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ddot国家公祭日专题国
“抗日战争史料系列”是国家图书馆出版社近年来着力打造的重点系列,包括抗战文献、对日战犯审判文献、日本对华调查系列三大类。
~抗战文献~
《抗日战争史料丛编》计划分十辑出版,以影印的方式,将大量有关抗战的珍稀文献集中整理出版。
第一辑全册已于年11月出版,收录文献种,内容包括:1.战史资料,主要为历次重要战役的战斗经过、战后检讨、军事会议等。2.作战参考,主要为抗战战略、战术的研讨,战斗经验与教训的总结,还包括对日军战略、装备、后勤、战术等的分析与分析。3.机密情报的分析,主要为“中统”“军统”对日伪政治、经济动态情报的总结和秘密调查。4.战后受降以及抗战损失调查,主要为陆军总司令部以及部分战区、部队的受降报告书及各省的损失调查报告书。5.日军暴行报道,主要为当时出版的日军暴行报道及目击记等相关资料。6.抗战人物的事迹、言论,以及日记、回忆等文献。
(第二辑中收录的《东北义勇军概况》)
第二辑全50册于年9月出版,收录文献种,除增补了《第一辑》未曾收录的部分军事类文献外,重点内容为:1.抗战与宣传:包括抗战的宣传政策、宣传技术,以及进行国际宣传、利用电影、无线电等进行宣传的具体方法,相关的宣传资料(联语集、标语集);2.抗战与动员:包括动员计划、动员法规、动员工作指导,以及对具体对象的动员方法研讨,涵盖政治动员、经济动员、军事动员、新闻动员等多方面;3.慰问、抚恤与战地救护:包括社会各界积极支持抗战、慰劳前线将士的报告书,以及捐款征信录等资料;4.战时儿童保育:包括战时儿童保育会规程、年刊、纪念册、征信录等资料;5.防空与防毒:包括—年度全国空袭状况的检讨,地上防空部队的战绩、防空法规、防空工作报告等;6.防谍与防止汉奸:包括日本间谍在中国的活动,以及动员民众防谍以及扑灭汉奸的相关资料;7.抗战与华侨:包括动员华侨参军、南洋华侨义勇军抗战史,以及华侨捐款及支持抗战的征信录等资料;8.抗战与文艺:包括文化动员、艺术动员,以及相关抗战文艺作品集,包括版画、漫画、戏剧、说唱、金钱板、抗敌歌曲等多种艺术形式。9.战时经济:包括对经济战、货币战的相关研讨,以及战时经济运行的相关资料。本辑入选新闻出版总署“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出版物”。
(第三辑中收录的《阵中日记》之书影)
第三辑全50册于年底出版,收录抗战文献种,内容包括抗日战史,日伪资料,抗战损失和日军暴行、战时宣传、动员,战时兵役、抚恤、救济,战时经济,战时外交、司法、政治工作,战时参考消息、言论、日记,抗战文艺,战时新闻、出版等十个方面。其中北平军分会编辑的冀热战役战史资料(包括经过概要、阵中日记、历次战斗的详报、兵站计划、兵站编制、兵站实施等),以及伪治安军履历册(粘贴有相片)、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机要组档案目录皆为首次披露。
第四辑全50册于年5月出版,收录抗战文献种,内容主要分为六个方面:战时经济、战时国防及军队建设、战时行政管理、战时言论、战时宣传与动员、战时外交资料。战时经济类资料是一大亮点,涉及战时经济的相关理论政策、地方经济概况、农业发展概况、工业经济概况、粮食问题、财政与金融问题、物价问题、贸易问题、合作事业问题、劳动经济问题、交通运输问题、战时各生产部门概况、沦陷区经济概况等方面的内容。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藏珍稀抗战文献汇刊》
本书汇编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藏珍稀抗战文献,分为档案与图书两大类。其中,档案类包括日记、信札、赠言、笔记、公文、剧本等,如八路军一二〇师《战斗报》社记者丁基日记、抗宣通讯。图书类包括卢沟桥事变相关著作、战史类著作、抗战教育与宣传类著作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藏台湾义勇队档案汇编》
该书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所藏台湾义勇队档案为底本影印出版,计余页。主要包括台湾义勇队的宣传、组织、总务三方面的档案文件,涉及宣传工作、队员入队志愿书、人员考核、队员个人档案、名册暨人事统计、员工调派、庶务、法令、优待军属、办理赴台手续等内容。这些珍贵的原始档案的整理出版,为中国人民抗战史和近代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藏日本强掳中国赴日劳工档案汇编》(全60册)
本书于年出版,汇辑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所藏的日本强掳中国赴日劳工档案,包括日本35家企业的个作业场的余份报告和日本外务省报告书、中国殉难劳工名簿等资料,计3万余页。主要内容为劳工就劳经过报告书、附表(包括各事业场概要、死亡劳工诊断书等)、附属书类(包括中国劳工赴日契约书等)等。这批劳工档案极为珍贵,属国内首次公开,是日本奴役中国劳工最直接的证据,是劳工史研究领域的基础性文献。
《抗战阵亡将士资料汇编》
