销国民党山东省党部常委,开除党籍,两人愤然离开山东回到北平,继续从事教育工作,她到私立志成中学教书,李澄之仍到北师大任教。年,隋灵璧同北师大的一些老同学一起创办协华女子中小学校,她任校务主任,该校主要招收从东北流亡来的学生,为他们提供免费上学的机会。期间,经中国大学学生、共产党员韩之栋(小说《红岩》中华子良的原型人物)介绍,隋灵璧开始参加党的地下活动,但不久因掩护共产党员,被叛徒出卖而被捕,后经北平市长秦德纯(系其表姐夫)、国民党第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和三十二军军长商震保释出狱。同时,受中共北平市地下党组织的指派,隋灵璧利用国民党的上层关系,推动宋哲元、秦德纯、商震等反蒋抗日,年北平爆发“一二·九”学生运动,日本人逼迫秦德纯镇压学生,她和爱人李澄之劝阻了秦德纯,使爱国青年学生免遭残害,结果秦德纯被日寇逼得吐血。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隋灵璧参与组织“华北妇女抗日救护队”,赴上海救护抗日伤员,支援上海抗战。年3月,隋灵璧去武汉,适逢宋美龄成立战时儿童保育会,她被指派为山东保育分会理事。后来武汉紧急,6月底,她与保育会组
织疏散儿童人到桂林。不久,她去昆明,任云南大学附中教员。年12月到延安,被聘为陕甘宁边区政府教育委员会理事。年5月,任陕甘宁边区第一保育院保教科长。在延安简陋的教学条件下,她克服种种困难,编
著了自然常识、儿童故事、文化学习等各种教材。同年,由宋美龄领导的战时儿童保育会,在重庆召开了一次全国性的保育儿童成绩展览会,周恩来副主席安排将这些自编课本拿到重庆参加展览评比,结果获得第一名,奖励了若干匹罗斯布。年“三八”节,隋灵璧被评为模范工作者。年,李澄之从解放区来到延安,边区政府为其举行了欢迎会,其时适逢朱德总司令寿诞,毛主席等中央首长都参加了,欢迎会倍加隆重,毛泽东主席曾热情地邀请隋灵璧跳舞,并对她的舞姿给予赞扬。同年,隋灵璧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走上为共产
主义事业献身的革命生涯。同年8月,她当选为山东省出席延安解放区人民代表会议代表。年秋,国共双方进行重庆谈判,并签订《双十协定》。但不久后,国民党即破坏《双十协定》。年2月初,周恩来副主席返回延安再次赴重庆时,安排隋灵璧作为中共代表团政治委员会委员同赴重庆,分工统战工作。隋灵璧和李澄之(重庆谈判开始时即作为顾问参加)以老国民党员的身份,利用各种关系,与国民党的旧友故交和中下层人物进行广泛接触,宣传共产党在解放区实行的各项民主政策和党的团结建国方针,并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国统区各阶级、阶层的动向、要求及国民党内各派系的一些情况,及时向党组织汇报,供我代表团参考。特别是经常与丁惟汾、秦德纯(时任国民党政府的国防部长)接触交流,从他们那里了解到不少国民党内部的情况,并积极寻求他们对解放区情况的同情和理解。她和李澄之还利用各种机会,与重庆各界人士保持联系,到重庆大学宣传解放区的新变化、新面貌,使许多爱国青年和进步知识分子纷纷表示要到解放区去,在他们的努力下,一大批青年人脱离国统区奔赴延安。同时,他们同国民党内的顽固分子不断进行尖锐的斗争。有一次,几个国民党政府的人员请她和李澄之去吃饭,因李澄之患感冒,隋灵璧便一个人去了。席间,对方蓄意挑衅,胡说解放区共产共妻,人们穷得吃不上饭,隋灵璧当场严厉驳斥,大讲解放区人民的幸福生活。他们说抗战胜利是国民党的功劳,隋灵璧就说:感谢始祖黄帝给我们留下了这么一大片国土,使蒋介石一直退到了四川峨眉山,连日本人都说蒋介石逃跑之快,使他们的飞机都追之莫及,若不是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坚持抗战,恐怕就不会有今天了。那帮家伙气急败坏,一口一个毛泽东叫着,隋灵璧就针锋相对,一口一个蒋介石,开始他们一听到蒋介石的名字,就“夸”地一个立正,后来说得多了,也来不及打立正了。隋灵璧在代表团内工作时,还积极做宪政促进会工作,并被选为促进会委员。年秋,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国共和谈破裂,中共代表团撤回延安,隋灵璧返回山东解放区。