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概

北京那里看白癜风好 http://pf.39.net/bdfyy/

.03.13/HELLOMYFRIEND

谢谢素不相识或是相见恨晚的你来到这里

那么,故事开始

专题一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概述解读

主讲/李季湄教授导学/龚燕园长整理/真真老师

来源于国培计划《指南》培训公开课讲座

侵删、转载请联系

一、《指南》制定的背景

背景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幼儿教育关系着数千万幼儿的发展,寄托着数千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学龄前阶段是人生最重要的启蒙时期,科学的学前教育对人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幼儿教育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和谐公平的大事,幼儿教育质量不仅是教育内部的事情,更是重大民生工程,因此,《指南》颁布是对社会需要的积极回应,我国政府将幼儿教育作为一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民生工程。

背景二:是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需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1、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2、树立以提高治疗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这两点建议都将教育质量提出明确,因此幼儿教育已经进入到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指南》制定是迫在眉睫的,如何去帮助我们幼儿教育提升质量,进一步指导落实学习质量发展,是很有帮助的。

在我们所熟悉的最早关于幼教纲领性文件《规程》、《纲要》,曾经引领,但是随着时间变化推进,和现在社会发展的推动,幼儿教育进一步发展在原有的文件中如何落实“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富有个性的发展”这种宽泛的词语,怎么去落实细则。因此《指南》制定,是更加完善、详细解读幼儿《规程》、《纲要》细则,帮助老师更加了解各个年龄段孩子们的典型性表现、年龄特点、个体差异、学习制定相应的教育策略,通过《指南》能大大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更快地成长,也就达到提升教育质量的目的。

背景三:引导家庭社会的幼教价值观和方法

《指南》的出台能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和质量观,引导家长更新教育观念,尊重儿童的天性和认知规律,珍惜童年生活的独特价值,支持幼儿园开展科学保教,自觉抵制那些拔苗助长、违反儿童身心健康的错误观念和做法。

背景四: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遍及全球”项目的契机

研制《早期学习与发展标准》最初始于美、英、德、法等西方发达国家。近年来,儿基会支持许多发展中国家为确保学前教育质量、提升幼儿的入学准备水平而研制类似文件。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总部从年开始,在全球的发展中国家,发起了一个制定早期儿童的学习与发展标准的“遍及全球”(GoingGlobalProject)项目。

其目的是:从保障儿童权利出发,通过制定明确的儿童学习与发展标准,以文件形式对幼儿“应知、应会”进行界定,以促进家庭、幼儿园及有关方面达成对幼儿学习和发展期望的共识,为所有儿童做好入学准备,更科学、有效地提高早期教育质量,推动教育平等。参与该项目的国家包括中国在内已达20多个,其中亚太地区国家占较大比例。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凯根(Kagan)和耶鲁大学教授卜瑞图(Britto)教授为各国提供指导。

借助“遍及全球”项目的契机,教育部基础司从年起,与儿基会合作,组织我国幼儿发展与教育方面的专家,开始着手研制以家长和教师为主要使用对象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二、《指南》的制定过程

《指南》的研制工作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文献研究从年起,参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遍及全球”项目,与40个发展中国家同步启动研发工作。借助这一国际交流平台,专家组分析比较了美、英、德、法等13个国家早期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标准)的文本结构和内容框架,并先后多次邀请国际知名专家来华交流。同时,认真总结了有关国内经验,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关幼儿发展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进行了全面梳理。

(二)效度检验

效度具体指的是《指南》准确反应中国3-6岁儿童的发展目标的程度。

为确保《指南》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指南研制专家组利用两年的时间对《指南》进行了内容效度检验和年龄效度检验,根据检验结果对指南进行多次修改,对修改后的指南又再次进行了效度检验,为《指南》的定稿提供了充分的科学依据。

●关于内容效度检验(06、12—07、3)

目的:目的是检验《指南》的内容是否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的主要方面。

内容效度检验的地区:黑龙江、江苏、云南和四川,每个地区选取一个有代表性的县或县级市。

调查对象主要是三个群体:

专家群体。包括儿童发展、教育领域的研究者和省市级幼儿教育教研员,在全国范围内抽样,每个领域选取30名专家,共计人次。

教师群体。包括园长和一线教师。每个县30名园长和教师,城乡各半,共人。

家长群体。调研对象为4岁、5岁和6岁左右孩子家长,具有高中及其以上文化程度。所在地区与教师群体相同。每年龄组儿童的家长各10人,城乡各半,共人。

结果表明指南初稿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同时也对指南的部分内容和结构进行了修改。

