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慧莲中国红十字运动史上首位女会长
自年中国红十字会建会后,无论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还是地方分会,会长一般都是男性。年辛亥革命中,张竹君女士创建中国赤十字会并担任会长,但赤十字会并不能代表中国红十字会。中国红十字运动史上首位女会长是一位叱咤风云的女中豪杰——沈慧莲。
上一篇文章: 年上半年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真 下一篇文章: 儿童鼻窦炎治疗四大误区
女中豪杰,荣膺会长
年5月27日,沈慧莲出生于广东番禺一个书香之家。医院及上海亚东医科大学。年,沈慧莲加入中国同盟会。年4月黄花岗之役,她发动女革命同志,化装输运弹药。这场战役中,她和“中国工人运动之父”马超俊喜结连理。她曾创办白沙众生医社,医院妇产科主任,与红十字会结缘。年长城抗战,她被推举为上海中华妇女救济东北同胞协会常务会员,特地前往喜峰口去慰劳前线将士,还拿起“大刀队”的大刀留影,表明抗战到底的豪情。年全面抗战爆发后,沈慧莲身兼中国妇女慰劳自卫抗战将士总会常委、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常委等数职,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社会活动家、妇女运动的积极推动者。抗战胜利后,因战争而失去联系或停止工作的各地红十字分会开始重建或恢复整顿,工作重心由伤兵救护、医疗防疫等战时工作转为医疗服务、妇幼保健和灾害救济为主的社会服务。当时,南京是首都,也是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所在地,南京分会的工作自然受到重视。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作为中国红十字会常务理事、南京市长马超俊的夫人,沈慧莲积极参加红十字会工作。年5月4日,南京市分会召开第一次理事会,“对于社会公益素富热忱”的沈慧莲,众望所归当选会长。艰难复员,热情工作
经历了战争的摧残,南京破败不堪,南京分会“举凡战前会址,财产,均荡然无存”,百废待兴,办公无场所、物资匮乏、人员短缺困扰着沈慧莲。“蒙总会常务理事马市长超俊先生及敌伪产业处理局之协助”,总算在太平路42号租得一幢平房,作为南京红十字会开展工作的会所。沈慧莲认为,“空泛的行政机构远不如实际的服务工作”,平房只留下一间办公室,其余房间开办诊疗所,为贫病患者服务。条件艰苦,人少事繁,一人身兼数职忙碌辛苦是工作的常态。沈慧莲时常告诫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来红会工作的人,必须抱有牺牲自己利益的精神,所有的职务都是繁重的”。因为多年的服务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使得她能热情的投入工作中的方方面面,事无巨细,任务繁重不言而喻。尽管如此,她毫无怨言。她说:“红十字会的工作就是琐碎事务,但在这琐碎的事务中,表现了高度的人类爱。”医疗服务,心系军人
战争使中国遭受重大生命财产损失,南京更是如此,“因战争遗留下的贫穷、疾病,到处皆是,医院诊所,无处不患人满,以致求治无门,呻吟于病院门外者更不计其数”。沈慧莲看在眼里,痛在心上,遂把工作重点放在医疗服务上。在她的努力下,南京分会先后设立红十字诊疗所5处,其中太平南路诊疗所是科室最全、规模最大的一个,也是南京分会开展诊疗工作的中心,由她亲自揭牌开诊。该诊所每日可治疗人左右。同时针对难民医疗以及农村贫民医疗问题也开设了相应的诊疗所,如同金陵女子学院开设的下关4所村诊疗所,为难民和贫民提供医疗服务。这些举措解决了不少贫病患者的看病难问题。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广大军人的浴血奋战。战争结束后,南京分会开展工作时特别注重对军人群体的关怀。沈慧莲在年5月亲自赴上海,募集“七七”慰劳物品,号召社会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xunbuy.com/zzld/6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