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解读李季湄教授谈贯彻36岁儿童学
治疗白癜风的药品 http://m.39.net/pf/a_4784115.html
上一篇文章: 第四届中国幼教年会报名开始了 下一篇文章: 院系解密带你一起走进教育学院
予童视角?贯彻《指南》
予童说:年10月9日,我国教育部正式颁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意在通过提出一整套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目标体系,并配合目标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建议来向社会各界传达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发展观,引导成人正确地支持幼儿学习,科学地帮助幼儿达到教育期望。但是,由于对《指南》核心精神理解不到位等原因,幼教从业者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在实践中将五大领域割裂开来去评价幼儿,甚至将充满人文精神的、复杂且细致的幼教工作扭曲为简单的数字化测量等等。作为《指南》研制组核心成员,华东师范大学的李季湄教授总结了贯彻《指南》以来各地幼教工作者中出现的问题并予以分析和解答。予童荐读,以供参考。
责任编辑
许心怡
特约审稿
章露红
—李季湄—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主编之一01/
《指南》不是讲五大领域
“我去了若干地方,老师们都问我,应该用什么模式去实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李季湄说,其实老师们都知道,哪有最好,只有最适合,没有一个全国各地都适合的统一模式。但是,这不等于说,我们就无需遵循一个共同原则。共同原则是,无论你采用什么方式,提出什么政策或要推进什么,你都要符合《指南》精神的方向。什么是《指南》精神?李季湄举了个例子。《指南》颁布后,中央组织全国培训,各地专家都参与了。在培训上,为避免人们将《指南》精神等于五大领域的操作,特别用了两天时间做了专题培训。如,怎样利用指南观察了解孩子?怎样在一日生活中、游戏中、集体教学中推行实施《指南》精神?但后来,人们并没按照国家的要求来实施。大多是,组织专家,一个人讲一个领域,也没留些时间进行进一步的交流和答疑。这使得很多老师认为,《指南》就是五大领域。有些幼儿园还说:我原来的课程早就把五个领域排上了,你看,科学、音乐……那我就无需改,我原来就这样,我就继续贯彻。这是极大的错误。《指南》绝不是分领域推进领域的课程,而是怎样抓住儿童发展核心,遵从儿童规律、教育规律去提高教育质量。02/行政推进,应该放慢脚步在全国,起码有三个地区,包括广州都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某个区被定为《指南》实验区不到一个月,便安排《指南》培训活动。培训内容为让该实验区几个优质幼儿园各展示一个语言集体教学活动。“我看了安排,觉得很不妥,包括老师、园长以及区负责同志都有此感,但当时有一些其他原因,得做。”李季湄说,从行政上推进时,特别要注意。初始阶段,作为实验区最重要的是应该对《指南》文本进行深入学习和理解,思考问题的阶段。从全国各地搜集的几百个问题来看,幼儿园对《指南》充满问题、充满困惑。如果前期没有学习、思考、讨论的阶段,是不可能好好实施《指南》的。这样的成果性展示活动给全市参观者什么启示呢?会产生什么效果呢?符合《指南》精神的语言教学活动仅仅是集体教学活动吗?应当怎样开展幼儿园语言教育?这些都是问题。就拿语言活动来说,符合《指南》精神的语言教学活动,应该是在一日生活中,在游戏,在对话中,在老师与孩子互动中的方方面面来进行,而不是仅仅以一个语言集体教学活动来做语言教学。“教师从理念到行为的转变需要时间,需要反反复复的学习与感悟,在实践情景中行动,反思,再行动,再反思。这样不断深入地推进《指南》的实施。否则,非常容易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穿新鞋走老路,这在幼教界司空见惯。这不符合《指南》精神。应该给他们时间。”李季湄说。03/《指南》的核心:了解儿童发展“我区的《指南》学习是以通识性培训+全员考核+领域基本功评优为主要形式开展的。”当一个相当大的城市行政负责人将此条信息发给李季湄时,她的回复是:“我感到忧虑,你们是这样的形式。“为什么忧虑?我说我觉得不符合《指南》精神。实施《指南》首先需要在顶层设计上,省市区行政部门,一定要理解《指南》的目标,为什么国家要颁布《指南》,是想干什么,把这想清楚,再考虑用什么方式来实施。”“应当遵循《指南》的精神”这一点大家都同意,但做起来就偏了。《指南》一个非常重要的精神就是,希望我们的老师更加了解孩子,根据孩子的发展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这也是教师专业素质的核心。提高教师水平,这是一个重要方面。该集体就集体活动,该小组就小组,该个别就个别活动,不是一天到晚都在集体教学。李季湄说,关于这一点,她在这个行政区上看到的是完全错误的方向。“通识性培训,没问题,让老师交流,把问题真正想通,认同你这个价值,他才会按照你这个去做,否则他就老搞不清楚,做起来糊涂,你们叫我怎么弄就怎么弄。全员考核以及后面的领域基本功评优就真的让人忧虑了。”如果我们作为行政的大规模推进,把领域基本功分割开来去评价,这样一来,老师就去钻研某个领域的教学方法、教学意识了。那么,老师整体去了解孩子的基本功在哪?当然,我们可以说,语言领域里可以了解,科学里也可以了解啊,但是可以看到,在这样的考核倡导下,老师的重点是不会放在一个个孩子个体所有的行为表现上的。“对孩子全面深入的了解,是教育最基本的东西。培养教师对儿童全面了解这一点,是《指南》非常重要的内容。不管你是擅长语言的老师,还是擅长科学的老师,你首先是一个擅长儿童发展的专家。你首先需要了解儿童的发展特点,而每一个领域都只是去切入儿童发展的一点而已。”没儿童整体观,就没有领域教育。04/评价肯定有,但不是定等级《指南》颁布以后,经常听到“不要简单地将《指南》作为评价幼儿的标准”。那么,在幼儿园教育工作中,是否还需要评价幼儿,是否评价幼儿错误的行为?李季湄说,在幼儿园教育工作中,当然需要评价幼儿。
关键是为什么评价,怎么评价,怎样运用评价结果,你拿来怎么用。这是关键。一条条评,评了打分,分优中差,这是幼儿园最喜欢的方式。评的结果,拿来分等定级。
我们重温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我们这次说了,不是说贯彻《指南》就不贯彻《纲要》了。你要吃透《指南》,《纲要》的精神是不能违背的。违背了,《指南》的道路一样走偏。
为什么要评——目的是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以便提供更加适宜的帮助和指导。
评价什么——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既要了解现有水平,更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xunbuy.com/zzzz/6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