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社科视窗bull社科撷贝抗战

民国史料载平阳县(含今苍南)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八年抗战期间,只有一百万人口的平阳就为抗日战场输送了一万一千多名热血将士;民众捐钱捐物捐粮购买胜利公债达千万计。尤其是,在浙江省第一、第二保育院迁避平阳两年多期间,平阳社会各界给了保育院多名师生以无私的支持和帮助,为保护中华民族的幼苗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战时儿童保育会的诞生

年“七七事变”之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无数生灵遭受涂炭,无数儿童遭受劫难。在民族存亡的历史时刻,一批有识之士着眼于儿童是民族未来之考虑,发出了“欲救中国,必先救儿童”的呼喊。经过一系列筹备,年3月10日,旨在救助战难儿童的慈善机构“战时儿童保育会”,在汉口界限路(今合作路)的教会学校圣罗易女子中学(今武汉第二十中学)正式成立。大会共选出国共两党及无党派人士56人为理事,并推举宋美龄为理事长、冯玉祥夫人李德全为副理事长。保育会成立后,积极开展抢救各地难童的工作。由于战事一步步扩大,各省纷纷成立分会。武汉的“战时儿童保育会”遂“升格”为总会,各分会直接受总会管理,对总会负责。武汉会战失利后,总会迁往重庆办公。抗战期间,全国先后成立20多所保育分会,53所战时保育院,收容保育3万多儿童,为中华民族保护和抚育了一大批幼苗,历史意义重大。

战时浙江的保育事业

年6月5日,战时儿童保育会浙江分会在金华成立。蔡凤珍、彭惠秀、戚铮音等15人被推选为理事。蔡凤珍(时任省政府主席黄绍竑夫人)任理事长。浙江保育分会成立后,立即开始了抢救难童工作。鉴于难童日益增多,遂决定成立“浙江战时儿童保育院”(即浙江省第一保育院),由彭惠秀任院长。后彭辞职,分会推举李家应任院长。第一保育院院址,设在丽水碧湖瓯江畔一座古旧肃穆的天后宫里。该院自创办到民国卅二年七月(年7月),共计收容院童名。年6月,日军进犯碧湖,院舍被焚毁,保育院全体师生被迫迁往云和。正当云和的院舍完工之际,由于日寇实施细菌战,当地爆发鼠疫,新院舍被毁。经当时浙江省政府指示,决定将保育院中幼小部分约余名保育生,先期迁往相对安全的平阳县。浙江省第二保育院创办于年11月,初设于云和县河山村。年,因战事在县境内三次迁移,同年8月迁福建松溪,9月又迁浙江庆元。该院年11月开办到年七月奉令停受时为止,共计保育儿童名。

▲浙江省第一保育院院长李家应

省第一、第二保育院先后迁往平阳

由于第一保育院在云和的院舍因鼠疫被毁,根据当时省政府要求徙迁平阳的指示,院长李家应事先来平阳考察,寻觅新院址。她对新院址提出了四条标准:地点必须安全,以避免敌人骚扰;房舍必须现成,保育院已没实力再新建房舍;交通必须便利,供应无问题;环境必须宁静,以专心保育。在当时平阳县政府的支持和当地士绅的帮助下,最终选定平阳北港的顺溪乡作为新院址。顺溪乡是当时鳌江上游的一座重要集镇。这里房舍宽敞,交通便利,竹筏可直达水头,且离海口较远,不易受敌人骚扰。当地百姓勤于耕织,民风纯朴,易于相处,能得地方上的各种支持。

