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们在战火中哭号,国共高层的两位l
以下文字内容为音频节选
更多精彩内容
欢迎点击音频收听!
播讲人:郭炜
节目编辑:于达、程涵
小剧场配音:董珂、陈光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而在战争年代,他们又是最容易遭到伤害的群体。就如同音频小剧场里所说,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在抗战时期,宋美龄和邓颖超曾经放下过党派分歧、携手合作,共同组织过一个名为“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的组织。那么,在那个硝烟四起的年代,为了保护孩子,她们都做了什么呢?
拯救难童义不容辞
年岁末,那本该是孩子们开心地迎新年的时刻,但长江下游的安徽、江苏流域,到处都是被日军飞机炸死炸伤的儿童,甚至还出现了日军抓捕沦陷区儿童、当作伤兵输血工具的情况,那些血被输光的孩子的尸体就直接被装进麻袋里扔掉了。
根据当时的《大公报》记载,中国万儿童,在十几个月内,遭敌人杀害伤害的人数,超过了25万。因遭受刺激而精神失常的和残废的还不算在内。
面对如此惨烈的情况,有一个人坐不住了,她就是汉口《妇女生活》杂志主编沈慈九。她向社会发出呼吁,要求成立一个儿童保育会,挽救这难民中的最弱势群体。
遗憾的是,这样的呼吁,响应者却很少。国民政府办公楼里的老爷们,更关心来自美国的援助何时到达,儿童?国难当头,谁还顾得上这些儿童啊。
走投无路之下,沈慈九想到了一个人,谁呢?邓颖超。
邓颖超
当时的邓颖超,正好在武汉的八路军办事处,她得知沈慈九的请求之后,立刻表示:这是好事,要把力量集中起来,好好干!在此之后,邓颖超联络各界知名人士在汉口的一家饭店举行保育儿童发起人会议。
那一天,救国会领袖沈均儒、冯玉祥的夫人李德全、文化界人士郭沫若、蔡元培等位人物,共同参加了会议。
按说,成立这样一个救助儿童的组织,无疑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可是有一节,这个集会的组织者是共产党,参加的人群中,又云集了中国知识界绝大部分名流和各民主党派,这就不能不引起国民党的警觉,整个集会甚至遭到了特务们的监视。
虽说当时国共两党已经开始合作抗日了吧,但国民党的特务机关并没有停止杀害共产党人的行动。在这个背景下,如果国民党的特务执意捣乱,这项拯救难童的计划不仅不能顺利进行,连组织者可能都会遭遇危险。
二人携手筹办保育会
面对这个困境,邓颖超想出了一个方法,那就是邀请宋美龄加入。
宋美龄
对这个提议,很多人都在担心,国民党老大的夫人会支持由共产党倡议发起的组织吗?
邓颖超觉得,一切都要试试才知道。于是,她请了几位与宋美龄有交往的同志出面,邀请宋美龄参加。
没想到,宋美龄居然爽快地答应了,不过她也有一个附加条件,那就是必须将保育会纳入她所领导的妇女组织名下。
其实,宋美龄是想借助社会力量扩大自己的影响,确立自己在中国妇女界的领导地位。面对这个条件,一向不争名利的邓颖超,当即表示了同意。
有了宋美龄的加盟,平日跟踪邓颖超等人的特务没了,保育会也一帆风顺地也成立了。作为最初发起人的邓颖超,一直深得宋美龄的钦佩,她还主动提议让邓颖超当保育会组织委员会主任,但遭到了国民党理事的反对。
邓颖超对这事儿倒很超然,她对宋美龄说:“我们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儿童,什么名分并不重要。”从那以后,邓颖超一直以常务理事的身份参与保育会的具体工作。
就这样,在年3月10日,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正式成立。
年5月1日,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常务理事及部分负责人在汉口合影,中有宋美龄、李德全(冯玉祥夫人)、邓颖超(后排右一)、史良、孟庆树(王明夫人)、郭秀仪、曹孟君、唐国桢、陈逸云、刘清扬、黄卓群等23人
保育会成立后,立刻就开始了抢救难童和筹措经费的行动。刚成立时,有的百姓都不相信这是真的,他们以为这是国民党出的幺蛾子,借机抓自家孩子去当兵。
后来为了扩大影响,总会先后聘请蒋介石、冯玉祥、李宗仁、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国共党政要共同为保育行动发起人和名誉理事,这才渐渐打消了人们对保育会的疑虑。
但是在战争时期,经费是个大难题。有人算过一笔账,一个孩子每月的生活费是5元,而保育会如果能抢救出2万名孩子,那一年至少需要万元,这在战时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要知道,连国民政府都在一门心思地等着美国援助呢,哪儿拿得出这么大一笔钱呢?
