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发育与抽动症自愈
??青春期一般被认为是抽动症自愈的一个最佳时期。确实,很多孩子经过了青春期,抽动症消失了。因此,很多家长,都期待青春期孩子能够自愈。
但我们同时也应看到,不少孩子在青春期不但没有自愈,反倒出现了症状的大爆发,这又是怎么回事?
为次,我们请西医蔡博士来给大家谈谈青春期为什么会出现抽动症状大爆发,以及如何帮助孩子们顺利度过。
青春期启动像突然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
大自然中万物的规律都无比神奇,生命的规律都有定时,像植物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对孩子们来讲,从突然长出第一根腋毛的恐慌,或者感觉到身体其他变化后的不知所措,生理的改变,也会导致孩子心理的巨变。青春期就像潘多拉的盒子,突然之间打开了。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青春期。
部分学者将青春期分为:
青春期早期:第二性征开始出现至女孩月经初潮或男孩首次遗精,主要是体格生长突增,年龄8-13岁;
青春期中期:以性器官及第二性征发育为主,主要是第二性征发育成熟,年龄13-18岁;
青春期晚期:第二性征发育成熟至生殖功能完全成熟、身高增长停止,女孩建立周期性月经,年龄18-23岁。每个时期年龄差异因人而异。
当然,学术界对青春期尚无统一定论。但这一时期,突然之间,各种激素的分泌呈现峰值,青春期后及成人阶段又回落至较低水平,这是继婴儿期之后,孩子的第二个快速生长期,这一时期生长迅速,虽然体质上青少年会有较大提升,但问题也不少,青少年发生重大疾病和死亡的比率却是儿童的2到3倍,所以,父母有责任守护孩子顺利度过这个特殊时期。
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儿童期身高每年增长4-5cm,青春期会呈现爆发增长的,很多孩子在某年的生长速率可超过10cm。
伴随着身高和体重突增,各个系统也是快速发育。心脏在青春期重量增加,功能增强,与成人接近。肺的容积也增大,肺活量显著增加。此时肌肉的重量长度和功能也增强,身体能承担更多的体力活动。免疫系统功能逐渐健全。为人能独立适应社会生存创造条件。
脑的发育比其他各器官的发育更早更快,因为脑是身体的“指挥官”,一直处于领先地位。青春早期脑的重量即与成人差距不大,进入青春期以后,虽然脑的重量增加得很少,但是脑的内部结构却不断分化和完善,机能更加精细和复杂。因此,青春期是学习文化知识、发展智力的最佳时期。
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呢?关于青春期启动的机制,尚无统一的认识,较公认的机制有中枢神经抑制机制的减弱以及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对性激素负反馈敏感性的下降。总之,这个时期,生长激素释放激素调控的生长激素通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调控的性激素通路,以及肾上腺激素的通路,在整个青春期的发育中发挥着主要的作用,使得我们在青春期身高体重、各系统发育发生巨变。
青春期神经系统发育的特点与抽动症的关系
在西医看来,抽动症表现为一系列不自主的躯体运动、言语和刻板动作,甚至冲动伤人、秽语、情绪失调等行为,这些行为均是有中枢神经系统控制的。换句话说,抽动症每次动作的都是由大脑信号传导至肌肉产生。所以,抽动症或许在大脑发育的过程出现、发展甚至消失。
出生时,人类大脑的神经元细胞数量已经固定不变。随着年龄的增长,神经元细胞逐渐增大,联系神经元细胞之间的连接纽带-神经纤维逐渐增多。5-8岁,大脑内神经纤维分支加深加长,神经纤维髓鞘化。什么是髓鞘化?打个比喻,神经纤维就像电线,外面包着髓鞘信号可以准确传导,并且髓鞘本身也能导电,能使神经纤维信号的传导速度更加快。儿童的神经纤维髓鞘化不完善,兴奋容易扩散,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动作的协调性、准确性、对身体控制能力平衡能力明显比成人差。各种外因刺激加上大脑神经纤维髓鞘化不完善,神经纤维信号传导的不完善,可以是抽动动作不自主出现的原因。这点从临床上也可以验证,5-8岁是抽动症常见的发病年龄。
下丘脑的启动被认为是青春期启动的“开关”,调控着内脏运动、体温、代谢;边缘系统是内脏活动的高级中枢,大脑皮层是内脏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它们的发育也是从基础到高级的过程,发育前后不同,体现出来青春期孩子典型的行为模式。
最近有研究表明,青少年高风险行为源于大脑边缘系统与前额叶皮层神经网络在发育进度上的不匹配。前者驱动情绪产生,在青春期期间快速发育,而后者发育相对较晚,主要负责提供合理判断和冲动控制。现在研究人员已经知道,前额叶皮层到20岁左右才能完全发育成熟,而如今青少年青春期的不断提前使得这种不匹配的时间跨度正在延长。
在激素的作用下,边缘系统从青春期开始(一般是10到12岁)发生显著变化。边缘系统负责调节情绪及对回报的反应,并通过和前额叶皮层的协同作用使青春期少年更爱追求刺激、冒险,爱和朋友相处。这些行为都有着深厚的生物学基础,表现为青少年爱冒险、向往探索新环境及寻求外界关系等。