▲作为第一保育院教学区和宿舍的平阳顺溪古屋

年7月,省第一保育院全体师生在李家应院长带领下,从当时省政府驻地云和迁到平阳顺溪。顺溪古屋群成了省第一保育院的校园和师生宿舍。陈氏第四份大屋,为该院总部和医务室。陈少文故居为院长办公室。由于战争期间经费和食品匮乏,保育院的生活相当艰苦,一锅的大锅菜和几盆糙米饭便是师生们每顿的食物。猪肉鱼腥很不容易吃到,只有到节假日才能吃上一点。一日三餐维持两饭一粥的标准,生活水准比当时平阳的民众稍高些(当时为节约粮食,平阳在全县倡导“二粥一饭”运动)。大热天,大都赤脚裸背;除了有蚊帐,有棉被,其他日常用品、教育用品,也基本能按时供给。省第一保育院在顺溪两年多时间,当时的平阳县政府给予相当的支持和帮助。拨供柴火,配发副食品,接济粮食,拨租田亩,等等。地方士绅如青街乡长李介忠、李月秋、欧阳青云、陈卓观、陈承蕃等老先生常来慰问,提供接济。顺溪当地百姓,亦常送番薯等物品给保育院的儿童吃。保育院的工作人员经常给当地百姓免费治疗疾病,代写书信,双方关系非常融洽。抗战胜利后,年下半年,省第一保育院迁往位于平阳县城的仙坛寺。年6月,保育院奉总会命令复员,保育院改名育幼院,由平阳地方士绅接管。浙江省第二保育院于年11月中旬,奉命迁往平阳腾蛟。借用当地大夫殿及薛岙村的周、杨、董三家祠堂,并附近碧泉禅寺为院舍。大夫殿为该院本部,设总务、教育、保育三股及院长办公室;周祠、杨祠为分部;董祠为全院膳食供应处;碧泉禅寺为医务处。三部分间距均为一华里半。第二保育院院长开始由戚铮音担任。年后,由保育院教师戚行之接任。迁平时共有保育生名,编为7个中队。每个中队下辖3个小队,教职员工有20多名。第二保育院先后在腾蛟约两年半时间。因为考虑安全问题,有过两次搬迁。第一次是年9月9日,日军攻陷永嘉,一路进犯到飞云江边,平阳岌岌可危。为了保育院中数百儿童的安危考虑,9月13日,该院将低年级儿童迁避顺溪,在第一保育院寄居了两个多月。第二次是年5月27日,盘踞永嘉的日寇南下平阳,鳌江、钱仓等地沦陷半月之久。为“有备无患”,该院将一部分儿童送往腾蛟乡第九保国民学校暂避。经历这两次搬迁,第二保育院虽无人员损失,但物力、财力损失很大。抗战胜利后,鉴于在腾蛟的第二保育院院址偏僻,不利复员工作,经当时平阳县政府同意,于年12月上旬,该院迁往平阳坡南后山广慧禅寺(半山庵),借用寺院的后半部分及后侧为院舍,直至复员遣散。现代著名诗人、文艺理论家冯雪峰先生之子,《人民文学》原副主编冯夏熊先生,曾是省第二保育院的保育生。年5月的一天,冯夏熊先生带着自己的司机和一位义乌老乡千里迢迢来到平阳县腾蛟镇薛岙村的大夫殿,凭吊60多年前省第二保育院的旧址,重温当年的激情峥嵘岁月,并与当地部分村民合影。

