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所动态做好疾病预防与消毒工作,为幼
秋天不知不觉过去了,冬天悄悄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天气渐渐变冷,人类机体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对于免疫系统发育还不够成熟的幼儿来说,由于抵抗力弱,耐受力比成人差,因而容易受到细菌、病毒侵害。
冬季是幼儿感冒及其他疾病的多发季节,怎样才能让幼儿增强体质和自身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呢?为了给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预防控制传染疾病,降低常见传染疾病的发病率,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年11月17日下午,保健主任余勤老师组织岳麓十五幼全体保育老师进行了一次关于“冬季疾病预防与卫生消毒”的培训。在培训当中,余老师用详细的PPT为保育老师讲解了很多关于传染疾病的预防和卫生消毒工作的知识。
如何进行冬季疾病预防与卫生消毒工作呢?
一、预防性消毒
1、室内空气消毒:开窗通风:坚持每天开窗通风至少两次,每次10~15分钟(冬季)。
2、紫外线消毒:
3、食醋消毒
4、艾叶烟熏消毒
二、物体表面消毒:
包括桌、椅、门窗、墙壁、口杯架、扶手、水龙头、门把手、楼梯扶手等处及室内地面)
1、消毒要求:每天消毒1次,其中桌面每餐开餐前消毒。
2、消毒方法:84消毒液
3、消毒方法:湿抹(拖)
4、操作要求:有效氯消毒剂的浓度为—mg/L(取原液2~5毫升制成浓度为2~5‰的溶液).
5、作用时间:湿抹后保留5-10分钟再用清水擦净
6、消毒顺序为:(1)物体表面先上后下,先左后右;(2)室内地面由外向内,再由内向外
7、注意事项:用消毒液消毒前要先进行卫生清洁。用84消毒剂后再用清水抹净。
具体操作:
(1)室内地面和墙面:无明显污染地面用自来水湿式拖地1~2次/日,被病原菌污染的地面和墙面用浓度为2~5‰的84消毒液喷洒表面使充分作用时间约5分钟后清水清理干净。
(2)桌子、椅子:无污染时以清洁湿抹布擦拭1~2次/日。被病原菌污染时按污染地面消毒方法处理。
(3)口杯架、扶手、水龙头、门把手、楼梯扶手:
有效氯消毒剂的浓度为—mg/L,作用约5分钟后清水清理干净。
三、物品消毒:包括餐(饮)具、玩具、个人生活用品、被褥、手部卫生
(一)进餐用具:餐具.餐巾.
1、消毒要求:将洗净后的餐饮具放入消毒柜中,餐饮具干燥放置为碗口朝下倾斜75度角,每餐后消毒
2、消毒方法:红外线电子消毒柜
3、操作要求:温度达—℃
4、作用时间:持续消毒15-30分钟
5、注意事项:玻璃及塑料餐具、口杯等不宜蒸煮
(二)饮水口杯
1、消毒要求:每天消毒1次。
2、消毒方法:红外线电子消毒柜
3、操作要求:温度达—℃
4、作用时间:持续消毒15-30分钟
(三)玩具消毒:包括教具、玩具、书籍、木质和塑料教具、玩具。
1、消毒要求:每两周消毒1次(传染病检疫期增加消毒次数)
2、消毒方式:84消毒液浸泡或湿抹,紫外线照射、阳光暴晒
3、操作要求:(1)有效氯消毒剂的浓—mg/L(2~5‰84消毒液)浸泡10-30分钟后清洗或抹净。(2)阳光暴晒按时翻动被消毒物,使各个表面都受到充分暴晒4~6小时。
(四)个人生活用品:毛巾个人专用,每日清洗后(首选煮沸消毒)用有效氯消毒剂的浓度为—mg/L(5—8‰84消毒液)浸泡20分钟后用清水清洗干净。
(五)床上用品:个人专用。床单、被套、枕巾每半月至1月换洗一次;用除菌消毒洗衣粉、用有效氯消毒剂的浓—mg/L(2-5‰(94)消毒液浸)泡或者洗涤。被褥——每月消毒1次;用紫外线照射法或阳光暴晒法定期晾晒。
(六)厕所表面消毒:大、小便便池、便盆、痰盂
1、消毒要求:厕所水龙头、门把手、手接触的门和墙面、地面每天1--2次