在人体发育中,灰质在儿童期大量增加,约10周岁时达到峰值,并在进入青春期后逐渐减少,当进入成年的稳定期再到老年期又会进一步下降。最早达到灰质峰值的脑区是初级感知皮层,该区负责知觉以及对光、声、嗅、味、触觉等刺激的处理。最晚达到峰值的脑区则是负责执行功能的前额叶皮层,其执行能力包括组织、决策、计划以及情感调节等。前额叶皮层的一项重要功能是根据过往的经验为未来提供假设性预判的能力,通过在脑内总结过去、考虑当前从而对未来可能得到的结果提出假设,而无需“亲身犯险”。同时,前额叶皮层也是进行社会认知的重要区域。
漫长的成熟期和延长的大脑可塑期让我们在成长的过程有着不同的矛盾。白质、灰质和神经网络的大规模变化增加了大脑出错的可能性。抽动症儿童在这一时期出现症状的“大爆发”,似乎是大脑在搭建神经网络功能紊乱的一个表现。
所以,研究什么外因和内因导致了这种大脑出错,对于避免抽动发生和抽动症康复都有重要意义。
在不断犯错的同时,人也有强大的自我修正能力,可以不断调整错误直至成熟的神经网络完成,有序的肌肉运动建立。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孩子突然之间的自愈,往往是神经和大脑功能完善的结果。
中医对于青春期的认识和指导
中医《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谓:“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中医学认为,人的成长过程即是阴阳相互作用的过程,在孩童时期,小儿被称为“稚阴稚阳”,或者“纯阳之体”。“稚阴稚阳”主要是指小儿的脏腑、气血、机能发育不够完善,阴气未充,阳气未足,无论在物质基础或者脏腑功能活动上均未完善,是对小儿时期的机体柔嫩、气血未充、经脉未盛、神气怯弱、精气未足等特点的概括。小儿时期,阴阳都处于稚嫩的尚未彻底启动的状态,阳气相对于阴气而言较为旺盛。天癸至后,身体进入了发育成熟阶段,阴阳逐渐成熟,不再是“稚阴稚阳”的状态,并且阴阳相互之间的平衡达到了一个相对的高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阴渐充,为阳的向外表达彰显提供丰厚充足的物质基础,阳渐旺,为身体的发育成熟带来充沛完善的能量基础。
青春期是由儿时至成人心理生理之转折,从人身气血阴阳的角度看,呈现阳气充盛而阴血生成相对滞后的态势;从脏腑的生理特点看,心阳的鼓动之力每强于肾水充沛之功,肝气的疏泄多强于脾土的运化;五脏所主神志的功能亦表现感性认识有余、理性认识不足,因而生理与心理的活动中每表现出阳动有余、阴静不足。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病机特征;表现于五脏中,以心火亢盛、肾水亏损为主。于肾脏自身阴阳中,亦现阴精的不足与相火妄动;又以其禀承儿时余绪,因而每有肝常有余、脾常不足的趋势,加之为满足青春期生长发育的需要,饮食倍增,而“饮食自倍”,尤易迭加脾胃的虚弱;亢奋情志活动因所愿不遂亦可转为抑郁。青春期易由外界压力致情志所伤,极易使儿时埋藏的肝郁脾虚的“种子”生根发芽。
曾有研究在大样本调查青春期不适症状,单一证出现率:脾虚证肝郁证肾阴虚证心火亢证肝阴虚证血虚证痰阻证;兼见证出现率:肝郁脾虚证肾虚火亢证心脾两亏证脾虚痰阻证肝肾阴虚证。男生以肝肾阴虚、心火亢盛为主,女生以肝郁脾虚血亏更多见。
结合中西医的认识,
西医看来,青春期伊始,大脑神经系统极速生长搭建网络连接,常常出现“短路”“搭错线”等情况,出错概率大增,抽动症的发病率大增。另外,加上为了满足脏器生长和新陈代谢需要,往往饭量大增。
另一方面,中医认为,脾虚,肝郁,肾阴不足,阴虚阳亢等为抽动症的主要体质原因。随着饮食倍增,学习任务繁重,脾胃运化更加受阻,身体的阴阳失衡,机体无法自动平衡,故而出现“大爆发”的症状。
青春期与孩子一起顺利度过,让自愈成为可能
有些家长反映,越是发病晚的孩子,症状越重,越难康复,尤其是15岁以后发病,迁延到成年,完全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社会活动。
我们总结了几种没有痊愈的情况,希望给家长们更多启发。
第一种,是不管发病早晚,家长完全没有意识到孩子是抽动症,不管孩子挤眉弄眼、大喊大叫、攻击行为,家长都认为是孩子调皮不听话。当然,有一部分孩子随着年龄增长,症状消失,家长和孩子都没有在意这个过程。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孩子,症状越来越重,直至精神神经症状都出现,这个时候再就医,病情非常复杂,医生和家长往往按精神类疾病的多种表现来治疗,用西医的精神抑制药物,小部分孩子压制住症状后可能会随着青春期慢慢恢复,后面病情不严重,同时也有部分孩子终身戴上“精神病”的帽子,痛苦终身。这部分在以前信息不发达,就医困难的年代常常出现。
第二种,就是孩子发病晚,孩子都10来岁了,家长发现不对劲,赶紧做各种检查,在医院开各种药,反反复复,家长焦虑、孩子无助,加上社会各种眼光、学习压力巨大,家长和孩子白白耗费在各种情绪和纠结中,没有找对路,本来青春期就快过了,反复个两三年,体质因素没调理好,随着吃药和压力,加重脾虚肝郁,家长也不能接受现状更加加重孩子焦虑,最终导致错过了自愈的年龄。
第三种,就是孩子发病年龄不晚,开始症状也不重,不断治疗不断反复,家长没有好好反思,教养方式、饮食习惯没有任何改变,不断重复老路,直至青春期爆发,孩子幸运就自己扛过去了,但是不幸的家庭也很多,孩子在吃几年药后,成了药罐子,精神类药物又抑制神经系统发育,青春期就这样反复折腾中度过了。
以上三种情况,是每天不断上演的抽动症反反复复的缩影。
那么,我们该如何促进抽动症自愈?
