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伯有道
其实,鼻咽炎大都是因感冒治疗不当而起,感冒发烧是寒气侵犯人体而出现的反应,此时本应开门缉贼,用药应一方面驱赶寒邪,一方面增强人体阳气。而西医却关门打狗,一味对抗,最常见的就是用吊瓶来“抗生”,于是,将寒邪引向深入,成为久治不愈的慢性鼻咽炎。 中医内外兼治、恢复人体机能的办法往往有很好的效果。前段时间,一个西医跟我说起他治疗过敏性鼻炎的问题,他说:“有一个十岁的小病人,已经看了一年多了,做过检查,鼻中隔有偏离,鼻甲肥厚,每个月都犯病,好的时间不超过一周。血象也正常,抗生素不好用了,现改用抗过敏药和滴鼻液,效果也不好。我是没什么办法了,还是让你们中医来试试吧。” 过了几天,小病人来了,是个面目清秀的小男孩,由妈妈陪着。我先为他把了把脉,右脉沉弱偏紧,起伏不大,左脉小。右脉显示人体表面的能量,我们称为“阳气”;左脉显示人体内部的能量,也叫阴皿。脉象说明这个孩子气血不足。 我看了看孩子的舌头,舌苔薄白,还算正常。我又摸摸他的手脚,冷冷的,有些湿。我问孩子的妈妈:“大便容易稀吗? “是的。”妈妈说道。 “每次鼻炎发作时会发烧、咽喉痛或有脓性鼻涕吗?” “不会,没有特别严重的症状。” 我说:“明白了。这个孩子气血不足,需要调理,等体质改善了再说治疗鼻炎的事情吧。” 妈妈不解:“为什么治鼻炎要先从调理入手呢?” 我告诉她:“过敏只是表面的症状,真正原因是不良的体质。” “以前有医生说他气血不足,吃过人参、黄芪炖鸡,结果反而加重了。这是为什么?” “刚才说气血不足,只是不良体质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这孩子手脚冰凉,带有湿气,说明体内寒湿较重。” 我为他开了两个星期的补中益气汤,让他多活动,多晒太阳,两周后复诊。 过了两周,孩子回来了,脸色红润了些,眼睛也有了些神采。妈妈很满意地说:“这两周都没有发病,很稳定,还出了些汗,就是手指有些脱皮,以前也有过。” 我为他把了脉,左右脉都大了些,说明气血运行良好。又摸了摸他的小手,温温的,说明湿气已经外散。 我跟他妈妈说:“这孩子的体质好多了,寒湿之气也开始往外散。我再给你开些调理脾胃、通宣理肺的药吧。” 妈妈非常不解:“药吃得好好的,怎么又换了?” 我说:“这孩子病得久了,体质太弱,消化系统郁滞得厉害,如再用补药,就会上火,引发过敏。” 一个月后,母子俩又回来了。妈妈说:“一切正常,现在可以治疗鼻炎了吧?” 我把过脉后,脉象良好,说明体内的寒湿之气已全消,脏腑功能也已正常。就跟他妈妈说:“不用治了,『正气内存,六邪不侵』,体质增强了,鼻炎也就好了。以后注意生活起居,别受凉,多锻炼,多晒太阳。” 中医治病往往给人一种复杂的印象,其实复杂的是辨证,而不是治疗。慢性鼻咽炎的发生,外因感受风寒、风热等邪气,内因脏腑功能失调(肺、脾、胆、肾等的邪实或虚损)。不同的外因和内因相互结合,形成了各种复杂的病症(肺经风热症、胆腑郁热症、脾经湿热症、肺气虚寒症、脾气虚弱症等),要想准确地辨别这些,还是需要一定功底的。 一旦正确辨证,往往较为简单的方子就能治好“疑难病症”。有这样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民间郎中用萝卜籽治好了慈禧太后流鼻血的怪症。
据说慈禧太后因为政务繁忙一病不起。御医们在一起商讨了很长时间,觉得太后的病应该是劳累过度所致,应该补一补,就开了大补之方。没想到慈禧吃了太医们开的方子以后,反而更加难受了,动不动就流鼻血。这时候太医们都慌了,谁也不敢下方子,要是再下不好脑袋就没了。
这时候有一个医生想出一个办法来:张榜悬赏。结果有一个民间郎中揭榜进宫了。给慈禧号完脉以后,他就随身拿出三钱萝卜籽,然后研磨成细末,又加了一些面粉,用茶水调和均匀,做成药丸,让慈禧太后早、中、晚各服一丸。结果,第一丸下去后慈禧太后的鼻血止住了,第二丸下去头晕没有了,第三丸之后慈禧太后病症全消,精神也好多了。 其实,这个故事的真假并不重要,它却是符合医理的。慈禧太后在宫中的生活优越,出现虚症的可能性不大,而且她政务繁忙,应该属于郁热症,而太医的大补之方会使郁热之气更加壅滞,所以病情越来越重。
民间郎中开的萝卜籽又叫“莱菔籽”,是一味中药,和萝卜一样都是理气的,但功效要强得多。萝卜籽可以理气、下气,这样的话既可以让慈禧太后因烦劳、郁怒而上升的气血下行,又可以把壅滞的气血给通顺开。于是,疾病也就迎刃而解了。 最后,我再给大家介绍一些按摩的穴位,只要每天坚持按摩这些穴位三五次,对治疗鼻咽炎有一定效果。鼻炎要以按摩迎香、合谷、颊车为主;咽喉炎要以按摩天突为主。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下面是你最爱的北京一次治疗白癜风需要多少钱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