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视界第一把剪刀
傅正义
剪辑通过对拍摄素材的处理和对蒙太奇形象的定型,是体现影视片的结构、语言、节奏的艺术创造活动,是影视制作的决定性的最后一环。它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是决定影片质量的重要工序。提到影视剪辑,就不得不提到“中国影视界的第一把剪刀”——傅正义先生。
从勤杂工到“影视王麻”傅正义,别名傅显幼。湖北黄冈人。生于年。三岁丧父,家境贫寒,靠母亲纺纱织布度日。后随母到武汉,先后入市立十六和十七短期小学、武汉市难童教养院学习。抗日战争时期,于武汉沦陷后到重庆,入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重庆歌乐山儿童保育院、重庆江北首都中学读书。年考入中国电影制片厂当练习生,从事辛苦的勤杂工作,后在著名导演蔡楚生的介绍下师从剪辑师钱筱章、邬庭芳、司徒慧敏学习剪辑,从此走上了电影艺术之路。
年傅正义任上海昆仑影业公司剪辑和管理,此后在上海长江昆仑电影制片厂、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和上海电影制片厂从事剪辑的组织和创作工作。解放前,他参与了《一江春水向东流》、《八千里路云和月》、《万家灯火》、《丽人行》、《新闺怨》、《乌鸦与麻雀》等影片的剪辑工作。此后,他独立完成了《三毛流浪记》,该片一举成名,标志着他剪辑技巧的成熟。
《三毛流浪记》()电影海报
解放后,傅正义又与著名导演孙瑜、崔嵬、成荫、水华、谢铁骊等一起合作。《武训传》、《鸡毛信》、《青春之歌》、《杨门女将》、《小兵张嘎》、《暴风骤雨》、《野猪林》、《丹凤朝阳》、《黑三角》、《神秘的大佛》等著名影片一部接一部地在他的“手下”诞生。
年,他剪辑的电影《伤逝》、《知音》获得了中国电影剪辑行业的最高荣誉——金鸡奖最佳剪辑奖,是国内获此殊荣的第一人。评委会对这两部影片剪辑的评语是:“准确流畅,有创造性,尤其是《伤逝》旁白画面的剪辑更见功力”。
电影《伤逝》()剧照
年起傅正义开始参与电视剧的剪辑工作,主要有《诸葛亮》、《郑和下西洋》、《四世同堂》、《狄仁杰断案传奇》、《黄敬斋》、《少奇同志在东北三部曲》、《王昭君》、《冼夫人》、《千里跃进大别山》、《平原枪声》、《苏芽的故事》、《三国演义》、《红楼梦》等。
其中,《四世同堂》使他先后获得了中央广播电视部和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颁发的特别奖荣誉证书;而《红楼梦》荣获年广电部第七届全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优秀剪辑奖。
电视剧《红楼梦》()剧照
傅正义与人合作和独立剪辑共计余影片、余部(集)电视片。年10月1日,国务院授予傅正义教授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在年在第二十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中被授予终身成就奖。著名导演和表演艺术家谢添同志为傅正义题词“影视王麻”。
独特的剪辑观念傅正义荣获第2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
傅正义在数百部电影电视片的剪辑实践中,形成了准确、流畅、富有创造性和艺术表现力的创作特色和艺术风格,形成了跳出“匠人”之外的独特剪辑观念。
傅正义提出了“剪出戏来”的口号,从这一主张出发,他创立了剪辑创作必须坚持的标准:一是内部结构要符合逻辑,二是外部结构要达到流畅。他认为实现以上标准的关键是大至一部影片,小至具体镜头的衔接、场景的转换、段落的构成都要在总体把握下,进行有机的再创作处理。
他特别强调影视片剪辑的三大因素,即:动作因素(人物动作、摄影机动作)、造型因素(人物、环境、画面造型)、时空因素(剧作时空、银屏时空)。他认为,处理好这三大因素是剪辑创作的基本功,是“剪出戏来”的前提。
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原始剧本28集,傅正义找了几个探春、贾母等人看黛玉的镜头和黛玉低头看众人的镜头接在一起,反衬之下突出了黛玉谨慎、羞怯、新奇而又惴惴不安的心理,弥补了初片的不足;在电视连续剧《郑和下西洋》中,傅正义将背景上有山的画面统统剪掉,又将补拍的海浪、海鸽及海浪撞击船头的空镜头,与原有的素材镜头组接在一起,大大加强了环境的真实感。
除此之外,傅正义善于处理影视片的节奏,既作“加法”,也作“减法”。《知音》是一部历史传奇故事片,傅正义认为总的节奏应该是平稳、庄重,但是在具体场景镜头的组接中,又要灵活掌握,从特定的内容和叙述结构来辩证地考虑外部节奏。如学生上街游行抗议的那场戏,他打破原结构形式,作起了加减法,重新编剪,采用交叉蒙太奇的手法来表现,将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反对”二十一条“的爱国行为有机地串在一起,镜头虽然增加了,但由于镜头变短,节奏反而加快了,因而主题突出,气氛浓烈。
剪辑理论研究与教学除了剪辑实践,傅正义老师在影视剪辑艺术理论的研究和教学方面,成绩卓越,被尊称为影视剪辑教育家。他不仅在《电影艺术》、《电影技术》、《大众电影》、《电影评介》等十余家刊物上发表文章,还撰写了《电影电视剪辑学》、《实用影视剪辑技巧》、《影视剪辑编辑艺术》、《剪辑人生-傅正义自传》等著作。他还曾担任了《电影艺术词典》的编委兼剪辑学科主编。他提的理论,填补了中国剪辑理论的空白,对于初学剪辑的年轻人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紧张的剪片之余,傅正义还到各制片厂、电视剧制作中心,电教系统及艺术院校授课,为电影电视剪辑工作培养了大批骨干和人才。在他的积极努力和倡导下,北京电影学院首次开办了剪辑大专班。傅正义为提高我国影视剪辑专业水平,培养剪辑队伍的新生力量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为剪辑事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凤桥,《剪出戏来——记我国影视界[第一把剪刀]傅正义》
2、钱筱璋,《剪辑台上的艺术——评傅正义在《伤逝》、《知音》中的剪辑创作》
3、梅秀琴,《中国第一把剪刀:傅正义》
4、余国宇,《[中国影视界第一把剪刀]——傅正义影视剪辑风格及影响论略》
5、汤铭,《当代著名电影剪辑学家傅正义》
-END-
栏目编辑
张洪燕责任编辑
汪忆岚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xunbuy.com/zzzz/6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