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左权之女2岁丧父,考大学靠关系,
文
晨夕
年5月25日,日寇发动重兵对太行山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大扫荡”,当时根据地有数千名没有作战经验的非武装人员,面对日寇的围剿,突围尤为困难。
作为八路军最高指挥官,在生死关头左权放弃一个人突围的机会,主动承担起断后任务,亲自指挥这些非武装人员进行突围。
在突破最后一道封锁线的时候,左权不幸被日寇弹片击中,瞬间鲜血四溅,来不及留下只言片语,壮烈牺牲。
名将阵亡,太行低咽。当左权牺牲的噩耗传开后,无数军民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中,毛主席致电“殊身哀悼”。
(图
左权)
左权不仅仅是一名军人,他还是一位丈夫,一位父亲。左权牺牲的时候,妻子刘志兰和不满2岁的女儿左太北正在延安,噩耗传来后,25岁的刘志兰当场晕倒,她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相处仅一年多的亲密爱人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
此后一年多的时间,刘志兰都无法从失去丈夫的悲痛中抽离出来,每天精神恍惚,全无往日的活力和风采。当然,最让人心疼的还是左太北,她还没有深切地体会到父爱,父亲就和自己永别了….
年5月,左太北出生于太行山区。她出生几天后,左权才从医院探望妻女。这年左权已经35岁,中年得女的他心里有说不出的激动,而左太北的名字则是由彭德怀亲自取得。
当时,彭德怀对左权说:“刘伯承的儿子叫刘太行,非常有纪念意义,我看你的女儿就叫左太北吧!”
(图
左太北)
自左太北出生后,在战场上意气风发的左权就化身为“奶爸”,虽然工作繁忙,但是只要在家他就会尽心尽力地照顾女儿。夜晚小太北哇哇哭,左权也不烦,还会亲自动手给女儿换尿布、穿衣服等等,细心程度连妻子刘志兰都自愧不如。
只可惜这样幸福的时光实在是太短暂了。因指挥百团大战太忙,又因为当时环境恶劣,左权决定让刘志兰带着女儿去延安生活。临别前,一家三口还合影留念,谁也没想到这一别竟然是永别。
自从分别后,左权白天在前线指挥作战,晚上也忙于分析战事,但纵然再忙他对妻女的思念也不曾减少半分。分别的两年里,他给妻子写了11封家书,字字句句都是对妻女的挂念,尤其是对女儿左太北的思念更让人动容。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每当收到左权的来信,刘志兰都满心欢喜,还会给女儿读书,即便知道她听不懂,但她要让女儿感受到父亲的存在,分享她的喜悦,她也在期盼着一家三口可以尽快团圆,但这个愿望终究没有实现。
(图
左权一家合影)
左权以身殉国,生命永远定格在了37岁,实乃可惜。左权牺牲时,不到两岁的左太北住在延安的保育院,她尚且不知所发生的一切悲剧,只是感觉妈妈比以前爱哭了。
看着年幼的女儿,刘志兰心如刀绞,但她没有向女儿讲述丈夫牺牲的事情,一是即便讲了孩子也不会懂,二是她不愿伤害女儿幼小的心灵。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左太北也慢慢地长大,甚至知道和妈妈要爸爸了,她经常会问妈妈:“为什么爸爸总是不来接我们?”
每当这时,刘志兰都说:“爸爸太忙,等忙完了,爸爸就来了。”
左太北就天天盼,盼望着爸爸可以回来。终于有一天,左太北爆发了,她哭着说:“我想要爸爸,爸爸是不是不爱太北了。”
看着女儿的眼泪,刘志兰终于绷不住了,她一把将女儿抱在怀里,说:“太北不要等爸爸了,爸爸牺牲了。”
那是左太北第一次听到父亲“死去”的消息,她伤心地大哭了一场,而失去父亲也成为她一生的情感缺憾。
(图
左太北)
斯人已去,活着的人纵然悲痛,但也要继续走完余生的路。左权牺牲六年后,刘志兰听从了战友们的劝慰,改嫁给了左权生前的秘书陈守忠,自此左太北终于有了一个完整的家。
刘守忠对左太北视如己出,让左太北感受到了父爱的温暖和伟大。而除了母亲和继父外,左太北还深得彭德怀夫妇的喜欢,左权和彭德怀是生死战友,刘志兰和浦安修是关系要好的老同学,他们两家的关系原本就十分亲密。
在外人印象里,彭德怀性格耿直,甚至有些凶,当他对左太北却极为体贴、细心。每次从前线回到延安,彭德怀夫妇都会将左太北接到自己的窑洞,彭德怀会亲自给左太北讲各种小故事,还会给她做好吃的,改善一些生活。
彭德怀很喜欢孩子,只可惜一生无儿无女,也可以说左太北从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他当父亲的愿望。
(图
彭德怀)
彭德怀对左太北可谓是宠爱至极,大概也只有左太北可以在他面前“撒欢、胡闹”了,有时候左太北提出有点“过分”的要求,彭德怀哪怕心里不愿意,可最后也会被她的眼泪打败。
当然,彭德怀夫妇是有原则的,娇而不惯。小时候的左太北脾气很火爆,动不动就哭鼻子,彭德怀非常无奈,但是他舍不得“惩罚”这个小宝贝儿,于是就和浦安修想到了一个办法,将她锁在屋里,直到哭够为止。
虽然失去父亲是左太北一生的无法弥补的缺憾,但在彭德怀这里,她感受到了父爱的深沉和伟大。
新中国成立后,左太北和母亲一起来北京生活,并就读于北京八一小学。年的六一儿童节,是左太北一生中最难忘的日子,因为在那一天她见到了开国领袖毛主席。
那天毛主席原本很高兴,可是当他知道眼前这个小姑娘是左权的女儿时,立刻收敛起了脸上的笑容,表情有些凝重,他亲切地问:“你妈妈现在怎么样?周末在哪里过?”
