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第一部读后感
这篇读后感是自己先凭着残存的记忆写了一部分,然后又细细过了一遍书,看了一遍自己的读书笔记后,添砖加瓦形成的。
我想先对朱元璋做个评价,一个是“造反”的农民领袖朱元璋,另一个是明太祖朱元璋。相比较而言,前者是十分成功的,而后者是有点失败的。
朱元璋是一个心思缜密、深谋远虑、善于观察、高情商的军事天才。心思缜密:在收到汤和拉他起义的信后,他选择烧掉,而且这在朱作战时也体现的淋漓尽致,成为他战争的胜利因素;深谋远虑:26岁,兵精将强的朱元璋在夺下一个重要城池后,他并没有骄傲,自满,而是把眼光投向了天下的土地;善于从长远的角度谋划作战计划,能够力排众议,坚持自己的做法。善于观察:他在起义初挑选的二十四个人,后来证明,都非等闲之辈,最终都跟随他立下赫赫战功,帮助他建立明朝;他还能审时度势,元朝对称王的政权进行镇压时,他主动屈于人下,埋头造反,积累资本。高情商呢,则主要体现在他对士兵和贤士的态度上:对士兵,爱护有加,同甘共苦;对贤士,视其如金,礼贤下士;对战俘,正确教育,让其明白失败的原因,以德服人。对于朱的军事才能,作者给予了高度的肯定,我也十分惊讶,为什么一个从没打过仗,没读过兵书的人能有那么高的运筹帷幄的能力。朱对一切事物都认真思考,从中获益,为我所用,这就是悟性吧!
朱元璋,即明太祖,年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我认为朱的军事才能远高于治国才能,甚至觉得他治理国家的方法大部分是错误的!他为了把权利收回,废除了历代延袭的丞相制度;为了惩治贪污,制造了一起又一起斩首数万人的案件;为了防止有人谋反,杀害了和他南征北战的兄弟们!这是最令我气愤的,这和卸磨杀驴、过河拆桥有什么两样!他还事事躬亲,甚至管到了每天街道由谁打扫!一个英明的领导人是懂得下放权利的!
从这本书中,我也悟到了几个道理。
第一,天助自助者。每次朱处于绝境时,总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人站出来、如在攻打南京缺少船只时,一个海盗头子俞通海携船而来。或天气原因帮助他(比如他在鄱阳湖借助风用火攻陈友谅的大船),有人说,他的胜利一路充满侥幸。但我觉得,朱对胜利的渴望以及他所做出的努力,才是最主要的因素,如果没有这些,即使老天帮助你,你也会一败涂地。
第二,成长环境决定一个人未来的行为方式。(或者说,性格决定命运。)朱元璋作为农民的一份子,在幼年饱受官吏的打压,所以在他成为皇帝后,对贪官污吏严惩不贷,始终不信任那些为官者。陈友谅幼时作为最低等的渔民,饱受歧视,他认为,只有自己变得足够强大,才能让别人在自己面前低头,在他心中,信义和忠诚荡然无存。他才能够毫不顾忌情谊、义气,对自己的兄弟,自己的朋友和领导下毒手。
第三,重新审视成功。成功不简单,大的成功难上加难!从朱元璋由农民变皇帝的过程,可以说他实现了巨大的成功!成功的过程曲曲折折,充满艰难险阻。他的成功,用环环相扣,精打细算,抓住时机,审时度势这些词形容远远不够,还有许多能力和方法,我文采不好,就不一一列举了,缺少了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错过了其中的任何一次机遇,弱化了其中任何一种能力,都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就像一场实力相当的篮球赛,每一次的进攻和防守,每一次的传球,都要把握正确的时机,一个细节就可能改变最后的结局。
这本书以一种完全不同于历史教材的方式向人们展示了真实的历史,语言充满现代气息,生动有趣,而且可以看出作者是个心思缜密的人,能够发掘真实的历史现象,并且每个故事总结也做的非常好,感谢他,也感谢历史。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xunbuy.com/zzzz/3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