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快报预防重于治疗记我校开展冬
深秋初冬季节交替,天气干燥,气候多变,昼夜温差大,人群密集容易发生各种传染病。为了进一步提高师生对各种常见传染病的认知,科学有效地进行传染病防控,12月6日上午,我校对全体学生开展主题为:冬季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主题班会。
解读冬季常见传染病各班班主任通过PPT、视频等形式对“什么是传染病”“传染病的特点”“传染病流行过程”及“如何预防传染病传染病”等方面详细地介绍了传染病的基本知识,还例举了诺如病毒、流行性感感、腮腺炎、水痘等几种冬季常见传染病的发病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冬季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主题班会▼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左右滑动进行翻看)
↑↑我校教师对班级、楼道、宿舍进行全面消毒
冬季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
A.学校易发生传染病流行的原因
青少年处于发育阶段,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抵御各类传染病的能力较弱,又处于多种传染病的高发年龄,因此学校也容易成为传染病聚集的场所。学校环境相对封闭,人群集中,接触密切,极易发生校园传染病互相传播和流行,并可进一步扩散到家庭和社会。学生预防传染病知识不足,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自我保护意识差。
B.学校几种常见冬季传染病的防控
一、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冬春季多见。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临床以高热、乏力、头痛、全身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重而呼吸道卡它症状较轻为特征,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传染性强,常引起流感的流行。典型流感起病急,潜伏期为数小时~4天,一般为1~2天。
传染源:流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发病后1~7天有传染性,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三型流感之间、甲型流感不同亚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可反复发病。
二、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水痘属于急性传染病,但通常比较温和,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传染源:病人为传染源,病毒存在于病变皮肤粘膜组织,疱疹液及血液中,可由鼻咽分泌物排出体外,出疹前1天至疱疹完全结痂均有传染性。(患水痘学生应在结痂脱落后才返校上课)
传播途径: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传染性很强,接触后的易感者约80%发病,以冬春多见,14岁以下儿童多见。
三、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俗称“抱耳风”,是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于儿童或青少年。本病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并发症有脑膜炎、心肌炎、卵巢炎或睾丸炎等。整个病程约7~12天,潜伏期为数小时~4天,一般为1~2天。
传染源:早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腮肿前6天至腮肿后9天均可自病人唾液中分离出病毒,在这两周内有高度传染性。
传播途径:本病毒在唾液中通过飞沫传播(唾液及污染的衣服亦可传染)其传染力较水痘为弱。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其易感性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多见于5到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一次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
四、手足口病
病原体:多种肠道病毒,以柯萨奇病毒A组16(CAV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常见;
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粪-口途径传播、呼吸道传播、生活接触传播
易感人群:5岁及以下儿童。
高发季节:全年均有发生,4—6月为高发期。
发病初期多为低热,亦可出现中度热或高热,常伴有食欲减退,全身不适,咽喉痛,容易被诊断为“感冒”、“上感”和“流感”。中度热和高热、易发展为重症。发热1-2天后出现口腔粘膜溃疡和手、足、臀部皮疹(患儿也可只表现为皮疹或口腔溃疡,不发热)。重症表现当持续发热患儿伴有惊跳、呕吐、抽搐、精神差、呼吸心率异常增快、四肢凉表现之一时为早期重症表现,此时病情进展迅速,可导致死亡,医院救治。
五、诺如病毒
具有高度感染性,大约18个病毒颗粒就能引起感染耐低温、耐酸,不易灭活。使用10mg/L的高浓度氯离子(处理污水采用的氯离子浓度)可灭活诺如病毒.人群普遍易感,变异速度快,每隔2-3年即可出现引起全球流行的新变异株。
诺如病毒感染
季节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人们常把它称之为“冬季呕吐病”。
10月-次年3月是高发季节