教养合一培育儿童

保育院儿童的教育状况非常特殊、非常困难。因为这里的儿童出身很复杂:有以乞讨为生的孩童,有从不知自己父母的孤儿,有被敌寇炮火赶出的流浪儿,有码头上的小脚夫,有寺院里的小和尚,有误入歧途的少年。当然,还有在前线立过功的小英雄,随父母逃难及出征军人的子女。从战区转来的儿童刚入院时,因逃亡期间风餐露宿、担惊受怕、一路劳顿,健康成了他们的大问题。“初入院之难童,或营养不良、面黄肌瘦;或疾病中夭,鸩形鹄面;而瘌痢头、传染病、或有病态现象的,为数尤多。”浙江省第二保育院院长戚铮音在年6月15日《浙江妇女》上发表的《七个月来的保育工作》一文中说到:“据医生检查结果,个孩子中,简直找不出一个完全健康而无一项疾病的儿童。相反的,带有疾病的人数竟超过了原有的人数,四月份的体格检查,名儿童中患病种,一个儿童往往患有两种以上疾病。”这么一大堆形形色色的孩子生活在一起,要训练、教育他们非常困难,但也非常有趣。据当年地方史料《平阳六年》中的《第二保育院在平阳》记载:“本院采用生活与学习打成一片的‘生活教育’为教学方式。所以我们的施教,没用一定的空间,也没用一定的时间,我们虽然在逃难中、旅行中、搬迁中,依然不断地进行教育。小山上,大路边,阡陌间,都是我们的教室。一个小虫、一株小草、一个人,甚至于一场相打,一场争论都是我们的教材……”第一保育院迁来顺溪后,阅览室、成绩室、保健室、整容室、小科学馆等等,应有尽有。还利用多余的院舍,开展纺纱、织布、缝纫、印刷、涤补、雕刻、编织等手工业的劳动教育,以训练保育生刻苦耐劳的精神,为其未来升学就业作准备。各保育院(包括各省分会所属保育院)院长,由总会任命并对总会负责。总会对院长的资格有明文规定:“凡年在25岁以上者,曾在大学毕业或同等学历,对社会事业特别热心,而有教育行政经验二年以上者”。浙江第一保育院院长李家应,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社会系,是时任浙江省政府秘书长李立民之女。浙江第二保育院院长戚铮音,毕业于国立同济大学。两位女院长当时都只有30多岁,是那个时代少有的知识女性。保育院中的教师从护送人员中选用,不够的由院长聘用。其资质要求是:“高级中学或师范毕业有一年以上教学经验,或初中毕业有三年以上教学经验而能吃苦耐劳,身体健康并知儿童心理者”。教职员除具备以上要求外,还要由院长定期进行考核。合格者继续聘用,不合格者一律遣散,由此保证了教职员工的质量,从而确保了保教质量。正是因为有了良好素质的院长和教师,保育院中的保教工作才获得良好的效果。保育院儿童的文化学习成绩都属于一流,每年省内各中学招生,前几名的公费生都是保育院的学生;当地举行运动会的各种比赛,奖牌也总是被保育院所夺。民国三十三年()冬,水头区举办规模盛大运动会,参赛队伍达多支,运动员余人。时任水头区区长马本仁邀请在顺溪的第一保育院组队参加,结果他们一举夺得了七个组的冠军及团体冠军,成绩斐然。由第一保育院学生组成的儿童剧团,在抗战初期,常年活跃在劳军第一线,为宣扬正义、宣传抗战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被《东南日报》誉为东南第一儿童剧团。该剧团曾于年元旦在平阳县府大礼堂举行歌话剧大公演,向两年多来对第一保育院的支持的平阳社会各界深表谢意。

使命完成意义深远

抗战胜利后,因战争而设立的“战时保育会”也就完成了历史使命。年底,重庆总会发布保育会复员计划与儿童领回办法,并限年3月底全部结束。浙江省第一、第二保育院即着手联系各儿童家属,办理儿童离院手续。为体恤家长们的困难,他们决定将儿童分别护送至丽水、杭州两地以方便家属侯领。年3月10日,在“战时保育会”八周年纪念大会上,理事长宋美龄称“保育会决定在今后六个月内结束本会的工作”。至此,“战时儿童保育会”光荣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战时儿童保育会”所从事的保育事业,是“抗日战争中一件有关最后胜利和民族前途的大事业”(郭沫若语)。它在抗日战争烽火中抢救和保育了一批受难儿童,巩固了国共两党的抗日统一战线,为抗战建国作出了贡献。保育院的工作人员将自己的一切贡献给了孩子们,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负重前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xunbuy.com/zzld/707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