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赏影我还是想你,妈妈
本期推荐
书名我还是想你,妈妈
作者S.A.阿列克谢耶维奇(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原版名称Lastwitnesses
译者晴朗李寒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铁葫芦图书
这本书
“
你想过,战争在孩子眼中的模样吗?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卫国战争期间,数百万苏联儿童死亡。战争发生时,他们只是2-12岁的孩子。时至今日,幸存者已然长大,也已有了自己的孩子。这本书是他们的口述实录,是孩子眼中战争的真实再现。透过他们的讲述,揭示的是战争更为惊人的一面。
”
那些人
瓦夏?哈列夫斯基,四岁。
现在是一名建筑师。
当时他只有四岁。但是战争依然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大人们甚至不相信他,“你不应该记得这些,你当时还小。”可是他本人清楚地记得……
他记得他大声对哥哥说:“我想活下去!我想活下去!”
他记得妈妈给他和哥哥最后两块土豆时,他们为没有留给妈妈一小块而感到“可怕的羞愧”。可是他们真的一点也留不下来了。
他记得父亲从前线回来时,把他高高举过头顶:“乖儿子!”
这些,他都记得。一个四岁的孩子。
他说:“战争是我的历史课本……我错过了童年时代……代替我童年的——是战争。”
季娜?科夏客,八岁。
现在是一名理发师。
一年级时,她被父母送到首都郊区的夏令营度夏。战争就在那时迅速开始。所有的色彩都消失了。
她第一次知道了“死亡”这个词。
她想要有爸爸妈妈在身边,可是没有。
她被送至后方的保育院,吃了所有的马匹,所有的野草,所有的树皮。
后来她逃出来,拼命寻找爸爸妈妈。可是却得知爸爸妈妈在找她的路上于一场轰炸中失踪。
她说:“我已经五十一岁了,有了自己的孩子。可我还是想妈妈。”
我的话
陀思妥耶夫斯基说,全世界的幸福都抵不上一个无辜孩子面颊上的一滴泪水。
如果说,仅仅让一个孩子流下一滴眼泪,就能换取全人类的幸福,你愿意吗?
我说愿意。可是放下这本书之后,我再也没有勇气说出这两个字。
全书通读,孩子们的不幸千差万别。可是无一例外地提及了一些,从大人视角看不到的东西。
战争中的所有东西,都是没有色彩的。特别是轰炸的时候。不是黑白的,是黑色。黑色的坦克开过黑色的土地,黑色的飞机投下黑色的炸弹。黑色的房子里空无一人,黑色的大树下吊着黑色的尸体。从他们仅存的片段记忆里,战争露着可怖而狰狞的面孔,吞噬了一切原本属于童年该有的东西。
通过战争,孩子们第一次知道了死亡。大人们不愿在孩子们面前提到死亡这两个字,但是战争一旦开始,死亡就是无处不在的。亲人的死亡,不断从前线传来的死讯,还有德国人过境后在公园里一排一排的尸体。这不是那种引导式的教育,这是把死亡剖开来,血淋林地给孩子看。
还有刻骨铭心的饥饿,还有父母离去的恐惧……
如果让一个孩子流下痛苦的泪水,那是全人类的罪过。是的,历史应当被记住,那些波澜壮阔的更迭应该,这些无声的呐喊也该。
或许在聆听他们最平凡的呐喊时,你会沉思,你会心痛,你会懂得,“和平”二字有着多少分量,“和平年代”四字有着多少分量。
作者:许晓晗
责编:许晓晗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xunbuy.com/zzld/1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