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发性心肌炎Fulminantmyoc

爆发性心肌炎(Fulminantmyocarditis,FMC)是儿科常见的急性危重症之一,为起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预后凶险的急性重型心肌炎,临床常表现为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或)恶性心律失常,后者可导致阿斯综合征发作,此型患者如不被及时有效救治,病死率很高,有的病例甚至发生猝死。

病因及发病机制

20余种病毒可引起暴发性心肌炎,其中以柯萨奇病毒为主。近年来,腺病毒、甲流H1N1、EV-71病毒感染报道逐渐增加。病毒感染心肌后,对心肌细胞产生直接损伤、细胞凋亡、免疫失衡及遗传易感性引起心肌细胞坏死、变性。

临床表现

大多数患儿病前2周内有明确的前驱感染史,而后以发热、恶心、呕吐、腹痛、咳嗽、气促、烦躁不安、晕厥、抽搐、乏力等症状为首诊,在每个患儿只有5~6分钟的就诊时间里,多不能引起医师的注意。所以,对于以呕吐、腹痛等消化道症状来诊的患儿,在诊断消化系统疾病并对症处理治疗无效者,或病情进行性加重伴有不能解释的精神萎靡、面色苍白等症状时,需考虑他系统危重症的可能。

查体因暴发性心肌炎进展快,就诊时体征可能不明显,然后病情可突然加重,体征也随之出现明显的改变,重点查体在肺部、肝脏及心脏的体征上,并且强调动态观察。梁中信曾报道一例以发热呕吐为首发症状的重症心肌炎,经补液后症状加重,查体双肺满布大中水泡音、肢端肘膝以下发凉,CRT4-5s,考虑为休克。在机械通气呼吸支持、扩容补液及抗感染等综合治疗后,病情再次加重,出现心率快、心音低顿、心界扩大、呼吸增快、肝脏呈进行性肿大等体征,这一切都提示着心脏泵功能的衰竭,而患儿一开始便经历了急性胃炎、肺炎、休克(低血容量性?感染性?)等诊断。4名曾以惊厥为首发症状,诊断为癫痫的患儿,经过医师查体发现,患儿面色苍白、心动过缓伴心律不齐、心音低钝等体征,便对癫痫诊断提出怀疑,于完善相关检查后纠正诊断为暴发性心肌炎。可见认真查体在疾病诊断中的重要性。

辅助检查

心内膜心肌活检是诊断暴发性心肌炎的金标准,但为有创检查,限制了其临床运用及推广。

实验室检查:有Mb、CK、CK-MB、cTnI、AST、BNP等升高。其中,Mb升高最早,但特异性低,所以有较高的阴性预测值作用;相比之下,肌钙蛋白是诊断心肌损伤的首选标志物,但心肌酶学的水平高低与临床表现轻重多不呈正比关系。而AST、BNP水平过高、cTn初始或峰值1ng/mL为患儿预后差的预测指标。

胸片:心影增大。

心脏彩超检查:左心室内径增大、室壁运动异常、瓣膜反流、左室射血分数降低、心包积液等表现,其中,左室射血分数降低是暴发性心肌炎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心电图检查:ST-T段弓背向上抬高,心机缺血表现;期前收缩、窦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等,并且,有学者认为,心电图改变可能较肌性损害酶学改变出现更早。如表现为急性心肌梗死样,一般无急性心肌梗死时的镜面效应,无急性心肌梗死时心电图的动态改变。

治疗

暴发性心肌炎引起的多器官功能衰竭需要及时给予支持治疗,同时防治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预防心肌炎后遗症、扩张型心肌病的出现。

左心衰治疗

有左心衰或症状性心衰患者,应先遵循心衰药物治疗原则,给予利尿剂、ACEI或ARB、β受体阻滞剂。这些药物已被证实可降低炎症反应,减少细胞坏死及纤维化,逆转心室重构。

免疫抑制治疗

(1)丙种球蛋白:降低心肌炎症反应,抑制病毒感染后的免疫损伤。总剂量2g/kg,根据心功能情况分2-5天输入。

(2)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抗原抗体反应,减少毒素作用,增加心肌细胞溶酶体膜稳定性,减少心肌局灶渗出,改善传导,改善心室功能。

①地塞米松0.5-1mg/(kg?d)

②琥珀酸氢化可的松5-10mg/(kg?d)

③极重症甲强龙冲击3天,10-20mg/(kg?d)

抗病毒治疗

(1)利巴韦林:有研究表明病毒感染早期应用利巴韦林可抑制暴发性心肌炎的进展。尤其是利巴韦林联合干扰素α效果更好,还可防止心肌炎转为慢性炎症扩张性心肌病。

(2)普可那利:一种针对柯萨奇病毒的抗病毒药物,在国外应用于儿童心肌炎患者,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营养心肌治疗

(1)大剂量维生素C:每次-mg/kg,在5-10分钟内缓慢注入,必要时12小时后可重复一次。

(2)磷酸肌酸钠:每次0.5-1g,每日1次,30分钟内静滴。

(3)果糖二磷酸钠:每次1-2ml/kg,每日1-2次静滴。

(4)辅酶Q10:每次5-10mg,每日3次口服。

交感风暴治疗

表现为快速室速和室颤反复发作,常需反复多次复律,原来治疗室速有效的药物此时可能无效或疗效不佳。如发生室颤应尽快电复律。但频繁电复律可能导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

β受体阻滞剂抑制交感活性,可与镇静药物合用;胺碘酮可使大部分ICD电风暴患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稳定,胺碘酮可和β受体阻滞剂联合用于电风暴。

总结

暴发性心肌炎病情严重,死亡率高。但若抢救成功,患者远期预后良好,不易进展为扩张性心肌病。暴发性心肌炎常以心外症状起病,小龄患儿症状更加不典型,且缺乏特异性诊断方法,早期诊断多不容易,所以,儿科医生需要动态观察病情变化,要将临床表现、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相辅相成。

文章部分来源于医脉通

本文仅为学术交流,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岁月不饶人,我亦未曾饶过岁月

蒲公英期待与您共同精进。。。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白癜风能治好了吗
盖百霖副作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xunbuy.com/zzjj/217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