于是,募集善款的工作,落到了负责保育会工作的一些国民党官太太身上。这些官太太从小养尊处优,以前哪儿找人伸手要过钱啊?
有的太太面子薄,一遇到能捐款的人就脸红,有钱人也是一见到她们就想躲。有的则稍微老练些,直接打电话说要上门拜访,对方碍于她们丈夫的身份地位,赶紧说:“不用亲自来了,善款这就差人送去。”一来二去的,还真是筹集到了不少钱。在那之后,宋美龄和邓颖超等人,又自掏腰包捐出了一笔经费,最终解决了保育会的资金问题。
在保育会成立后,相继在全国开了14家保育分会,分会会长往往由当地行政首长的夫人担任,各界人士共同组成了理事会。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官太太们,都对这份工作上心。有的官太太穿着旗袍,踩着高跟鞋去保育会巡视后,没待几分钟就走了,再也没有露过面,就是因为嫌孩子们身上脏;还有些人,甚至还趁机贪污拨给保育会的救济款。
当然,更多的保育会的干部们,还是能够尽职尽责的,甚至很多妇女干部不惜冒着生命危险,深入前线从死人堆里寻找幸存的孩子,上演了不少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赴前线,死人堆里找孩子
年3月,台儿庄战役爆发。消息传到保育会里,大家立刻意识到,这样一场大战,势必造成大量儿童流离失所,那么,派谁去前线收容这些儿童呢?
在当时,担任保育委员会主任的人,是一个名叫曹孟君的地下党员。接到前线的情况反馈后,她自愿带抢救小分队去台儿庄所在的徐州地区寻找难童。要知道,在当时的徐州前线,中日双方85万军队正在激烈对抗。
然而,就在那硝烟弥漫、横尸遍野的战场上,却忽然出现了十几位年轻的妇女。曹孟君带领着她们吃力地翻开一层层尸体,寻找着还没断气的儿童。就这样,愣是先后救下了多个孩子。
然而,当曹孟君带着这批儿童撤回徐州的时候,却接到徐州公署发来的通知,不许他们进城,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当时的徐州战云密布,各种物资非常紧缺,徐州公署的要求是,这些难童必须参加城防劳动,才能得到相应的救济。
可问题是,这帮孩子小的五六岁,大的也就十三四岁,在失去亲人、长期营养不良的状态下,还要用繁重的劳动来换取当天的吃住,这也太不人道了。
不过,曹孟君他们的情况还不算最糟的。有的保育分会在抢救了上千名难童后,由于得不到政府的帮助,难童队伍不得不就地解散了;还有一个保育分会的抢救队伍在芜湖收容难童人,中途却被一支国民党部队扣留,强迫他们替部队挖战壕,在宋美龄的直接干预下才得以解脱。
相比之下,曹孟君他们还是幸运的,这支难童队伍最终得到了徐州妇女救国会的帮助,吃饭问医院解决了。
然而,徐州毕竟不是久留之地,此时的日军已经兵临城下,曹孟君和孩子们被困在了城里。无奈之下,经过艰难决定,曹孟君只能先将孩子们安置在城里的一座教堂里避难,自己则到处寻找突围的机会。
到了第三天,日军登上了徐州城墙,与城内的中国守军展开激烈的巷战。曹孟君和老师们难童们趁乱逃出了徐州城。
在突围中,难童队伍与老师被人群冲散,曹孟君身边只剩下了8个孩子和一名老师。为了防止再走散,她们给每个孩子的手腕上都扣上草绳,一个连一个,向南方不停的跑。
