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报告文学05高洁牵挂
高洁,昭阳区凤凰办事处教师,昭阳区作协副秘书长。有作品发表在《都市时报.大美昆滇》《百柳》《昭通作家》《昭通文学》《昭通日报》《乌蒙山》等文学刊物。
牵挂
高洁
年新冠病毒悄悄混入人类,顽强勇敢的中国人民与病毒展开殊死搏斗。各行各业涌现出了许多与家人隔离,舍小家为大家的工作者。她们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为打赢这场战争不言苦累。
疫情发生后,儿童福利院的妈妈们从早上8:30到晚上8:30,24小时上班。妈妈们服从领导安排,天天隔离在福利院,24小时值班,没有轮休,不能回家。
昭阳区儿童福利院从年成立至今已经有七个年头,是昭阳区民政局下属的一个二级单位。福利院有58名孩子。工作人员有53名,9名在编人员,44名非在编人员。儿童福利院的孩子95%都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孩子们的吃喝拉撒喂饭洗澡,打扫卫生消毒等一切生活都是保育员们负责,孩子们都亲切地称保育员为妈妈。福利院的妈妈们都是一群有爱心,有耐心,有责任心、有恒心的人。我有缘认识了其中的几位妈妈。
当我走近她们,了解她们,更觉她们的可爱可敬,亲切友善。她们那么真实那么质朴,用勤劳的双手和浓浓的爱心为福利院的孩子们撑起一片温暖的天空。
那一声“妈妈”脆脆的
47岁的崔汝嫦是昭阳区北闸人,正在忙着准备一大家子的年夜饭。突然,接到领导电话叫去值班,说是新冠肺炎病毒蔓延,要严防死守。
十岁的孩子说,妈妈,你对别人家的孩子比对自己的孩子还好,大过年的也不陪我们。
崔妈妈说,疫情来了,福利院的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残疾,他们生活不能自理,更需要妈妈的照顾,千万不能让他们感染病毒,他们也是妈妈的孩子,妈妈一样放心不下他们。
说真的,孩子们一声声“妈妈,妈妈”地叫,谁都舍不得。七年前,崔汝嫦刚来非常不适应这种常人能干的工作,只打算干满一个月就辞职。正是那奶声奶气的一声声“妈妈”喊叫留下了崔汝嫦。那些可爱的孩子虽然智力没有别人好,但是哪怕手里只有一颗糖都要留给妈妈吃。崔汝嫦觉得为这些孩子付出再多都是值得的。孩子们的纯真会拂去心灵的杂质,让自己的心也纯净起来。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人的心不会老。
值着防控疫情的夜班,张医院。那晚雷鸣闪电风雨交加,最害怕打雷和闪电的崔汝嫦忘记了恐惧,抱着孩子打着伞在雨夜里奔跑。医院时自己也被淋湿了,穿着湿衣服安顿孩子输液打针,看到孩子的病情没有被耽误,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小便不禁的黄萌宝宝在福利院已经算是轻症了,在外面的人看来却是很重的病。在崔妈妈她们眼里算是健康的孩子。孩子病情发作时,就近先送到门口的诊所去看,医院去。各种病症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病。但是,不管孩子什么时医院。
如果孩子拉屎时,就是端着饭碗也要马上放下碗筷去给孩子们擦洗干净。
崔汝嫦的孩子才十岁读五年级,孩子父亲在环卫所开洒水车,娃的听写都是自己写,他爸回去再签字。疫情发生后领导说去个把星期就可以回家了,可崔汝嫦现在已经两个月隔离在福利院,24小时不轮休照顾福利院的孩子们,自己的孩子根本见不着,想得很的时候只能通过视频说说话,娘两无语泪先流,眼泪吧嗒吧嗒地掉。崔汝嫦的孩子觉得妈妈对福利院的孩子比对自己的娃娃还好。
妈妈别挂电话
段天燕04年经朋友介绍进福利院工作。已经在那里工作了近七年。中途请假出去生二宝,回去上班半年了。
