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热英雄团丨烽火摇篮战时儿童保育会
战时儿童保育会
这是一张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常务理事及部分负责人的照片,拍摄于年5月的汉口圣罗易女中(现武汉市第二十中学),后排右一为邓颖超,二排右五、右四分别为宋美龄和李德全。
这张照片见证了抗战时期国共两党精诚合作抵御外敌的一幕情景,也记载了邓颖超、宋美龄等妇女界知名人士为抢救难童、保护难童所作出的不懈努力。
01“欲救中国,先救孩子”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了全面侵略战争。很快,东北、华北沦陷后,上海、南京相继失守,战火燃烧到了长江流域。
自此,中华民族濒临危亡境地,尸横遍野,难民如潮。
而在战争中失去父母的儿童处境尤为悲惨,他们或死于敌人的炮火下,或倒在饥饿贫病的逃难途中,更有一批儿童被日军掠走,施以殖民奴化教育,以达到亡国灭种的目的。
//难童流离失所为救助和教养民族的未来,中共中央长江局及其下属的妇女委员会做了大量工作,邓颖超、廖似光等通过抗日救国会中的共产党员安娥、曹孟君、徐镜平、杜君慧等人为拯救难童四处奔波,宣传动员社会各界协助支持,得到各界民众积极响应。年12月著名进步电影演员陈波儿和《妇女生活》主编沈兹九,在汉口女青年座谈会上首先发出救援难童的倡议。
//电影演员陈波儿//沈兹九
年1月13日《新华日报》报道:“抗战以来,很多为国牺牲的同胞遗下儿女无人照顾令人怜悯。为了救济这些儿童,社会上正准备组织‘战时儿童保育会’。”
年1月20日1月20日,《妇女生活》发表了救国会领袖沈钧儒先生所写的“战时儿童保育会缘起”,文章描述了当时难童的悲惨生存状况,提出了成立战时儿童保育会的两个主要原因。
年1月24日邓颖超、李德全、沈钧儒、郭沫若、蔡元培等召开了发起人会议,有人参加,会上成立了战时儿童保育会筹备会。
//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早期发起人合影(前排右二为邓颖超)
年3月10日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在汉口正式成立,宋美龄被推举为理事长,李德全为副理事长,邓颖超等为常务理事。
//邓颖超(后排右一)、宋美龄(中排右五)、李德全(中排右四)、郭秀仪(后排右三)等知名妇女人士在汉口圣罗易女中的合影
年3月13日宋美龄在武昌主持召开了第一次理事会,选出常务理事17人。
//宋美龄主持理事会
为了争取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该会还聘请了位名誉理事,其中包括了国内各党派的知名人士,其中有中共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有国民党方面的蒋介石、冯玉祥等。
02抢救和运送难童年3月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成立时,正值日寇进抵黄河危及郑州、开封,总会理事会常务委员曹孟君、沈兹九亲赴前线,拉开了战区抢救难童的序幕。
4月,总会理事会常务委员唐国桢和候补常务委员徐镜平到陇海铁路沿线抢救儿童余名。
△//曹孟君与难童合影
4月下旬,在日寇集结重兵进犯徐州的危急关头,曹孟君亲赴前线,在烈火硝烟中寻觅受难儿童,随军突围,经八昼夜,带领多名儿童回武汉。
汉口第一临时保育院
//第一临时保育院开幕典礼在汉举行
年5月1日,战时儿童保育会第一临时保育院在汉口成立,李昆源任院长,难童送到这里后,再被分批送往后方各保育院。
汉口第一临时保育院是在日寇侵华战争炮火中建立起来首个保育院。
//邓颖超(前排左三)、李德全(前排左五)在第一保育院与部分保育会理事合影
年5月,由于武汉受到日机轰炸的威胁,且日军以海陆空优势进逼九江,危及难童安全,汉口第一临时保育院奉命撤离,开始向重庆转移。
年6月,保育会派方雪琼、徐镜平负责在宜昌设立了难童接待站,有效地将汉口和长沙、襄樊等地的多名难童转送到重庆及其附近地区。
//难童离开武汉转运宜昌
△//武汉沦陷前夕,武汉战时儿童保育院师生在赴四川的江轮上
年10月最后一批在院儿童撤离,汉口第一(临时)保育院共计接收转运儿童约名,分送香港、广东、湖南、贵州、四川和鄂西均县等各地保育院。
03各保育分会和保育院战时儿童保育会总会成立后不久,各地分会和保育院相继建立,接收总会转来的难童和流落到本地的难童。
△//年5月20日,全国妇女抗日座谈会在庐山举行
年5月20至25日,宋美龄在庐山召开妇女谈话会,商定保育会相关细节及人员安排,号召各地区长官第一夫人出面负责难童保育工作。
各分会一般是由当地行政首长的夫人出面主持,由妇女界、教育界、宗教界等知名人士组成理事会,负责具体工作。
短短几个月时间,战时儿童保育总会就在四川、广东、广西、湖南、江西、浙江、贵州、福建、陕西、山西、陕甘宁边区、香港等地成立了多个分会,各分会下面又管辖了数目不等的保育院。
歌乐山保育院总会四川分会第一保育院于年在歌乐山建成。曹孟君、刘尊一等中共党员先后在此担任院长或任教,开启了陪都保育事业的先河。
▽//歌乐山保育院教学区△//曹孟君院长与孩子们在一起广西保育分会李宗仁司令夫人郭德洁曾撰文《为难童请命》,她与马佩璋、宋绿蕉等夫人担任了广西保育分会负责人。
陕甘宁边区分会陕甘宁边区分会成立于年7月4日,由邓颖超负责。
//陕甘宁边区儿童保育院合影
朱德夫人康克清也受中央委派积极投身陕甘宁边区儿童保育院工作。
//朱德与保育院的孩子在一起
据统计,到抗日战争结束,中国战时儿童保育总会先后在各地建立了60多个保育院,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拯救、培育、教育了近3万名难童,为支援抗战、抢救难童作出了巨大贡献。下期我们将为您带来“苏联空军志愿队”的故事,敬请期待!
资料来源:《红岩春秋》、《武汉文博》、《武汉文史资料》
文字:傅少瑾、王莹、洪叶
排版:刘璟
编审:张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xunbuy.com/zzld/7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