2、消毒方式:用有效氯消毒剂的浓—mg/L(8-14‰84消毒液)保留10分钟后刷洗。卫生间地面:mg/L(10‰84消毒液)
3、便盆痰盂:每次大便后及时消毒,浸泡1小时以上,小便后也要用84消毒液浸泡再用清洁水冲洗干净。便盆须全部淹没在消毒液中,使用用有效氯消毒剂—mg/L(8-14‰84消毒液)
4、抹布、拖把:先用肥皂或洗衣粉搓洗干净后,使用有效氯消毒剂mg/L(浓度为8‰的84消毒液浸泡20分钟),每天消毒1次洗净后按要求悬挂晾干。
(七)手部卫生:
1、儿童洗手:入园、入厕前后、户外活动后,就餐、饮水前。
2、工作人员洗手:接触幼儿及其用品前、处理粪便后配餐前等。
洗手方法:用水把手沾湿用足够的洗手液涂满手表面,洗搓手6步法:内-外-夹-弓-大-立-完。
(八)84消毒液简便配制方法:
为方便操作者在不使用量具时,能正确估计消毒液用量,规定了一些简易配制估量液体用量方法:一杯水约毫升,一面盆水约0毫升,一铝桶水约00毫升,一大号塑料桶水约毫升,一痰盂水约0毫升。一调羹消毒剂相当于10克固体粉末或10毫升液体,84消毒液瓶1满瓶盖约8毫升,1浅瓶盖约5毫升。
四、发生传染病后的儿童检疫及消毒原则
1、患者隔离后对所在班级的室内外环境,要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2、对发病班级或有过接触的儿童,按照《常见传染病潜伏期、隔离期、检疫观察期》的规定进行医学观察。
3、在医学观察期间,要做到三不。班级暂停接受或转出儿童,在园儿童不串班、不混班。检疫期满后无症状者,方可解除隔离。
4、在观察期间加强消毒,根据不同病种采取相应的消毒措施。
五、手足口病预防措施
1、加强晨间检查及全日健康观察工作。幼儿早晨入园期间,保健老师认真做好幼儿的晨间检查,细致地观察每一个孩子的情绪与身体状况,并对幼儿进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检查。发现如有发热、皮疹、溃疡(手心、足心,口腔臀部等)或疑似病例,即劝医院就诊。经检查后如非传染性疾病,医院证明(病例复印件留底)方能回园。若已确诊为手足口病的幼儿要在家观察隔离两周,病愈后持医生证明方可入园。
2、班级坚持全日健康观察,每天坚持早、午、下午至少3次的巡班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对缺勤幼儿及时了解缺勤原因并登记追踪,要求每一位幼儿都必须经过晨检后方能进入园,对迟到的幼儿也要经过晨检后方能进入园内。
3、加强幼儿卫生习惯培养,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喝开水,不吃生冷食物。
4、全力做好环境卫生和食品卫生,坚持搞好教室、寝室、厕所、食堂等场所的常规消毒处理,保持教室和寝室等场所的通风换气。每天进行紫外线空气消毒,“84”液抹洗桌面、地面,被褥等床上用品暴晒消毒。
5、组织全园教职工进行手足口病防治学习:组织生活老师有针对性地学习常规消毒方法、有效掌握消毒液配比浓度,紫外线的规范使用及注意事项。常见的呼吸道疾病有感冒伤风、扁桃体炎、肺炎、流脑等。
加强常见传染疾病的防治,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有效保证。通过此次培训活动,进一步增强了保育老师对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的认识,增加了幼儿的健康成长环境又一道有力屏障。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的加强疾病预防与卫生消毒工作,家园携手,为孩子们创设‘安全、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xunbuy.com/zzld/1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