段天燕的孩子现在两岁。疫情来临,她听从领导安排,丢下孩子就去值班。2月4号去上班就再没有出过福利院,已经两个月没有见到自己的二宝了。想孩子时就和孩子视频聊天,每次要挂电话时孩子都说:“妈妈不要,不要”。她多么希望疫情早点结束,早日回家抱抱幼小的二宝。
疫情期间福利院每天都要消三次毒,尽管监管严格,防护到位,妈妈们还是很担心,万一出现意外,谁也负不了那个责任。
晚上只要有孩子咳嗽,妈妈们就着急得心都要跳出来,生怕那孩子被感染了新冠病毒。不管任何时候,只要有孩子生病,保育员们都会齐心协力团结互助,不管是哪个班的娃娃发烧生病医院里去。为了照顾好孩子们,保育员们紧紧团结在一起,友善、互助不计较得失和功利。有时候吃着饭有孩子拉屎拉尿,几个保育员就会互相配合洗的洗,揩的揩,互相配合,免得一个人手忙脚乱不便操作。
对孩子付出感情,孩子们也深深爱着妈妈们。妈妈们早已像姐妹一样亲近,和姐妹们呆在一起的时间比和丈夫呆在一起的时间还长,她们的关系比两口子还亲。两口子待在一起的时间也没有和这些孩子待在一起的时间长。最好的爱是陪伴,这么多的陪伴连石头也会被焐热的。妈妈们撒出爱收获更多的欢欣。她们沉浸在孩子们的纯洁世界里,温暖在姐妹间的互助中,再枯燥的工作也会活色生香,津津有味。
有些一些肢体残疾的孩子在外人看来是非常害怕的,妈妈们却很喜欢。她们早已把那些孩子当作自己亲生的孩子。她们记得每一个孩子的名字和病情,无微不至地关怀和照顾。
疫中萌娃
张茜文患有视网膜细胞瘤,做了多次手术化疗后还是没有控制住病情,只得摘除眼珠。孩子却非常聪明,非常讨人喜欢,能背很多三字经。
今年大年三十晚上送去的一个13岁的孩子,医院体检,忙到晚上九点多,什么都查过以后,是唐氏综合征。后来被家长找回去了,说是他自己偷偷跑出来的。
妈妈们晚上洗脚时,孩子们会自己去帮妈妈提鞋子,为争着帮妈妈提鞋子常常争得吵架。“妈妈我想你”“这是我妈妈,不是你妈妈”。每当孩子们在这样争抢妈妈时,妈妈们的心都要融化了。妈妈们在工作中酸甜苦辣尝遍,有孩子们的一句暖心的话就可以让辛苦烟消云散。
刘刚患脑瘫,经常半夜忽然大哭会把人给吓着。那个赵冲静是个心脏有问题的孩子,晚上睡觉爱打呼噜,妈妈们睡觉时都要竖着耳朵,一旦听不到呼噜声就会起来查看,听到他打呼的声音妈妈们才能安心睡觉。
那个叫吴亦豪会捡地上东西吃,会一下子忽然惊叫,晚上会悄悄地睁着大眼睛站在妈妈的床边看着妈妈睡觉,妈妈一睁眼会被吓一大跳。有时候会半夜起来爬到别人床上睡,把他抱到自己床上,他还会嗯嗯嗯的叫。晚上磨牙也是常事,没有听见他磨牙反而不放心。
有个叫段张亮的孩子,是两边唇腭裂,外人一下见到会被吓着。但妈妈们很喜欢这个聪明的孩子。孩子们各种不寻常的表现,让妈妈们累的同时也添了不少不寻常的快乐。
心痛时刻
疫情期间封闭管理,孩子生病立刻送隔壁的老人院就诊,没有热水袋,夏妈妈就找一个瓶子给孩子捂脚,三四点钟才换过热水瓶,第二天起来一摸鼻子已经断气了。夏妈妈的心里说不出的难过,说怕也不是说不怕也是害怕的。
病重的孩子经常会死去。有一些孩子今天还看见在院子里跑,第二天就不在了。这是保育妈妈们最难过的事情。
李文韬是一个脑瘫娃。医院抢救无效死了。他瘦得皮包骨手指甲全部都是紫的,胆小的人看到会被吓到。妈妈们看惯了没有觉得怕,一样地喜欢心疼孩子。
妈妈笑了
五岁的赵静不会坐,不会爬。那天突然坐起来看着保育妈妈呵呵笑,妈妈赶紧竖起大拇指夸他:“小伙子今天还要得,能自己坐起来了”。孩子能坐起来是妈妈们精心呵护产生的奇迹,妈妈们为自己的付出感到高兴。
对妈妈们来说最高兴的事是孩子们不生病或者生病的孩子病情有好转。
六岁的赵丽雅以前长期卧床不会坐,那天突然会扶着助行器主动迈腿走路,还望着妈妈们呵呵笑。妈妈看着孩子病情有了好转,付出的辛劳有了回报。非常高兴也非常有成就感。
严斌是做过几次手术的脑积水儿童,病情相当严重,却在妈妈们的精心照顾下好转到基本可以上幼儿园。只是头仍然很大,现在还在上海做手术,因为疫情一直在上海没有回来。
每个孩子的优点、残疾表现都不一样,但对妈妈们来说孩子会望着她们笑都是奇迹,一看见孩子会笑了,妈妈心里会很高兴,哪天会叫妈妈了心里更高兴。