有位幸存的难童后来回忆,除了遇到日本军队会躲到麦地里,其余时间都用来赶路。很多小孩一边打着瞌睡一边跑,跑得脚下都没了知觉也不敢停下休息,这样跑了8天8夜,到河南驻马店,他们才坐上了去汉口的列车。
保育生的命运
这些全国汇集来的难童在武汉度过了短暂的和平光景。随着敌人逼近武汉,国民政府考虑转移到陪都重庆,保育院也开始转移难童。一批批难童们从武汉启程,走走停停,辗转数月,才到达重庆。
宋美龄在重庆视察保育院
到达重庆时,难童被分批就地分配,当得知部分难童无车接送时,宋美龄带领保育会的同事,亲自到码头指挥调度车辆,忙乱的场景中,宋美龄身后官太太们的高跟鞋当当作响,宋美龄回过头来,大声说:“太太们,我们是在接孩子,请脱了你们的高跟鞋!”
最后,还有一批难童要被送往偏远的歌乐山保育院,可现场已经没有车可调度了,宋美龄走到马路中间,伸开双臂,拦住一辆卡车,然后登上踏板,手扶车门,大声对司机说:“我是蒋夫人,请你把我的孩子们送到歌乐山去!”
抛开政治因素不提,宋美龄在战时保育会中所做的工作确实值得称道。
与此同时,邓颖超也在为保育会的正常运转,而努力工作。她得知保育会里有很多国民党理事在贪污经费、根本不管孩子死活时,心里很焦虑,于是就私下求助冯玉祥的夫人李德全,请她多去看望这些难童。
李德全每次看望难童前,都会叫随从到集市上买鸡买鸭,有多少买多少,并且一定要亲眼见着孩子们吃到肚子里才肯离开。孩子就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邓妈妈这样想,郭沫若、田汉、张澜、老舍、陶行知等社会名流也这么想。他们在重庆时常出入各家保育院,为孩子们授课演讲。
年,抗战胜利,保育会宣布结束使命。有家的保育儿童可以回家,无家可归的孩子,由国民政府教育部财力支持到高中毕业。
宋美龄与邓颖超也因为这段战时的亲密合作而成了好朋友。上世纪80年代,她们依然常有书信往来;年的2月4日是邓颖超八十大寿,宋美龄托人送来一只玻璃玉兔,因为邓颖超属兔。
年,已退身政坛、罕于露面的宋美龄,却主动在台北一个学校参加了台湾多名保育生的聚会,听取大家汇报各自经历,历时3个多小时。
寓居美国之后,她只接见过两个团体,战时儿童保育会便是其中的一个。足见这位保育会理事长对昔日这段经历的看重和怀念。
几乎在同时,北京也举办了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成立50周年大会,邓颖超也发了专函祝贺。人民大会堂里,已经垂垂老矣的保育生们,又像当年那样,齐声高喊道:“妈妈您好!”
如今,邓妈妈、宋妈妈,还有许多在保育工作中做过巨大贡献的妈妈们都已经驾鹤西去,历史正在远去,但情感的传递却没有止步,毫无疑问,一切在那场灾难中播撒过爱心的母亲们必将千古流芳。
编辑:谢佳漫
素材来源:网络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稿酬支付需求,请与本公号后台联系。
注:本文及其音频版权归属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未经授权不得挪作他用
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xunbuy.com/zzjj/6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