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爱华分析指导幼儿的游戏行为是教师的专业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如何让幼儿在游戏中发展潜能、获得生长的内驱力,是所有幼教从业者一直在探索的核心。4月17日,由莆田市名师工作室主办、武汉亿童文教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莆田市幼儿园游戏专题研讨会隆重举行。来自于莆田市、区、县的多位教育部门领导和余名幼儿园园长、余名老师齐聚一堂,满怀对幼教事业的热爱与憧憬,参加了本次交流学习活动。
本次研讨会上,围绕幼儿的游戏行为及教师的指导策略,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和亿童教育装备研究院李金平主任为大家作了精彩的演讲,两位主讲大咖带来了专业的剖析、丰富的案例、实用的内容,让现场所有人受益匪浅。
华爱华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亿童公司专家团队成员之一。主攻项目有0-6岁婴幼儿一体化教育、幼儿园游戏课程的研究等。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分析、指导幼儿的游戏行为是教师的专业基本功。”17日上午,华爱华教授带来了以《幼儿游戏与教师专业成长》为主题的专业报告,在华教授深入浅出的主题分享中,参会人员对幼儿游戏的价值、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支持及自身角色的定位等都有了深度认知。
以支持幼儿自发性游戏为例,华教授指出,教师首先应保证幼儿有充足的游戏时间,提供各类游戏的机会。在材料投放上,教师花大量时间辛苦自制的、目标明确、任务清晰、限定了各种功能的材料,往往会限制幼儿发展的无限可能,而开放性的材料才具有多功能、多层次性,幼儿也更愿意玩,玩的方法也更多。教师要记住一个原则:材料不要变,让幼儿作用于材料的行为变;种类不要多,逐渐递增,让幼儿自行组合。
对沉浸在游戏中的幼儿,教师应尽可能减少干预。教师一定要有目的地介入和指导,介入的目的要源于观察和分析。对此,华教授为教师总结出了一个游戏介入的原则:从“我想让幼儿如何游戏”到“我想知道幼儿是如何游戏的”。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判断自己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是否进行了有效介入,即是否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是否支持并推进幼儿游戏的开展,是否帮助幼儿获得新的经验提升发展水平。
立足于当前幼儿园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加强与推进户外游戏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既有利于克服和消除“小学化”倾向,又有助于构架室内游戏活动与户外游戏活动共存互补的完整游戏课程生态。17日下午,李金平主任为大家带来了关于户外游戏活动开展要点的专题分享。
3-6岁幼儿对环境具有广泛的接受性和依赖性,基于此,教师应为幼儿创设生动、直观、形象、多元的活动环境,激发幼儿内在的积极性,让幼儿参与和利用环境进行全方位的信息整合,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具体来说,户外游戏活动的环境创设应遵循整体性与多样性、保护性与挑战性、自然性与功能性、儿童化与个性化的原则。
如何根据户外游戏的特点,做到既不放任自流,又让幼儿在愉快自主的活动中达到发展的目的呢?李主任谈到,教师应做到“三及时”:
活动前及时准备:
1.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xunbuy.com/zzld/6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