脑瘫孩子赵阳,看到有孩子哭,她要陪着哭。看到妈妈喂饭给别人他也要哭,要说不,有时候会笑得东倒西歪。只要看着他们有表情,说明他们的病情又恢复了一些,妈妈们都很高兴。
谁来照顾亲人
张玉琴保育员平时只要轮休就去照顾80多岁的老父亲。现在疫情期间被隔离在福利院照顾孩子们,自己的父亲只能由妹妹照顾。疫情期间父亲摔了一跤,都是妹妹一个人在照顾。视频聊天时,父亲叫她在安心在福利院带孩子,自己摔着是小事情不用操心。
夏敬敏妈妈的家人在这次抗疫工作中对她非常支持。疫情没有发生前,夏妈妈和姐姐每个星期都要去跟老母亲洗澡,打扫卫生。疫情的发生后,夏妈妈被隔离在福利院,姐姐叫她安心工作,二话没说就把照顾老人的工作全部承担下来,姐姐还要帮忙照顾夏妈妈的女儿。懂事的女儿让夏妈妈安心照顾福利院的孩子们,她不会出乱跑会在家乖乖隔离。夏妈妈的妹妹还是不放心,要把侄女接到自己家去。被夏妈妈的女儿拒绝了,说她会安心在家,叫大家放心。在疫情不是特别严重的时候我的小妹直接从巧家来把母亲接到他家让我和姐姐安心工作,夏妈妈的母亲今年73岁,有高血压,脚会经常疼走路不方便,但是母亲一直都很支持夏妈妈的工作。
妈妈问诊
疫情期间要特别照管好那些还算健康的孩子,她们幼小的身体经历过劫难,不能再有任何闪失。
夏妈妈班里有一位叫何冬梅的孩子,现在有5岁了。在她3岁的时候生了一场病,这个病在刚开始时只是眼睛周围有一些细细的小红点,要仔细看才能发现。过了一天又有了一些小红点,因为是天气最热的时候,就以为可能是热痱子。又过了一天,又有了小红点,擦药也不起作用。夏妈妈就赶紧向领导说明情况医院检查。医院医生就叫查血,发现孩子是血小板极速下降。医院的及时治疗孩子己经恢复健康,现在已上幼儿园了。
这件事里妈妈们又学到了对一种病的认识。以后福利院如果再有同类病情,妈妈们就可以早点判断尽早带去就医。
新冠病毒期间更要留意孩子的每一点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上报。福利院的孩子大多数都是天生有严重的病被遗弃的,有些是因为病太严重捡拾家庭抚养不起送来都是经过派出所送来的,送来的孩子都有派出所的报案证明,拾捡人等信息。送来后24小时之内都要带去体检,有传染病的要隔离。疫情期间,妈妈们更加细心日夜守护,观察照顾孩子们,生怕身体本来就弱的孩子们被感染新冠病毒。
有国有家有妈妈
夏妈妈非常开朗健谈。她的工作那么辛苦和让人焦虑。可是她的脸上洋溢着满足自豪的笑容。在她身上我看到了爱可以滋润爱,爱可以养育爱,孩子们的天然纯真的心可以扫除妈妈们的苦和累,孩子们的爱能够赶走妈妈们的疲惫和担心。
孩子们的名字有的是捡拾人取的,有的是民政局取的,有的是福利院阿姨取的,有的是警察叔叔取的。不管他们叫什么,他们都是有国有家有妈妈的孩子。他们有人照顾和关怀,享受良好的医疗,有温暖的怀抱,不管生命长短,病痛深浅,他们生在中国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都是幸运的。
和妈妈们的聊天还意犹未尽,他们每天下午五点要喂孩子们饭。我不忍心耽搁她们的时间,只好草草结束。
出门时才想起和她们来一张合影,我们几个人牵着手站在大楼下合了影。回家后翻看照片才发现我也和她们一样穿黄色系的外套,我们有无言而喻的缘分。有了照片,我才能记住这群可爱的人。本来我想去福利院看看那些孩子,看保育员妈妈们那么忙,疫情监管又那么严格,
就不忍心再去给她们添麻烦。
疫情汹涌而至,她们舍自己的父母孩子丈夫和家庭,隔离并奋战在危险的工作岗位上。她们像勇士般坚强,像战士一样无畏。
这是我的国,我的家,遇到困难每一个人都直面危险,勇于承担责任,大家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没有什么战胜不了的困难,没有逾越不过的难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xunbuy.com/zzjg/6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