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杨绛诞辰110周年设好读书奖学金,慈
本文旨在为纪念杨绛先生诞辰周年而作。
陶行知遇到的阔人和教授本文先从陶行知亲身经历的一段故事说起。
陶行知先生讲,自己参观重庆临时保育院的时候,有一段经历难以忘怀。陶行知的这段故事,总是令我展开无边的遐思。
阔人,当然是指有钱人;教授,显然是指有学问的人。按理说,阔人和教授,都应该有超出常人的地方。他们所做的事应该令人欣赏,特别是到保育院来挑选孩子,这一定是本着慈善的基础,才能够做出这种行动。
可是看一看陶行知所说的阔人和教授们的表现,却不尽如此。
面孔漂亮,身材秀美,这显然指的是对外表的注重。
阔人虽然有钱,教授们虽然有学问,但是他们并不是因为保育院的孩子困难就不加挑选,而是特别注重颜值,种种有缺陷的儿童被排除在外。
把这种选择上鲜明的倾向性,当着孩子的面表现出来,这些阔人和教授们这样做,对福利院所有的孩子是一种侮辱和伤害——即使是对那些被选中的面貌漂亮身材秀美的孩子,也是如此。
本来慈善之心是应该受到敬仰的,但是加上了颜值这么一个先决条件,这种慈善之心也就打了折扣。我们有理由怀疑:这些阔人和教授们是真心爱孩子吗?是真心出于慈善来做好事吗?
回过头来,再看杨绛和钱钟书夫妻在慈善方面的表现,鲜明的对比会让杨绛和钱钟书的形象更加突出。
杨绛:设立好读书奖学金一段杨绛先生生前的视频显示,杨绛说将来如果有钱了,她将设立“好读书奖学金”,帮助鼓励那些家境贫寒的学生。
选择奖励对象上,突出的是家境贫寒,这才体现了真正的慈善的本意。杨绛夫妇这才是一对真正慈善的学者。
杨绛:不读书就不好过杨绛如此看重读书,与她自己热爱读书有直接关系。杨绛小的时候父亲问她三天不看书会怎么样,杨绛说:不好过。父亲问她一星期不让你看书会怎么样,杨绛说:一星期就白活了。
正是由于杨绛自己热爱读书,热爱学习,尝到了阅读的甜头,甚至于着魔入迷,所以她才倡导后辈热爱读书。杨绛是阅读的楷模。
杨绛:阅读就是自由访问关于阅读,杨绛有一个生动形象的描述。
选书的时候,你好像面对着无数位热情好客的大师。这些大师都为你敞开大门,你不用打招呼,甚至于不用请求,不用禀报,就可以直接进去,和这些作者面对面交谈。
这就是跨越时空的对话,这就是超越时空的访问。杨绛先生从这当中收获颇多,也只有广泛阅读的人,才能有如此生动形象的体会和描述。
杨绛:走到人生边上仍探索人生价值钱钟书先生写过《写在人生的边上》,在杨绛先生96岁高龄的时候,她写了《走到人生边上》。虽然已经96岁高龄了,杨绛先生仍然在探索人生的价值,不愧是人生的强者。
杨绛:阅读是照亮黑暗的神灯即使当年杨绛先生被下放去打扫厕所,在那样的艰难困苦的条件下,杨绛先生也没有放弃自己热爱阅读的习惯,也没有让自己淡定平和的心态受到干扰。
特殊时期,生命的花朵因为阅读而散发着芬芳,生命并没有因为遭受摧残而凋谢,是阅读给了杨绛先生力量,让她度过了那段黑暗的时光。
陈道明:他们家有的是安静陈道明说,他曾经和生前的钱钟书先生有过几次对话,他访问过钱家,访问过钱钟书和杨绛。陈道明说,钱钟书和杨绛的家里连录像机都没有,电视机没有,电话也没有。他们家有的是安静,因为阅读而安静,因为热爱而痴迷。
陈道明所说的这种安静,那就是阅读带来的效果。录像机电视机电话这些世俗的设备,可能对杨绛和钱钟书来说就是一种干扰。直接远离这些设施,正好体现了其境界之高远。
结语本文意在从慈善和顽强好读这两个角度,表达对杨绛先生的纪念!
为防失联,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xunbuy.com/zzzz/9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