首先,我们要知道,任何的抽动动作在大脑中有其独特的信号通路,哪怕是条错的路,在青春期如果反复强化,最终会形成固化的行为模式。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成人抽动症,每天的动作如此固化和刻板,因为在青春期大脑网络发育过程中,这条通路已经反复强化形成不自主的条件反射了,这是成人后靠药物、靠电击等等很多方式较难逆转的。因此,我们要抓住青春期这个大脑重塑的最佳时期。
另外,这个时期,孩子运动能力明显增强,运动神经发育迅速,我们更应该鼓励孩子通过运动来舒缓情绪,来建立平衡能力,来培养力量感,培养身体对于肌肉的控制力。
在这个重塑时期,我们要尽量避免刺激的源头,比如有的孩子怕惊吓,怕打骂,或者焦虑,情绪不佳,种种因素都能诱发动作加剧。那么,我们家长,真的要思考,教养方式该如何改变?只有我们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完全信任孩子,尊重孩子的想法,才能使孩子感到有安全感和被尊重。而在孩子出现情绪问题时,我们也要想想他此刻的感受是什么,需要怎么的帮助,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我们养孩子,不是为了得到什么,欣赏孩子是因为他再不完美,身上一定有闪光点。任何的成绩和外在的评价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能够感到舒适、感到自己的力量渐长,从而有力量走完自己的人生路,当他有了力量,结果是水到渠成的。
其次,抽动症孩子的体质有其特殊性,比如过敏体质、扁桃体炎、鼻炎、肺炎等等,这类孩子也有独特的情绪,比如敏感、胆小、易受惊吓或者多动、冲动、暴躁等等。这些都是先天禀赋有不足,或者养育方式不当造成。调理体质,在中医来讲,就是改变疾病的土壤。这类孩子多半脾虚、肝风内动,在青春期饭量大增的情况下,调理脾胃,避免不健康食品,避免伤阴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运动量大增,加之阴虚内热,这类孩子津液往往不足,津液是各个系统维持功能的组织液、淋巴液以及细胞内液的总称,津液不足导致局部功能紊乱,肌肉运动失调。这个时候通过补充津液,局部经络的调理,甚至中医穴位推拿、针灸等都有不错的促进代谢,打通局部神经瘀滞,恢复神经功能的作用。
最后,我们再次强调一定要重视孩子的情绪调节。青春期是自我意识、人格建立的重要时期,从西医来讲,积极愉快的情绪是副交感神经舒缓的作用,而消极的情绪调动交感神经。从中医来讲,不良情绪导致的伤脾肺肝郁,都是导致精神问题出现的原因。
总结一下,相信孩子强大的自愈能力,完全接受孩子的情况,无条件爱孩子,避免不良刺激,为孩子减压,与孩子一起运动等等都有助于自愈。值得重视的是,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调理孩子的体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青春期孩子症状的爆发虽然是综合原因,也不可不重视孩子的身体已经到了极限,中医的纠偏、改变土壤,让病症无生存的土壤,也是关键的因素。祝我们的孩子都能在青春期自愈!
茶叶末末评述:
综合蔡博士的观点,抽动症可能是在青春期发育过程中,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所致。那么,研究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不完善的发生,对于避免抽动症的发生和加速抽动症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比如,孩子偏食,或者脾胃的吸收功能不好,导致缺乏构建神经系统的必要营养;比如生气和惊吓,导致神经系统短路;比如慢性炎症,导致神经发育异常等等。
所以,无论是调理脾胃,还是改善孩子情志,注意饮食,合理运动,都是解决抽动症发生的外因和内因。抽动症不能一味指望药物!认识这点非常重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xunbuy.com/ckzl/6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