●内容效度主要考察八个方面:

1、价值取向合理:符合国家教育方针和教育理念。

2、领域覆盖全面:包含幼儿身心发展的各方面。

3、目标内容均衡:目标能体现幼儿在各个方面的均衡发展。

4、深度:各项指标反映了儿童学习与发展的问题。

5、目标内涵准确:各项目标能反映核心内容的内涵,语言表述准确、易读。

6、逻辑层次清晰:各项目标符合幼儿发展的客观规律,具有递进性。

7、文化包容性强:尊重和反映文化的多样性。

8、一致性高:与国家其他文件高度相关,保持一致。

●关于年龄效度检验(、4—、10)

目的是确定《指南》中各年龄段目标的难易程度是否恰当。

年龄效度检验先后在全国东中西部抽取6个省(区),30个县(区)的4、5、6足岁幼儿各0名,共名幼儿及其家长作为测查对象,

结果表明指南的大部分目标具有较好的年龄效度,对部分目标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修改。

(三)集中征求意见

先后多次面向各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师范院校征求意见,在教育部门户网站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各大媒体在第一时间进行了报道,连续多日展开广泛讨论,百度搜索以《指南》为词条的查询量在上网一周内达到万次,社会各界反响强烈。教育部收到邮件和书面反馈意见余份,整体上看,《指南》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肯定,普遍认为《指南》的针对性、时效性、操作性强,不仅对提高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也对转变广大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科学育儿能力,引导舆论宣传提供了权威性的指导资料。

(四)学前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审议

年7月,教育部学前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成立并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对《指南》进行了审议,一致认为《指南》内容科学准确、系统全面,有关建议针对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误区,有较强的前瞻性、指向性和可操作性。

年10月9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正式颁布。

三、《指南》的作用

1、更好地落实《儿童权利公约》,促进学前教育公平。

2、促进《幼儿园教育纲要》的深入贯彻,进一步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

3、帮助幼儿教师发展专业素质,提高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专业能力。

4、提高家长教育能力和家庭教育质量。

5、引导全社会正确地认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四、《指南》与《纲要》的关系

错误观点:现在实施《指南》,不需要再贯彻《纲要》了。

正确观点:《指南》与《纲要》在对象、层次、内容、功能等方面是不同的,不能相互替代。

不宜把《指南》简单地看作是《纲要》的细化。

1、《纲要》是对学前教育的宏观要求,是制定指南的依据之一。《指南》对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教育提出了更详细的教育标准和建议,它是对纲要的具体化。

2、《指南》所提出的针对不同年龄儿童的教育标准和教育建议不仅对幼儿园的教育有指导作用,同时也适用于幼儿的家庭教育。

《指南》的实施将推进《纲要》更加深入地贯彻落实。二者将共同促进我国幼教的科学发展。

五、《指南》整体把握

(一)标题理解:

1、为什么叫“指南”而不叫“标准”

“指南”,如字面所示即指向南方的意思。基于此,“指南”一词被引申为“指导”、“导向”,比喻“辨别正确方向的依据”。

“标准”,一般被定义为衡量事物的依据或准则;可供同类事物比较核对的事物;榜样、规范等。

“指南”与“标准”两概念的内涵区别,给用“指南”或“标准”命名的事物会带来完全不同的本质属性。

基于对我国幼儿教育现状与问题的认真分析,同时也充分考虑到我国公众的文化心理和思维习惯等,本文件决定不采用“标准”一词命名,而慎重地使用了《指南》这一名称,以突出与强调其“指引”、“导向”的功能。

2、为什么叫“学习与发展指南”

学习与发展都是主体的变化过程。发展指认知结构的建构,也就是广义的学习。

《指南》既引导幼儿的学习,也同时引导幼儿通过学习所要达到的发展的结果。这样,《指南》成为幼儿学习与发展共同的目标导向。

学习与发展的关系

1学习受发展制约,但又推动发展

2发展既是学习的基础,又表现为学习的过程与结果

重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过程

1各年龄段末期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状况是其经过一年的长时间学习逐步积累、发展;

2,教师应高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xunbuy.com/zzzz/679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