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婚不嫁无儿无女无名无利,从名媛到拾
来源:云上文化(ID:yunshangshuhua)
臭气熏天的垃圾场,一位佝偻老妇在摸索。她身体瘦弱,腿脚不稳,走起路来歪歪斜斜。在苍蝇熏天的垃圾山里,
她在努力搜寻……
一张空白的纸,一个破损的麻袋,
一支脱毛的画笔……这些废物,被她当珍宝一样收入口袋。老妇还在搜寻,弓着的身体像极了一只河虾。终于,她发现了一个挤得变形的颜料袋。“还能挤出来,还有!”老妇终于伸直了腰,背着麻袋向家走去……徐悲鸿曾为她的画集作序,为她画肖像;
齐白石站在她的画作前赞叹不已;
刘海粟更是感概地对她说:
能成为画坛先驱的唯有你我。
她,就是李青萍。
她的人生,经历了起起伏伏,
落入过最深的低谷。
但不论是一代名媛,
还是街头捡垃圾的老妪,
她都没有丢掉手中的画笔。
她用自己的热情和坚持,
等待着生命的怒放。
不恋世间佳丽地,独上寒山称骄子
李青萍,本名赵毓贞(-),
上世纪40年代红极一时的美女画家,
被称“美术界的萧红”。
左一为李青萍
年,李青萍16岁。为了摆脱包办婚姻,这个倔强的女孩逃离了家乡。不仅如此,她还给自己改名为李媛,为的是与旧家族划清界限。来到武汉后,李青萍进入武昌艺专学习绘画和音乐。当时,李青萍专修的是国画,但她在具体的学习中发现,自己无法通过国画来表达自己所想,自己心中的激情和倔强也无法通过国画来体现。
李青萍的指导老师很开明,觉得这块璞玉放错了地方。经过反复思考,李青萍决定转学西画,进入上海新华艺专。
李青萍《海韵》
经过新华艺专3年的系统训练,
毕业之时李青萍的绘画
已经具有明显的现代风格。
也正是在这个平台,李青萍遇到了自己一生亦师亦友的知音:徐悲鸿。徐悲鸿徐悲鸿与李青萍的恩师汪亚尘是好友,
二人相聚时,
有惜才之心的汪亚尘总是把李青萍也带去,
李清平也有了机会获得大师指导。
“她的色彩感很好,也很有灵气,透视和线条基础也不差。作品融入了国画的写意、江南民间美术、楚艺术的影响,这都是难能可贵的。”得到了徐悲鸿的认可。她更坚定了继续学习西画的决心。那时候西洋画刚引进中国,
她放肆的设色,对具象的漠视,
对夸张变形的天才式领悟,
被认为与印象派极为契合。
连齐白石也邀她办展,请她吃饭,
她被认为是西画天才。
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年轻时的李青萍毕业后李青萍在吉隆坡
遇到了自己人生的另一位导师——
印度泼彩图画师沙都那萨。
他的绘画过程令人目眩神迷:
把画纸铺在地上,约20多平米,
把多种颜料倒入椰壳内,
连同椰汁搅拌均匀,
然后将颜料往纸上一次次泼去,
如此再三,再用笔在纸上勾补一番。
这种全新、自由的绘画方式
深深地震撼了李青萍。
从此,她也无法自拔地
陷入了这种强烈直接的绘画风格。
回国后,她的风格大受欢迎,
徐悲鸿亲自为她拣选作品,
编制《青萍画集》。
不仅如此,徐悲鸿还为她画肖像,
两次为她写序言,帮她改名“青萍”。
因她画技了得,
本人气质出众,
李青萍在当时颇受欢迎,
甚至有不少“死忠粉”。
一位前国民党高官女儿曾写信给她说:
“我简直被您的气质惊呆了!
