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两会政策
刘邦凡
所谓“开端教育”(HeadStartEducation),广义上是指儿童的学前教育以及未成年人第一次的接受教育;狭义上主要是指低收人家庭儿童的早期教育,目的在于为低收人家庭0到5岁儿童(学前儿童)提供教育、健康、父母参与和社区支持等综合性服务,使他们有更好的医疗和饮食、更好的语言表达力,以期能像非低收人家庭儿童一样做好入学准备。开端教育实质就是“系好人生第一粒钮扣”的教育。我国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儿童早期发展教育,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幼有所育”的发展理念和目标。“幼有所育”,指的是对0-6岁学龄前儿童的保育和教育,包括3-6岁儿童的学前教育和0-3岁婴幼儿的托育服务,也就是“开端教育”。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十四五”规划建议也做了论述,提出:“十四五”时期,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所谓“一老一小”就是指一个老年人问题和一个小孩问题,集中表现为“人口老龄化与少子高龄化”,人口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人口出生率越来越下降、小孩越来越少、适龄人口生育意愿偏低。政府工作报告和“十四五”规划都有所回应,未来5年将及时补上养老服务、儿童福利事业发展的短板。《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今年要开始稳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发展社区养老、托幼、用餐、保洁等多样化服务,让老年人等群体获得更周全、更贴心的服务,让社区生活更加便利。“幼有所育”,实施开端教育,不仅是很多年轻人的头等大事,也是民生大事。一些西方国家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就开始实施开端教育,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和教育效果。有关研究显示,儿童开端教育阶段每投入1美元,将获得4.1—9.2美元的回报。在十四五期间,为实现“幼有所育”的目标,制定和完善相应政策,大力推进开端教育非常必须、非常重要: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把实施“开端教育”作为实现我国教育强国的主要抓手。首先,我国儿童基数大,早期发展需求量大,后续影响深远,对儿童早期发展进行干预是可行的。最重要的是,儿童早期发展与减贫及可持续发展有直接关系。我们只有兑现对每个孩子光明未来的承诺才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和谐的社会目标。其次,教育改革要重视从早期教育开始。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有美好的未来。一直以来,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相比于义务教育、高等教育等,学前教育尤其开端教育很容易被忽视。三是开端教育是阻断贫穷代际传递的重要抓手。贫困家庭的孩子,因为家庭客观环境及文化环境,势必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机会和生活照顾,若早期引导不当,很可能影响终生。儿童早期发展是反贫困的重要手段和突破口,开端教育能够有效阻断代际贫困。在国家竞争力日益取决于人力资本积累的今天,儿童早期发展应该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因此,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要制定关于全面系统实施开端教育的计划或规划,出台相应的方针、政策与举措,有效有力地推进我国开端教育。二、建立我国儿童抚育基本服务制定,实施普惠性的托幼、托育服务和幼儿园建设,完善我国开端教育体制机制。《“十四五”规划和年远景目标纲要》中的“专栏18”中的《一老一小服务项目》已经明确提出了“普惠托育服务扩容”:支持个城市利用社会力量发展综合托育服务机构和社区托育服务设施,新增示范性普惠托位50万个以上。《“十四五”规划和年远景目标纲要》中的“专栏18”全国人大代表郑功成对如何切实解除城乡居民育儿后顾之忧提出,建立基本儿童服务制度,赋予儿童均能在常住地平等享受托幼服务的法定权益;在健康保障方面,包括儿童免疫、体检、健康服务等实行全免费或减免费用政策。建立儿童津贴制度,由政府财政出资,对婴幼儿提供现金补贴,“关键是发出鼓励生育的政策信号”。全国人大代表周洪宇建议要启动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工程。普惠性幼儿园建设应纳入城乡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周洪宇说,要努力保障所有适龄幼儿受教育的权利,还应鼓励支持街道、村集体、有实力的国有企事业单位、普通高校等举办公办园。他认为要建立0-3岁托幼服务体系,明晰政府职能,探索公办示范机构、市场托育机构、幼儿园拓展机构、社区服务机构、家庭邻托等多种方式,以多样化的托育服务,尽快扩大服务覆盖范围。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托育服务,发挥财政投入对托育的引导作用和托底作用。此外,还要充分保障弱势群体学前教育权利,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xunbuy.com/zzjj/7797.html