不久,遵照周恩来副主席的指示,李澄之作为解放区的代表,赴烟台同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和国民党政府行政院救济总署的代表一起,共商对花园口黄河决堤受害群众的救济问题,隋灵璧同往开展工作。年,蒋介石进攻胶东,她和李澄之离开烟台赴大连,年返回山东。同年秋,济南解放,根据组织安排,隋灵璧任济南女子师范学校校长。后来,女师和男师合并,她又被委派创办济南工人子弟中学,任校长兼党委书记。期间,她认真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方针,有效地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特别是俄语教学相当出色。年苏联红旗歌舞团到济南访问演出时,市教育局特意点名工人子弟中学的学生参与对歌舞团的欢送和接待工作。隋灵璧在工人子弟中学工作了6年,期间因患阿米巴痢疾,后又患了心脏病,不得不住院治疗,但她仍担任一些社会工作。建国前后,历任山东省民革委员会组织部长、常委,省妇女联合会执行委员会、济南市妇联常务委员,济南市工人代表委员会委员、妇女委员,中苏友好协会理事以及省政府参事室秘书等职。她是山东省第一、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省政协第一、二、三届委员。年3月,全国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召开,隋灵璧被选为华东妇女代表参加大会,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因为经常参加社会活动,致劳累过度,病情加重,医院医院养病10年。年3月,李澄之在山东省副省长的位上不幸病逝,接着“文化大革命”开始,隋灵璧被赶出省委大院,被迫到女儿家当起家庭保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按照中央统战部安排,年隋灵璧任民革中央祖国统一委员会委员,利用亲朋故旧,加强海峡两岸的联系,做了一些有利于祖国统一的工作。年,又任民革中央妇女工作委员会委员。她在87岁寿辰时写了一首《八七自叙》并做了批注:“生逢国步艰难日(清末帝国主义侵略),长于世运昌盛时(民国成立),五四盛开解放花(参加五四运动),三七高举抗日旗(参加抗战),平生革命平生志,一心为人一心赤,誓把残年供四化(继续革命),愿将遗骸助耕犁(死后不留骨灰,作肥料种地用),最是赏心悦目事,海峡两岸融融期(祖国和平统一)。”这首诗是她一生的写照与追求,耿耿丹心,跃然纸上。年6月8日,隋灵璧在北京病逝,享年89岁。她去世后,亲属根据她的生前遗愿,将她医院,为祖国医学事业发展、造福人类尽了最后一份力量,充分表现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公仆本色。
CCTV少儿频道在年09月21日《战火中的童年》下集中有关隋廷淑的部分是通过她的儿子李大立讲出来的,在此单独摘录李大立的话不影响我们了解隋廷淑和那段历史:
李大立:那个是日本鬼子打到卢沟桥之后,我母亲就这么抱着我,一路上往南逃难,这个照片我两岁多,到延安去之前,化妆去的。这个时候反映的是那段历史,不是在延安穿成这个样。
李大立:我母亲是北师大毕业的,是鲁迅先生的学生,是许广平的同班。她到延安去,后来让她到保育院去做保教科长。其中除了把孩子放到保育院,你必须工作几个月,不能马上上前方这个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呢,就是因为我母亲的毛笔字写的非常好,那个时候,上课很正规的,我们都有一系列的教材,这些教材都是老师们动手写的。就是把大自然的那些东西,都编到我们的教材里头。就是说那个时候,不光是让大伙能吃得好、身体健康,同时很注重教育。
李大立:我自己觉得在保育院,我母亲对我很严格,别的事情我记不得了,就记得,因为她是保教科长,她房子里头有同学的家长送的吃的,就放到她的房子里头,我进去看,特馋,我是觉得挺想吃的,因为那个时候没有钱,也没有这些吃的,我母亲从来不给我。
李大立:从来不给,她没说别人都不在,这些东西给你吃,我这个印象非常深刻。
李大立:绝对是这样子的,整个延安的气氛就是同志,同学也就是同学,真的不知道你父亲是干什么的。同学之间的关系,完全不以你父母的职务而转移。