《抗战阵亡将士资料汇编》年出版,全13册,辑录抗战时期阵亡将士的名录、传记等资料,共计11种,包括《中华民国忠烈将士姓名录》《抗战特殊忠勇军民题名录》《陆军第五军第八十八师淞沪抗日阵亡烈士传记》《南口抗日之役官兵伤亡名单》等。其中《中华民国忠烈将士姓名录》是年国民政府为救济抚恤全国各地军烈属而编撰的阵亡人员名录,全书按省分县编排,每县一册,内容为:姓名、职务、部队番号、年龄、阵亡时间、阵亡地,其中抗战时期阵亡人员占90%以上,此书极为珍贵,此次出版,经多方搜求,共收得河北、内蒙、吉林、上海、浙江、江苏、湖南、湖北、安徽、山东、广西、云南、陕西等地的个县的册。
《抗战阵亡将士资料续编》
《抗战阵亡将士资料续编》于年出版,收录抗战阵亡将士的资料十余种,共分三类:一、阵亡将士名录,包括《中华民国忠烈将士姓名录》、《烈士英名录:抗战时期》等;二、阵亡烈士传记,如《抗战军人忠烈录(第一辑)》、《四年来抗战英雄事迹》等;三、追悼阵亡将士的纪念册,如《追悼郭仲华烈士纪念特刊》。其中,《中华民国忠烈将士姓名录》在“汇编”收录个县的基础上,又从各馆补配,增补余个县,涵盖河北、山西、山东、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甘肃等省份。
《中华抗战期刊丛编》(全67卷)
《中华抗战期刊》(影印本)是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联合国家图书馆、江苏省档案馆、江苏省抗战研究中心,以及江苏盐城新四军纪念馆等单位,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共同协作推出的一套大型史料影印丛刊。本丛书共67卷,收录了—年之间,中国共产党抗战期间在国统区和根据地出版的期刊80余种,近4万页。既收入了《江南》《先锋》《抗敌》《拂晓》《战士》这样的大型刊物,也收入了很多根据地零散的小刊,这些刊物在宣传党的政策、介绍国内外形势、报道抗战业绩、提供敌情信息、鼓舞军民士气、进行根据地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重要的喉舌和战斗号角。在动乱频仍的战争年代,这些刊物能保存下来实属不易,其中不少是新四军、八路军军部和江苏、山东等地敌后抗日根据地所出版的期刊,都属建国后首次公开影印出版,反映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后方战场上所作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本套丛书采用全彩影印出版,最大程度上呈现了历史原貌,并将数种原本不见于各大资料集的刊物首次展示于众,全面立体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宏大历史场景。该丛书所选内容均由国家图书馆、江苏省档案馆以及南师大抗战研究中心遴选,并经专家审读。该项目已被国家图书馆列入“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
《建川博物馆藏侵华日军日记》(全5册)
本书是“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建川博物馆馆藏二战时期侵华日军日记的整理、翻译与研究”的重要成果。收录建川博物馆所藏侵华日军新罗实藏、平井正男在中国期间所记述的日记及家书。记录了他们中国的作战情况、所见所闻、战争感受、与家人的书信联系等情况,反映了其所在部队的侵略轨迹,以及扫荡村庄、虐杀中国人、设置慰安所等一系列罪行,是日军侵华的铁证。
(图为东邦男在信中向东一美介绍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下属的亚细亚号特快列车)
《建川博物馆藏侵华日军家书》(全8册)
本书选编建川博物馆馆藏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的四百多名侵华日军与其家人、亲属、朋友间的往来书信(含信件与明信片)0余封,记录了其在中国的生活起居、各地见闻、军事训练、作战情况、战争感受、思乡之情等诸种情形,是抗战期间真实的战争参与者的记录。
《二战日军战史资料汇编》(全30册)
本书于年出版,系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陆海军战史资料,涉及日军开战前的政策战略、战争计划与准备(如军备及战备情况、陆海军行动纲要等)以及在各主要战场(如中国、菲律宾等)的具体作战情况,共分个专题,约1.8万页。这批资料在盟军指示下由日本官方组织编纂,直接取材于日本军官或战争当事人并经其审定,是未经加工的第一手史料,军事上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后来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编纂《战史丛书》所采用的史料,有很多就是该资料所收集的成果。其次,这批资料覆盖了日本在太平洋战场的所有方面,包括各区域、各部队及重要战斗的情况,成为后来战争史研究的重要史料来源。该材料中有大量而详实的日军侵华事实,涉及“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台儿庄战役、昆仑关战役等重要事件,日本的战前准备、军事部署、作战计划、作战进程等均有记录,并有大量日军绘制的军用地图及作战地图,客观展示了日军的军事策略及其实施过程,为抗日战争史和整个二战军事史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原始资料。
