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喂芥末摔小孩的老师和要把茅台砸停的

月入5万又如何?最后还得把孩子送进月入3千的人手里受折磨。

那些月入5万10万的白骨精家长

网上把最近上海家委会竞选的那些出色的人物,叫做戏精,我倒真不觉得这些家长是在演戏,如果硬要把他们安个什么“精”的话,我觉得十年前流行的“白骨精”比较合适——白领、骨干、精英,只不过有些人显然不是白领,已然是金领了。

先展示一下这些白骨精家长都是些什么身份吧:

某妈,毕业于美国中密歇根大学,现任职私募基金公司;某爸,博士后,在央行外管局工作;

某爸,博士期间担任上海师范大学校研究生会主席,和妈妈都在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做老师;

某妈,研究生毕业于哈佛大学,现工作于全球第一大投行摩根斯坦利,研究方向是股市大数据,用神经网络写模型割韭菜;某爸就职于上海一家知名的公募基金,担任基金经理,管理资产为35亿人民币。这位妈妈说“我不竞选家委会,就想警告一下各位家长,千万别欺负小国宝,否则小国宝的爸爸会把你的股票砸跌停的,包括茅台。”

这些白骨精家长来参加家委会究竟是想要干什么呢?

我看了一些媒体的分析,说他们其实就是想在老师面前多晃点,混个脸熟,多为学校做贡献,老师一高兴了多照顾自己的孩子,推优保送什么的消息提前知道,提早布局。

我不知道他们的目的能不能达到。

但我可以看出来,家长们,即便自己已经白领金领乃至钻石领,都在焦虑孩子能不能保持竞争优势,他们都会竭尽全力为孩子争取最好的教育资源,好在将来做人上人,用网友的话来说“好像家里有个王位要继承”。

而给孩子专门报美国藤校考试特别看重的冰球击剑这样项目的家长,为了读好民办小学让孩子去上吴品百花、从四岁半就备考“幼儿园高考”的家长,为了上海淀四小强、让孩子秒杀“学而思”学位的家长,不准自己的小孩跟没有英文名的小孩玩在一起的家长;坚决不准隔壁小区的孩子上自己家划片的好小学,以免拉低小学品质的成都高级小区的家长……虽然大家表现形式不同,表现内容不同,“吃相”有的好看一些,有的难看一些,无非都是害怕孩子赶不上时代的列车。

到最后,我发现我已经无法用嘲笑的心态去看待这些戏精、白骨精,因为我很有可能是其中之一。

童书妈妈读者水晶,自认为自己是普通老百姓,她思虑再三,写给了我长长的一篇话,其中一段是如此代表了大家的心声:

好小学、好中学、好大学一路走下来不一定成功,不一定幸福;但是坏小学、坏中学、坏大学一路走下来更可能不成功,不幸福。

从古到今,最好的资源和发展机会都是不可能人人都有的,别说人人,1%的人有都不可能,所以不去努力争取是不可能得到的。

那些月入三千的保育老师

携程亲子园的保育老师都干了些什么?朝小婴儿喷消毒水,喂安眠药,喂芥末,以至于孩子一小时拉六次,推搡孩子在地上,把孩子的耳朵揪得青一块紫一块——这些是在11月5号到7号的视频里面发现的。

人们在反思事件过程的时候,谈到了妇联没有尽到监管责任,谈到携程的HR部门没有天天看监控,认为监管和监控应该常态化、制度化。我不否认制度化、规划化、常态化可以把大部分虐待行为扼杀在摇篮之中,但涌上我心头的,还是有一个巨大的疑问:

难道没有监管,没有监控,没有制度,人就应该做出摔打婴儿、抹芥末、踢踹、喷消毒水……这样的事情?

或者说:

难道有了监控,有了监管,人就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来了?