李大立:年胡宗南开始准备,就是国民党准备进攻延安,开始轰炸延安的时候,我自己经历过。当时我们到城里头去,回来在延河边上,周围全是空的,结果敌人飞机忽然来了,忽然来了那个时候,我们马上就在沙滩里头,想找个坑都找不着,我当时我就想起来,我母亲那阵带着我逃难的时候,她说她找个坑把我放在身子下头,可是我现在在这儿,我自己找个坑都找不着,那个时候就开始觉得战争的临近。
李大立:就我们这些人呢,没有坐那个架窝子的,那叫架窝子。坐架窝子的是比我们小四五岁的,初小或者是保育院的,就是后来的保育院的,我们都是在底下走,所以全靠行军出来的。
李大立:什么叫川呢?就是两个大山之间的平地,那在陕北叫川,我们呢就从这个地方,过这个黄河到晋绥解放区,一定要过这个川。
李大立:黑乎乎的,接着走,老师在前面,完了就让我们的同学一个人拉着前面那个衣服后头就走。完了一面走呢一面睡,我那个本事都能够到一边行着军,一边打瞌睡的地步了。
李大立:完了前面忽然就夜里头来了人,那国民党也说中文啊,不知道他是咱们八路军还是国民党,前面的老师就急了,又不能说趴下,害怕让别人知道后面有学生,就按学生的脑袋,就往下按,要趴下,结果这孩子们都睡的稀里糊涂的,他往下按也按不着,把那个老师急得啊,好歹得让这些人趴下。结果前面再一说呢,他是中央机关的,完了一口令呢,我们是六大队的,就说你们怎么还往前走啊!绥德敌人已经占了,你们赶快得往回走,所以那天晚上呢,我们就调过头来往回走。
李大立:我给你非常实际的说,我们那个时候,没有什么洗漱的条件。
李大立:我们那个时候全部都长虱子,都有虱子。因为你没有衣服换,又没有澡可洗,也没有肥皂,没法洗衣服,完了我们就学当地的老乡在河沟里头,人家用那个棒槌去砸那个衣服。我们什么棒槌都没有,说找个圆一点的石头,就把(衣服)砸一砸,结果这些地方呢就脏,可能就砸得多一点,于是就破的很快,这个底下,腿儿就都没有了,我们几乎到了杨义镇的时候特破烂,后时中央一看这个学校这样子,马上一人发了一套衣服,那个衣服是白颜色的。因为染布都来不及,解放军染布都来不及,就弄的那样的衣服,后来没有办法,我们全把头理光了,后来有一个认识我父母的同志从那儿过,回去跟我父母说,说李大立这么小怎么就谈恋爱啊,因为他看着我搂着那个女同学挺亲热的,再一问呢,都是女孩。
李大立:我们全是自己打着背包,这个背包怎么打,我到现在是非常得熟练的。
李大立:打得特别好,就是横道压竖道拗拗在外边。完了再弄双鞋在那儿,一坐的时候呢放地下,就等于是个凳子,晚上呢都是同筒,你一个被子,我一个被子两个人一个当褥子,一个当被子。枕头什么什么玩艺都没有,我记得我经常枕鞋晚上睡觉,把鞋脱下来,这就是枕头。因为你只有这样子,行军才能够自己背得动的。
李大立:就是我们这些同学天南地北,后来分到了全国很多地方,那么后来这些年呢,在北京相对的比较集中,他们就寻找当时的老师,所以从80年代开始,我们这些保育院的这些同学,又逐渐的互相联系上了,互相联系上了,首先一个活动就是拜访老师,总的来说这些人呢,就是师生如父子学校变家园。就是我们之间的感情呢,无论有什么样的风浪或任何时候,都是一如既往的,都是真挚的。所以这些同学呢,过去到我家比较多,那么年的时候,我母亲89周岁,他们自发的呢就要给我母亲过生日。我母亲说一辈子都不过生日,结果他们一定要过,就是说也是这个89等于90,结果没想到呢,我母亲忽然就去世了,就是过完生日之后,当时我母亲留有遗言,就说把自己的遗体要捐献给医学来解剖,另外呢不留骨灰,要撒了肥田。他们也都知道,那么捐献遗体呢,因为她突然去世没有来得及办手续,最后呢就是捐献了眼膜,那么后来救了两个人的眼睛,那么接着就是在八宝山,送别的时候呢,当时就说不要留骨灰,可是到了现场,同学们呢不答应,说隋老师的骨灰至少保留一部分,我记得一些同学,尤其是在座的潘江汉,他们带头就说呢一定要留。因为我们当时,没有打算买那骨灰盒,后来就在现场,潘江汉还有一些同学就捐钱,一下子搞了好几百块钱,买了一个非常好的骨灰盒,就把我母亲的骨灰就给存了一部分。这个当时确实是使我很震动,也很感激。那么不光是这个,现场的很多同学都来了,其中呢程海同学代表延安的,还有一些同学写了一首诗给我母亲,这首诗呢写得非常真诚,也非常好,我今天把它找来了,我想呢让程海同学念一下。
刚好利用便利条件拍了延安旧址和延安新貌:
《民国同学录》上期人物:
李澄《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同学录》
点击文章标题下方《民国同学录》加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xunbuy.com/ckzl/7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