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这位妈妈,照顾了成百上千的留守儿童,
年,她花光所有积蓄在箭竹溪集镇上办起了留守儿童托管中心——芳芳圆梦园,当年招生85名。年,她投资百余万元,建成我州首个标准化留守儿童托管中心;3年来,她把托管中心当成一份事业,更当成一份公益,她让千余名留守儿童有了“新家”,资助了50余名困难儿童和3名孤儿,累计捐款捐物超过10万余元。
她先后被评委市级劳模、“湖北省三八红旗手”,她就是芳芳圆梦园托管中心校长——王芳。
就想当老师
王芳家访
王芳,今年34岁,先后当过“代课教师”,打过工,养过猪,种过药材,但她心里始终有一个当老师的梦想。
“我5岁时就上了学,由于年纪小,经常被大孩子欺负,幸好有老师的悉心关怀和保护,从那时起,我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老师。”王芳出生在利川市建南镇箭竹溪一个农民家庭,小时候被寄养在外婆家,跟着一批留守儿童在山风野地里自由地长大。学生时代,她被不同的老师帮助过,成为一名老师的梦想在她心里生根发芽。
大学毕业后,农村教师紧缺,她回到家乡小学做了一名“代课教师”,这一做就是整整5年。此后,因为政策原因,王芳无法继续当“代课老师”,她先后进城打工、回家开养猪厂、流转土地发展药材,事业越做越大。
年,养猪厂正是红火的时候,时任建南镇党委书记秦性兵对她说:“你教书教得这么好,养什么猪,现在我们镇外出打工的人这么多,你看能不能开个托管中心,照顾一下留守儿童”。
那几天,秦性兵的话时常萦绕在她耳边。从发展事业的角度上来说,办托管中心的付出和风险可比办养猪厂、种药村大多了。但自己也曾经是留守儿童,没人关爱的日子真的是可怜,如果开个托管中心,既帮政府解决了一些问题,又能圆自己的教师梦。想了几天,王芳就答应了下来,不办其他事了,就办托管中心。
全家总动员
王芳全家福
回到家,她把这个想法告诉家人,没想到得到鼎力支持,全体通过。她便信心百倍拿着5万元的贴息贷款,开始搭建留守儿童之家。
“第一学期招收28名留守儿童,每人收费元每月,也就是10元钱一天,租房、购置床铺等生活用品、聘请专业教师......入不敷出。”虽然王芳满腔热情,但是一年下来,一分钱没赚到。
“白天上学时间,孩子们到学校去了,婆婆就回家种菜、喂猪,公公就回家种玉米、大米、各种药材,我就抓紧时间给孩子们洗衣服、被子、打扫卫生。”为了节约开支,王芳全家总动员,婆婆背着两岁的儿子当上了炊事员兼保育员,公公当上了勤杂员和采购员,丈夫利用休息时间充当起了补习员。
“尽管这样,还是倒贴。”王芳的丈夫看在眼里,默默把他每个月的工资拿来给员工发工资。7年来,王芳的托管中心从未涨过价,每位孩子10元一天包吃包住。
托管中心宿舍
第二年,来托管中心的孩子逐渐增多,达到48个,王芳一家更是忙得不亦乐乎。而此时,王芳的注意力已经基本放在了中心这48个留守儿童身上,全家人也都是围着托管中心转。
年5月,恩施州公益木兰项目正在托管中心开展,王芳的儿子在学校打饭时不小心将左眼睛磕了一条3厘米长的口子,流血不止。知道消息后的王芳担心不已,等项目验收结束后,医院处理伤口。当最后一针缝上时,医院.....醒来后,儿子倒还打趣妈妈,说她没有他坚强。
同年暑假,王芳觉得自己亏欠儿子太多,计划满足儿子的一个小心愿,带他去深圳世界之窗。但是不巧的是,带儿子出游的行程却与中华大家园夏令营行程冲突,她带领恩施州五个乡镇的五名留守儿童到北京参加了为期7天的夏令营。回来后,儿子闷闷不乐,说自己才是真正的留守儿童。
把事业当公益
王芳与中心孩子合影
镇里的村干部、村民都知道她心好。家庭条件困难的家长都纷纷来找她,请她收留自己的孩子;当地村干部也时常请她收留本村家庭条件特别困难的孩子。据不完全统计,建南镇常年留守儿童达名之多,困难的孩子也很多,这样下去,她担心自己的托管中心办不下去,于是,她萌生了为孩子找一对一长期的“爱心妈妈”、“爱心爸爸”的想法。
她的想法得到市妇联的大力支持,在妇联的发动下,许多爱心人士愿意对口帮扶这些家庭条件困难的孩子。
王芳为每一个家庭条件困难的孩子都建立了档案,方便爱心人士选择孩子进行资助。有了这些爱心人士的共同努力,王芳的托管中心开始正常运转。每一位爱心人士的资助,王芳都用一个本子记下来,教育孩子们要懂得回报,鼓励这些孩子给自己的“爱心妈妈”、“爱心爸爸”打电话、写信。
王芳为留守儿童的无私奉献,带动了社会各界看白癜风哪个医院看的好白癜风中药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xunbuy.com/zzjj/1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