诞生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的德国,真的禁止学

后台回复:「3-5岁」或者「5-7岁」

送你家孩子一份学习大礼包!

汉语中的幼儿园(旧译幼稚园)一词就源自德语。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把自己创办的学前教育机构命名为Kindergarten,这一模式日后为世界各国效仿,英语未经改造直接引入了这一概念。

那为什么网络上会流传着德国人禁止学前教育呢,是真是假,德国启恩教育(ID:Qien-Bildung)带着大家来一探究竟。

网上有一篇转载甚多的文章《为何德国人拿走一半诺贝尔奖:禁止学前教育》,此文作者言之凿凿地说:在德国的《基本法》(即宪法)中,第七条第六款明确规定,禁止设立先修学校,也就是学前班。

其实理解作者的意思,当前中国孩子的压力实在太大,用来自「境外发达国家」的例子给国人提个醒,劝各位家长别太折磨孩子了。文章的用意自是好的,可是较起真来,事实未必站得住脚。

打开德国战后制定的《基本法》,翻到第七条第六款,原文是:Vorschulen bleiben aufgehoben,按字面翻译就是「依旧废止(各类)先修学校」。上文中「禁止学前教育」一说大概便由此引申而出。

然而这恰恰是一个误解,原因是对「Vorschule」的理解产生了偏差。该词在现代德语中的含义是「包括幼儿园在内的各类型学前教育机构」。

另一个意思,附属于小学的一年制学前班。参加学前班的学生情况分为两种:要么是适龄儿童由于种种原因,认知水平和同龄孩子有差距;要么是按生日杠杠刚好够入学,但较之同年入学的孩子,年纪小很多,心智发展还有欠缺,应家长的要求「降级」。

图片来源:pixabay.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xunbuy.com/zzld/798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