左太北一一地回到了毛主席的问题,随后毛主席拉着她的小手合影留念,这也成了左太北一生中难忘的光荣事迹。
这一年,左太北11岁,她也从母亲口中知道了父亲的事迹,父亲在她心中的印象由模糊变得伟岸起来,虽然左权永远地离开了,但他确实女儿左太北一生的骄傲和自豪。
(图
左太北)
年,刘志兰要随丈夫前往包头工作,因包头的教育比不上北京,刘志兰只能给女儿找寄宿学校,临走前她来到彭德华家里,说:“平日太北住校,周末就麻烦你们。”
听闻左太北要住校,彭德怀直言:“住什么校,就搬到家里来住。”
其实,彭德怀家里也不大,而且她的侄女彭刚也在家里,最后彭德怀让秘书从书房隔出一间屋子给彭刚住,左太北则住彭刚原来的房间。
彭德怀不但关心左太北的学习和饮食起居,还经常给她讲其父左权的事迹,他告诉左太北:“你父亲在战斗间隙都坚持写军事书籍,你要向他学习。”
后来左太北回忆说:“自己从小到大,一直过着集体生活,只有在彭伯伯家里生活那几年,才有了家的感觉。”
彭德怀也是左太北一生最敬仰、最感激的前辈。
(图
左太北)
转眼,左太北要上大学了,对于未来要走的路她也早有打算,她要像父亲一样成为军人,于是报考了“哈军工”,只是没想到“政审”时出了问题,被学校拒之门外。
作为烈士之女,竟然政审不合格,这多少有些滑稽,左太北也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好在最后事情终于查清楚了。原来左太北在填写社会关系时,将二伯的名字也写了上去,可这位素未谋面的二伯是一个反革命分子,所以才造成了这个结果,完全就是一个误会。
事情调查清楚后,陈赓对左太北说:“放心吧,你是烈士的后代,这个学你肯定能上。”
至此,左太北终于如愿了。学业圆满的同时,左太北还遇到了自己的人生伴侣,对方名叫沙志强,也是一位老革命的后代。
初次见面,他们就被对方的淳朴和真诚所打动,很快就确定了恋爱关系。当时左太北已经25岁,到了结婚的年龄,可因为种种原因,直到7年后他们才走进婚姻的殿堂,在此之前他们经历了异地恋、时代的考验等等,最后终于成为了风雨相伴的夫妻。
(图
左太北)
婚后,左太北和丈夫过着十分拮据的生活,因为作为左权的后代,左太北选择继承父亲遗志,服务于太行山人民。
夫妻二人经常接济太行山的贫苦百姓,还经常留乡亲们在家过夜,为此他们工作几十年几乎没有积蓄,甚至将生活水平降到最低点,他们的家具、沙发都已经破的不成样子,甚至家里连放衣服的柜子都没有。
有一次,左太北开玩笑说:“小偷都不会来我家,因为没什么好偷,”虽然条件简陋,但他们却感觉生活无比充实。
退休后,左太北也没有闲下来,经常参加公益活动,还曾和开国元勋的子女一起重走长征路,她说:“每次参加这样有积极意义的活动,在我心里都会留下深深的烙印。”
的清明节,左太北来祭拜父亲,此时已经74岁的她,望着墓碑上镌刻的“左权将军之墓”,左太北用颤动的声音说:“爸爸,我来看您来了!”伴随着着一生呼唤,她将一束鲜花放在了墓碑前,内心百感交集。
年6月25日,左太北因病去世,终年79岁,走完了她平凡却伟大的一生。
虽然左太北不满两岁时,左权就为国捐躯,但父亲的品格和精神却完好地传承给她,终其一生,她都对得起“左权之女”的称号,同时也是国家和人民的好女儿。
(本文原创首发,抄袭者必究!!!)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xunbuy.com/zzjg/8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