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宾越来越专业的孤残儿童护理员

中国社会报年12月10日文/王宾

自我年初到新筹建的郑州市儿童福利院,至今已十余年。十年扎根一线服务,我切身感受到民政系统儿童福利工作的巨大变化,其中寄养收养、特殊教育、医疗康复、社工服务等也由最初的星星之火,发展成现今的燎原之势。回望这十年,护理员发展的各个阶段历历在目。

开园之初,余名儿童嗷嗷待哺,急需一批有养育经验的为人母者提供病残婴幼儿的日常生活照料。当初的我,初碰残疾婴儿,双手打哆嗦,心中忐忑,看到豁嘴(唇裂)、大头(脑积水)、残肢、畸形四肢(脑瘫)、青紫的脸(先天性心脏病)、自我伤害(孤独症)的他们,不敢直视。但仅仅两天,我就能完全接受这些残缺的小生命了。照料越久,感情愈深,职工和孩子之间再不是单纯的工作关系,而是辅以深厚的感情。此时院内大力提倡奉献精神,通过树立工作典型、道德模范,激发职工们的爱心和工作热情,把细心、耐心、恒心用到照顾孩子的衣食住行上。

年,孩子数量增至余名,在数量不断增长的过程中,福利院的特教、康复工作相继开展,对儿童养护要求越来越高。除了日常照料,养护员被要求参加心理知识、特殊教育、康复技能、常见病预防、特殊护理等培训,配奶和辅食岗要求营养师持证上岗,照料的同时要积极协助医疗、康复、特教等部门开展服务工作。养护员要学习特殊教育和医疗康复,把教育理念和康复行为、病症护理融入到日常照料中。除此之外,院里通过完善制度、细化流程、严格考核、积极培训等措施,推行亲情化抚育、回应式抚育,日常用语、服务态度都有了规范要求,以期做到照料亲情化、康教日常化、养育模式多元化,牢固养育工作的基础地位。

同年,我国孤残儿童护理员开始推进职业化,郑州市儿童福利院成为民政部孤残儿童护理员培训基地,5名业务骨干获得培训教师资格,在院里开展了多轮培训,全面推进儿童养育专业化、规范化进程,养护员也正式更名为“孤残儿童护理员”。截至年,福利院先后承办16期中级、初级护理员培训,培育人才上千人。职业培训使员工受益匪浅,学以致用,显著提高了护理水平。在开展职业鉴定培训的同时,福利院启动“彩虹桥”培训,以作为职业鉴定的补充和延伸,下到河南省各地市福利机构,针对因年龄和文化程度等原因无法参加培训鉴定的保育员开展岗位培训,实现全员参训、全员持证上岗。

年,福利院成立心理咨询室、心理沙盘游戏室、音乐治疗室、重症监护病房,大批护理员接受心理知识和重症照料培训,多人参加心理咨询师的考试,10名职工通过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同时拓展社工工作,初推社工介入。19名职工考取了社会工作师证,大家将社会工作的“助人自助”理念、优势视角理论、技巧渗透应用到工作中去。

年,福利院自主研发的综合业务管理系统正式使用,针对院内余名遗弃儿童的脑瘫、智障、先心、癫痫等病症,实时链接手术救治、康复训练、特殊教育、家庭寄养,及时制定实施配套服务。每个孩子入院资料、体检状况、康复特教等服务进展、社工评估、疫苗和成长报告、寄养和收养信息等一目了然、同步更新,实现了全院各科室、部门儿童信息共享和服务公开,大大提升了服务效率,其中各部门护理员承担着儿童生活信息、成长记录、服务变更等第一手资料。

年,福利院正式建立社工为主导的儿童入院综合评估机制,社工模式贯彻到儿童从入院到结束服务的每个环节,每个护理部门配备了专业社工,社工师考试也是全员参与,年30余名职工参加社工考试,12人获得社工证书,职工社工率逐步提升。

年初,福利院官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xunbuy.com/zzzz/65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