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程保育员虐待幼童的行为是必然的
携程亲子园的保育老师都干了些什么?朝小婴儿喷消毒水,喂安眠药,喂芥末,以至于孩子一小时拉六次,推搡孩子在地上,把孩子的耳朵揪得青一块紫一块——这些是在11月5号到7号的视频里面发现的。
人们在反思事件过程的时候,谈到了妇联没有尽到监管责任,谈到携程的HR部门没有天天看监控,认为监管和监控应该常态化、制度化。我不否认制度化、规划化、常态化可以把大部分虐待行为扼杀在摇篮之中,但涌上我心头的,还是有一个巨大的疑问:
难道没有监管,没有监控,没有制度,人就应该做出摔打宝宝、抹芥末、踢踹、喷消毒水……这样的事情?
或者说:
难道有了监控,有了监管,人就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来了?
携程虐童事件一直在发展,家长们看更多的视频时,记录下的虐童行为,除了抽耳光、踢踹、关禁闭、用手戳额头、喷消毒水、抹芥末等,还有“午饭时间只有自己孩子独自坐在角落哭没人管”“将孩子的水壶扔地上踢到垃圾堆旁”“一张纸巾擦十个小孩”等各种方式。
而班级不但限于事发地彩虹班,已经扩大到三个班级,虐待时间不仅仅是11月5号到7号这三天,而是从9月开始,长达两三个月;参与虐童的老师,已经从最开始的三个,扩大到亲子园所有的老师,据说老师还会互相交流喂芥末等心得体会,据说小孩喂了芥末就哭不出来了,再吵闹的教室此刻也会安静下来。
所以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虐童不是独立的、个体的变态行为,而是长期的、群体性的、稳定的行为。
我们必须去总结其中的规律,在梳理这些老师的情况会发现携程保育员虐待幼童简直是必然的,势在必行的:
这些保育老师根本没有接受从事这份工作必要的培训,也没有技能,这使得他们做同样的工作比训练有素的老师艰辛数倍。
一起交流“喂芥末对止哭很有用”,这就是他们自己为自己做的职场培训。
我想他们也几乎没有学习的习惯,不知道自己可以通过购买书籍,在网上寻找网络课程,去参加论坛、讲座、线下学习提高自己,来解决一个个难题。
他们大约也不知道“儿童扔了东西你捡起来又扔”是一个心理发育的敏感期,而不是他们调皮不乖;他们大约也不知道靠打和骂是解决不了这样的问题的。
他们大约会认为那些天天看书、追天津白癜风专科医院北京中科医院坑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xunbuy.com/zzwy/1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