携程虐童事件一直在发展,家长们看更多的视频时,记录下的虐童行为,除了抽耳光、踢踹、关禁闭、用手戳额头、喷消毒水、抹芥末等,还有“午饭时间只有自己孩子独自坐在角落哭没人管”“将孩子的水壶扔地上踢到垃圾堆旁”“一张纸巾擦十个小孩”等各种方式。

而班级不但限于事发地彩虹班,已经扩大到三个班级,虐待时间不仅仅是11月5号到7号这三天,而是从9月开始,长达两三个月;参与虐童的老师,已经从最开始的三个,扩大到亲子园所有的老师,据说老师还会互相交流喂芥末等心得体会,据说小孩喂了芥末就哭不出来了,再吵闹的教室此刻也会安静下来。

所以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虐童不是独立的、个体的变态行为,而是长期的、群体性的、稳定的行为。

如果是个别老师个别时候的个别行为,你可以骂老师变态,但如果是群体性长期性稳定的虐童行为,我们必须去总结其中的规律,在梳理这些老师的来源、收入、个人素养和工作量之后,你会发现携程保育员虐待幼童简直是必然的,势在必行的。

那么这些保育老师都有些什么特点呢?

第一,他们的工资很低。

这些老师一个月只有元,那个最“凶残”的清洁工,工资只有两千多,不知道有没有五险一金。一个小朋友的托费都快赶上他们月收入。我不太清楚上海的生活成本,但跟上海类似生活成本的北京,我可以肯定这样的收入只能住在离市中心单边车程两小时以上的远郊,只能住一套房子改成n个隔间的合租房,有可能住着住着突然断了水电,突然就会被城管查封,被房东涨租赶走。

她们很可能还得节衣缩食省下钱寄回老家养自己的小孩,生活过得困窘、疲惫而没有安全感,这就是这些老师冷冰冰的人生。

而他们每天舍下自己的小孩照顾的别人家的小孩,是月收入数倍甚至数十倍乃至百倍于他们的成功人士的孩子。他们每天工作的亲子园,是这些人丰厚的收入、高档的写字楼之外的,“让人倍觉上班是一种幸福”的员工福利。

我反复地看携程亲子园的录像,发现那几个女家长都面貌身材姣好,即便如此愤怒了,还保持了做文明人的风度(只有一个气得快爆炸的人上去给清洁工喂了几口芥末泄愤)。

——如此鸿沟般的贫富差距,等级差距,素质差距,任何正常人心理都会不平衡,何况这些底层草芥一般的保育员。

第二,他们的几乎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缺乏必要的技能。

这些保育老师在最初的一些日子里,是没有什么虐童行为的。转折点发生在9月以后,亲子园的孩子越来越多,到了个以上,而老师数目并没有增加一个。

两三个老师对付二三十个小童的生活成为常态,甚至连清洁工都要上阵帮忙,师生配比严重失调。

更雪上加霜的是,他们根本没有接受从事这份工作必要的培训,也没有技能,这使得他们做同样的工作比训练有素的老师艰辛数倍。我们这些当妈的在家里带一个娃都有可能精神崩溃、产后忧郁,甚至有可能动手揍自己的亲生的娃。面对几十个不会说话,无论是饿了困了拉屎了生病了只会哭闹,每天都此起彼伏不间断地哭闹的孩子,这些没有技能没用经验没有办法的保育员能做什么?

一起交流“喂芥末对止哭很有用”,这就是他们自己为自己做的职场培训。

▲下跪道歉的清洁工,她肯定没有想到等待她的是因为虐待罪坐牢。

第三,最可怕的是,他们观念的贫穷

我想这些保育员们,他们大约很少能够知道师生配比这样的概念;所以,估计他们也很难以这样的角度,去要求园方增加人手。

他们也几乎没有学习的习惯,不知道自己可以通过购买书籍,在网上寻找网络课程,去参加论坛、讲座、线下学习提高自己,来解决一个个难题。

他们大约也不知道“儿童扔了东西你捡起来又扔”是一个心理发育的敏感期,而不是他们调皮不乖;他们大约也不知道靠打和骂是解决不了这样的问题的。

他们大约会认为大楼里那些天天看书、追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学研究院
什么是泛发型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xunbuy.com/zzjj/115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