~对日战犯审判文献丛刊~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审记录》(全80册)
东京审判是二战结束后同盟国对日本战争罪犯进行的公开审判,而庭审记录又是其中最为核心的文献,记录了年5月3日至年11月12日对日本甲级战犯进行审判的全过程,内容包括法庭成立、立证准备、检方立证、辩方立证、检方反驳立证、辩方再反驳立证、检方最终论告、辩方最终辩论、检方回答、法庭判决,约5万页。此次完整出版庭审记录在国内尚属首次,为学界和公众提供了最基本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一手文献,是研究九·一八事变、伪满洲国、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的重要史料,对于未来解决中日关系、近现代史遗留问题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年9月2日,是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68周年纪念日,本书在北京举办了盛大的新书发布会,中央电视台等重要媒体皆进行了广泛的报道。
《远东国际军事法证据文献集成》(全50册)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法庭证据(courtexhibits),是指由检、辩护双方提出,而又被法庭采用的证据。法院采用后,在检察方文书编号、辩护方文书编号的基础上增添了法庭证据的通用编号,从1排列至(存在分编号的情况)。一旦法庭证据成立,控辩双方皆可自由引用。每份法庭证据,皆翻译成英文、日文两种语言。这些法庭证据,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日本政府的秘密档案,这部分档案被日本政府埋藏以消灭罪证,而又被美军攫获;其他还包括红十字会或其会员团体的报告书和有关的个别人员(医师、情报员、调查员等)的报告,以及与案件有关的私人日记(如木户幸一日记)的摘录、信札和其他的私人文件。作为东京审判的关键文献,法庭证据将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以及进行“南京大屠杀”等各种战争罪行的相关罪证集中展现,特别是对日本军国主义和侵略政策的发展过程有详细的展示。
《国际检察局讯问记录》(全70册)
本书根据美国国家档案馆所藏有关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东京审判)的国际检察局(InternationalProsecutionSection,简称IPS)文书整理汇编而成。这些原始资料共归类成份档案(case),包括国际检察局对以东条英机为首的28名被告和其他甲级战犯嫌疑人以及相关证人、旁证人、具体事件、各类团体的审讯记录和调查报告等,是东京审判得以开展的重要准备工作。国际检察局对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岸信介等战犯及嫌疑人所做的原始讯问笔录,均属国内首次完整集中披露,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本资料集是东京审判系列文献丛刊的一种,是前期推出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审记录》《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证据文献集成》的有力补充,对于深化和推进国内的东京审判、二战历史以及中日战争史的研究极具价值。
《侵华日军战犯徐州审判档案汇编》(全3册)
年3月,我们还出版了《侵华日军战犯徐州审判档案汇编》。本书将徐州市档案馆所藏的徐州绥靖公署军事法庭审判(简称“徐州审判”)档案按原样影印出版,并编制了详细的目录,内容包括:(一)徐州绥靖公署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档案,包括徐州绥靖公署成立的档案,检举战犯通告,军事法庭审判长、检察官履历,关于侦查、搜集、检举、呈控日本战犯罪行的档,起诉书、判决书等;(二)徐州审判剪报资料,主要内容是当时报刊上刊登的有关徐州审判的新闻;(三)战后接收敌伪产的档案,包括日军上缴的衣物、军备、器械清单,及敌伪在徐州的产业物资清单等;(四)日俘日侨韩侨遣送档案,包括战后有关留用日俘侨、遣送日侨和韩侨的文件、名单等。
二战后的对日战犯审判,学界对东京审判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xunbuy.com/zzjg/5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