您穿着咖色细纹西装,戴软边小帽,
鼻梁上架着精致水晶石眼镜,
手上拿着一双雪白真丝手套。
我只敢躲在树后偷偷看您。”
中间为李青萍
为了画画和自由,
她放弃了此生唯一的情人。
范显儒,一个热爱绘画音乐的上海绅士,
出身钱庄少爷,爱她爱到痴迷,
数次向她求婚,皆被拒绝。
年到年,
得到齐白石、刘海粟等前辈的鼓励,
李青萍先后在上海、
北平、台北等地举办画展,
结交各界社会名流,
迎来了自己艺术的第一次绽放。
但这些短暂的辉煌
也给她今后的人生埋下了隐患。
徐悲鸿为李青萍作的画像“捡破烂为了能活下去,
活下去是为了能画画。”
李青萍《登山》
李青萍为了办画展四处奔波,
在一次归国途中,发生了意外:
她身体不适,被困泰国。
医院的救治,
同行之人不得已谎称说,
李青萍是汪精卫的家属。
这一“救命之谎”,
日后成了“祸害之源”。
左为李青萍自年起,
批判李青萍的各种罪名纷至而来,
她的人生随之迎来了最黑暗的阶段,
她被拘禁抄家,抄了好多照片,
有同蒋介石、李宗仁等国民党要员的合影,
照片里她一头披肩烫发,
十几个人中,她最抢眼……
劳教时,她九死一生,
返乡后又逢三年自然灾害,
被迫以捡烂白菜、萝卜叶为生。
她拖一个四轮轴车到处捡垃圾,
常有小孩跟在后面用砖头砸她,
说她是汉奸、汪精卫小老婆。
李青萍作品《秋韵》年至年的李青萍,
成为了别人眼中的疯子、乞丐:
为了生存,她当过幼儿园保育员,
捡过破烂、糊过纸盒,
最困难的时候,
她只能靠当地寺庙救助度日……
李青萍作品《婚礼》“她全部家当就是一张小木床,
上面只有一堆稻草。被褥没有,
灶炉锅碗盆什么的都没有。”
“捡破烂为了能活下去,
活下去是为了能画画。”
李青萍回忆当时的日子。
在如此艰难的日子里,她依然没有停止创作。由于材料缺乏,难以调出心仪的色彩变化,
但大块原色的运用,反而形成了她的绘画特点。
她的画布也是到处捡来的:小学生的练习本、成年人的日记簿、会计用过的帐册、裁缝丢弃的布头、一张三寸黑白舞剧照片的反面、照相镜框的背板、麻袋、三夹板、塑料布、挂历、瓦愣纸、纤维板、马粪纸、包装纸、拆开的钱包、旧衣衫上的补丁、废弃的布头……
一切可用之物,
她皆视之为宝。
李青萍作品《孤独的丹顶鹤》元办画展,重返画坛,迎来怒放一个红极一时的天才女画家,
就这样成了以拾垃圾为生的疯老太。
但也正是因为承受了这些苦难折磨
和极端的压抑、孤独,
在绝对的黑暗里,
她才得以涅槃重生。
年,李青萍终获平反,
生活也终于有了改善。
落实政策后,
她意外得到了补发工资元,
对于当时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个天文数字。几经思虑,李青萍决心用这笔钱为自己办个画展。李青萍作品《富士山》
这是一个历史上难得一见的画展:
画框是李青萍和弟弟一起做的,
粗陋低劣,
小小的房间里,
挂满了几百幅作品。
但,只有简陋的房屋,没有廉价的艺术。李青萍的画作前卫、抽象,耀眼的颜色宣泄着她灼热的生命力,她用心血谱写的画作,让每一位观画者为之热血澎湃。同年7月,
湖北省美术家协会等4家单位
在武汉举办了“李青萍画展”,
在海内外引起轰动。
迟暮之年,她终于迎来人生的怒放!
李青萍晚年成名后的李青萍,
每幅作品都能卖到十几万元,
但是她却选择将大部分作品捐献给国家。年,
93岁的李青萍在荆州寓所去世。
临终前,她对家人说:
“如果有来世,我还要画画。”
李青萍作品《无题》“她表现出了一种女性特有的
忍耐、贴近、进入、承受、
直面、受虐、献祭、反抗,
最终迎得了一种堪称奇迹的和平与寂静。”
一生不婚不嫁、无名无利、无儿无女,
过尽了鬼魂般的生活,
却留下了光彩照人的艺术。
没有人能给她在画坛的地位下定义,
更没有人能复制她的人生。
她像一颗饱蘸苦水的果实,
是艺术界的一颗孤星。
致敬!
赞赏
长按鐧界櫆椋庢偅鑰呰兘鍚︽湇鐢ㄥ鏂规枒铦ラ厞閲戦湁绱犺蒋鑶忔秷鑴傝偑绮?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xunbuy.com/zzjj/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