潜伏期:一般为12~48小时
临床特点:
--呕吐(以儿童为主),腹泻(成人较多)
--病程:症状持续时间平均为2-3天,自限性
--排毒:高峰在发病后2-5天,持续约2-3周,最长排毒期有报道超过56天--免疫保护力可持续6-24个月,即使先前感染过诺如病毒,仍可重复感染同一毒株或不同毒株的诺如病毒。人传人,可通过粪-口途径(包括摄入粪便或呕吐物产生的气溶胶)、或间接接触被污染物污染的环境而传播。食物,牡蛎等贝类海产品和生食的蔬果类是引起暴发的常见食品。
通过食用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进行传播,污染环节可出现在感染诺如病毒的餐饮从业人员在备餐和供餐中污染食物,也可出现食物在生产、运输和分发过程中被含有诺如病毒的人类排泄物或其它物质(如水等)所污染。水,可由桶装水、市政供水、井水等其他饮用水源被污染所致。
注:一起暴发中可能存在多种传播途径。
C.控制传染病的基本原则
(一)控制传染源——根本措施
不少传染病在开始发病前就已经具有了传染性,当发病初期表现出传染病症状的时候,传染性最强。因此,对传染病人要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防止传染病蔓延。
(二)切断传播途径——关键措施。
主要是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进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等。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尘埃——以呼吸道为进入门户的传染病,如麻疹、流感、水痘等。水、食物、苍蝇——以肠道为进入门户的传染病,如甲肝、戊肝、菌痢、伤寒、霍乱等。
手、用具、玩具——又称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如手足口病等
蚊子、跳蚤——虫媒传播等,如乙脑、疟疾等
(三)保护易感者——重要措施
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应注意保护易感者,不要让易感者与传染源接触,并且进行预防接种,提高易感人群的抵抗力。对易感者本人来说,应该积极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D.冬季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
1、多通风:新鲜空气能够去除过量的湿气和稀释室内污染物。应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让阳光射进室内,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杀菌
作用;也可用食醋熏蒸房间,起到消毒效果。
2、勤洗手:传染病患者的鼻涕、痰液、飞沫等呼吸道分泌物以及排泄物等中含有大量的病原,有可能通过手接触分泌物和排泄物,传染给健康人,因此特别强调注意手的卫生。
3、常喝水:特别在气候干燥,空气中尘埃含量高,人体鼻黏膜容易受损,要多喝水,让鼻黏膜保持湿润,能有效抵御病毒的入侵,还有利于体内毒素排泄,净化体内环境。
4、补充营养:适当增加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注意多补充些鱼、肉、蛋、奶等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增强肌体免疫功能;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水果,可中和体内毒素,提高抗病能力,增强抵抗力。
5、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如不吸烟、不喝酒、少食辛辣的食物,以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
6、避免受凉:当人体受凉时,呼吸道血管收缩,血液供应减少,局部抵抗力下降,病毒容易侵入。
7、坚持体育锻炼,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因为运动不仅能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对我们的呼吸系统也是一个很有益的锻炼。
8、注意生活规律,保证睡眠充足:生活不规律易使免疫系统功能减弱;充足睡眠能消除疲劳,调节人体各种机能,增强免疫力。
9、加强个人卫生和个人防护:要注意勤洗手、勤漱口,不要用脏手触摸脸、眼、口等部位;出门在外要尽量站在空气通畅的地方,避免去拥挤的公共场所。
10、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当自己或周围的人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气短等一种或多种呼吸道症状时,医院就医并报告给相关部门,切忌不当回事,更不要自己胡乱吃药,以免延误诊断和治疗,即耽误了自己,又可能影响他人。
11、按时预防接种:及时给适龄人群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许多呼吸道传染病。
12、避免去往人群集中的地方:人群集中地场所空气质量差、通风不够,而且人群集中的地方存在传染性疾病患者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尽量避免去往人群集中的地方。
小编有话说除了有意识地防控冬春季常见的传染病外,应该注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锻炼不断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和身体素质。用健康的身体去迎接学习和工作的挑战!
策划
博文中学融媒体中心
文/责编
田园
审核
田刚
?博文中学
长按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xunbuy.com/zzld/5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