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宋美龄的真实一幕
一位名叫沙浪的抗战难童写了一篇回忆宋美龄的文章,现删繁就简择录于下。
年4月,在大武汉保卫战中,鉴于许多流亡儿童流浪街头,由沉钧儒、郭沫若、李德全、邓颖超、沈兹九、刘清扬、唐国祯、杜君慧、安娥、季洪等在汉口发起成立:战时儿童倚育会,宋美龄被推选为战时儿童保育会会长。
年9月下旬,我们战时儿童保育会一百多名师生,从保卫大武汉的战火中乘民生公司轮船辗转宜昌、万县到达重庆,编入重庆临时保育院,住在朝天门临江半坡上一座名叫万寿宫的小庙里。
年圣诞节前夕,宋美龄来到万寿宫,还带来了好几大篓橘子赠送全院师生。还有一次视察保育院时,宋美龄和陈纪彝等走进庙里,在我们的地铺上,翻开垫在地上的稻草查看是厚、是薄,对院长、老师也有不少嘱托。
据《重庆大事记》年5月记载:5月3日,日本飞机26架以密集队形空袭重庆,我飞机起飞迎敌。日机侵入市区,投弹多枚,陕西街、大梁子、仓坪街、左营街等地均被炸起火,居民伤亡近人。5月4日,日机27架再度空袭市区。市区发生大火,都邮街、柴家巷尽毁,居民死多人,伤多人。
5月3日下午警报解除后,街上大火还在冲天地燃烧着,院长、老师们带着我们,撤离万寿宫,紧急向外疏散。那时保育院难童年龄最大的约十三四岁,还有更小的。从万寿宫出发时,老师们领着走,我们的老师也多是流亡学生及自愿者。前一年暑假我小学毕业,在这个大家庭里我算是个大孩子。出发时,我原在队伍的后头,上了大街,有一边街的房屋大火还在燃烧,我们冲撞在长长的狼烟迷漫的街道上。那时重庆街道不宽,但逃难的人群和救护队、救火车混流,一些倒塌在马路上的墙壁和燃烧着的木头、家具又不时地横在路上。直到现在我也不完全记得清我们这个非常弱小的队伍,老师们是怎样将我们拖带出火海的!但我记得逃难的人群中好些我们不认识的大人,不顾自己的安危,帮老师带着我们一起奔跑。
大约过了几个小时,才到两路口。这里马路宽了一点,脱离了狼烟蔽天的街区,路上来往的人、车仍然很多,由于我们保育院的孩子都是穿着一色的青布衣裤,特别好认。到两路口时,我已从队伍的后头,跑到了队伍的前头,站在了老师的身旁,等待后面的同学上来。
这时,一辆黑色轿车从城外迎面缓慢开来,车子突然在我们的左前方,距我们很近的路旁停下。谁知,下车的是宋美龄,跟着她下车的还有洋人端纳。宋美龄身著深蓝色西服裙装,快步向我们走来。即问:’‘你们是哪个学校的?”“我们是重庆儿童保育院的。”老师答。宋又问:’’你们到哪里去?”“我们去歌乐山保育院。”老师又答。宋美龄环顾前后,果断地对老师说:’’你们停下不要走了,等我……”
只见她立即转身到马路中间,伸开双臂拦住了一辆卡车,车子一停,她步履矫健地登上汽车踏板,手扶车门,大声对司机说:’’我是蒋夫人,请你把我的孩子送到歌乐山去。”我们几个同学也跟着到了车前,她对司机说的这句话我们听得特别清楚。
司机立马下车,打开后车箱,帮着宋美龄和老师扶着我们快捷上车。很快车子满载着我们向歌乐山驰去。时间已近傍晚,后头的师生也都乘车陆续到达歌乐山,直到深夜我们才吃饭睡去。
这个夜晚,重庆市民陷入深重的灾难中,无家可归的人不计其数。宋美龄和歌乐山保育院院长曹孟君和老师们也是一个不眠之夜。过后听老师们讲,宋美龄送走了难童,她的车子又向城内被炸中心升去了。
从两路口到歌乐山,究竟有多少公里,要减多少山路、黑路、险路?如果只凭我们这群孩子徒步行走,将有多少艰险。
长按上面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xunbuy.com/ckzl/7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